何志偉/「盪鞦韆計時器」打算把孩子的童年變魷魚遊戲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公園是孩子們的社交場所,鞦韆分配使用也可以成為一種學習方式。台北市政府在政策上的溝通和討論需要加強。

▲北市府於6個公園盪鞦韆旁,設置3分鐘的計時器提醒設施。(圖/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處提供)

● 何志偉/立法委員

能夠看到孩子的笑容,是父母衷心的期盼。而政府是否能讓孩子盡興遊玩,可能也是整體國家進步、幸福的原動力。不過,近來有兩件事我的大感不解。第一,是兒童遊具的檢驗量能不足;其二,就是北市府的盪鞦韆計時器。兩件事雖然「殊途」,但其實都「同歸」於政府如何為學童付出幸福的努力。

昨天,筆者偕同家長團體,向衛福部與經濟部反映,全國超過8,791家的兒童遊戲場中,共有約2萬座遊具,但僅僅只靠28人進行檢驗,備查率僅33%。不只是小朋友望著遊具乾瞪眼到國中畢業,也讓基層檢驗人員身涉過勞險境,作為民意代表,我期期以為不可。「小朋友的童年與歡笑是珍貴的」,遊具的軟硬體設備也不應被迫浪費。盼中央相關單位不要再互踢皮球,趕快解決這項問題。

上述問題,我相信相關單位會開啟溝通平台,努力協調,無論是檢驗量能與標準,都能盡速達成一致的共識,重點在於如何讓小朋友玩得安全、玩得愉快。如果最終能讓困境獲得解決,讓孩子能夠開心玩樂,這就是民意代表與政府最大的滿足所在。

▲作者指出,公園遊樂設施檢驗能量不足,需要監督保證孩子玩樂的權利。(圖/Pixabay)

盪鞦韆計時器讓人不解

不過,北市府最近推出的「盪鞦韆計時器」,著實令人納悶與匪夷所思。筆者實在看不懂,為何台北市政府與柯文哲市長,要進行這樣多此一舉且毫無約束力的政策?最後,還鬧出不過才一個月的試行階段,計時器便半數毀壞,小朋友更可自行調整機器,把3分鐘改成1小時的糗事。

是因為看了最近的「魷魚遊戲」,北市府突發奇想?還是便宜行事,以為讓每一座盪鞦韆都放置一個鬧鐘,大家照規矩三分鐘完一輪,就不會有爭議?然而,柯市府是否忽略了,「公園就是讓小朋友學習交朋友、成長與社會化最重要的地方」?更忽略了政策要與社會溝通,而不是斷然行事,想做就做?無怪乎許多家長團體大聲疾呼、積極連署,反對這樣的政策。

鞦韆遊具若有不足必須要排隊,北市府可以構思的方案很多,包括數量增建、豐富遊具種類。誰說公園裡只能一座盪鞦韆?更重要的,是讓小朋友學習如何彼此溝通,互相協調遊戲共識,讓盪鞦韆除了遊樂之外,兼具小朋友成長的重要功能。

在公園「協商」 也是孩子成長一環

最近網路流傳家長團體的學童訪問,很有趣,很多小朋友說「我們可以自己討論遊戲的時間阿」、「可以問他可不可以換人玩了不就好了」、「我可以人少的時候再來玩呀」、「為什麼不蓋多一點?」。

對正在學習交朋友的小朋友來說,公園就是他們的社交場所,學會懂得去問、去討論、去溝通、去互動,這是學童成長最重要的經驗與經歷。而小朋友其實也懂,也知道盪鞦韆是自己可以擁有的權利,這樣的權利可以跟其他人共同討論出一個共識,讓小朋友共同分享這個遊戲的權利。而不是一個沒有討論、說一就一的政策,在沒有共識下,要求所有的人都遵行。

▲公園是孩子們的社交場所,鞦韆分配使用也可以成為一種學習方式。(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政策要回歸初衷 有效溝通

「盪鞦韆計時器」只是冰山一角。柯市府近年來有許多的政策,毫無前置規畫、沒有溝通。從一開始的停發重陽敬老金,到最近的捷運站周邊機車停車格逐步擴大收費等。柯市府上任以來,這些政策都從未進行有效的社會溝通,說做就做,等到民怨反彈擴大、發現實際的政策落實與規劃的想像落差甚遠,才又暗自縮手。這樣一來,不只浪費政策資源,也多耗費許多行政成本,原本的政策美意也盡失。

回歸的政策的初衷,是讓孩子能夠「盡興遊玩、快樂成長」,給小朋友設置兒童遊具遊戲的意義,不就是讓他們透過遊戲來成長嗎?因此,唯有合格、安全有效的遊具,以及不惱人的兒童遊具政策,才是回歸讓孩子快樂的公共政策。

熱門點閱》

► 趙春山/「台海無戰事」普丁看得最清楚?

► 劉依俐/Deepfake「腥」聞風暴 小玉罪責輕微?

► 顏廷棟/AI既能「辨臉」也能「變臉」 歐美國家如何管?

► 解讀經濟學人》林建甫/大宗商品價格在亂 但不到金融危機程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