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超/東沙島意義非「毒蛙」嚇阻 而是展現我方抵抗決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為了要讓美國願意在關鍵時刻撩落去,台灣必須展現戰鬥意志。

東沙島,太平島,新美國安全中心,國防部,邱國正,蔣中正,毒蛙,嚇阻,中共,兩岸關係

▲東沙島海巡官兵操練中。(圖/記者張君豪翻攝)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華府智庫兵棋推演模擬中共進佔東沙島,建議美台立刻開始協調,以便對中共產生威懾力,並與日本等盟邦形成國際壓力,避免中共真的採取軍事冒進手段。然而,由於外界一直懷疑台灣抵抗決心,東沙一旦有事,我方採取手段不能只侷限於外交,更要重視總體政略,蔡政府恐怕要認真做好準備了。

比「毒蛙」嚇阻戰略更重要的事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出版報告,模擬中共進佔東沙島,島上500名台灣守軍被俘,甚至隨同登島的解放軍一同被帶回中國大陸安置。報告作者群建議,台美應讓外島變身「毒蛙」嚇阻戰略,讓中共在試圖奪島之初就認為自己將承受軍事、經濟和政治上的慘痛後果,因此避免戰爭。

這不是第一次談到中共進佔東沙島疑慮,日本學者早在2月講過,再加上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東沙正在強化包括有形戰力等戰備能力,包括指揮通訊力、打擊力及後勤支援力等等,目前都在進行中。顯示中共意圖跡象已現。

東沙島,太平島,新美國安全中心,國防部,邱國正,蔣中正,毒蛙,嚇阻,中共,兩岸關係

▲日本知名學者小笠原欣幸於先前指出,中國可能在趁川普與拜登交接期攻佔東沙島。(圖/翻攝自關鍵時刻YouTube)

面對中共意圖,報告建議的「毒蛙」戰略重點在嚇阻,但對台灣來說,必須考量嚇阻失敗後果。簡單來說,在所有人都懷疑國軍士氣與台人是否願意一戰的當口,此時東沙島的重要性,等於抗戰初期的淞滬會戰,以及1955年1月爆發的一江山島戰役。

國軍士氣與台人是否願戰一直是個問號,也是美國是否願意介入台海多深的重要關切。除了美方各種智庫報告都在懷疑台人抵抗決心外,華爾街日報25日才報導,台灣服役者與後備部隊準備不足、士氣低落,很少美國軍事計畫者及行政官員認為,台軍有一戰能力。面對這麼脆弱戰友的評估,一旦有事,美國人恐怕是不願介入的。那台灣該怎麼辦?

要美國馳援 台灣須展現戰鬥意志

歷史已經給了答案。抗戰初期,國際對中國抗日決心有疑慮、不關心,蔣中正為了喚醒國際,決定發動淞滬會戰。後來即便戰況不利,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建議撤退,蔣仍堅持不允,其中理由之一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抵抗日本侵略戰爭上的堅決態度,希望以此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

國共內戰後期的一江山島戰役也有類似效果。該戰役規模雖然不大,但結束後,美國國會就授權總統可以出兵保護台灣及其控制的島嶼,接著美國參議院又通過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戰役指揮官王生明將軍之子王應文曾引述蔣緯國談話說,在當年的軍事會議中,先總統蔣公對王生明將軍所率領官兵誓死捍衛一江山表達肯定,並對他們堅守陣地的意義表示,因為「堅守一天,就可使台灣的人心振奮起來;守兩天,就能使大陸人心及中共對我們的看法不一樣;守三天,就把白宮翻過來。」

東沙島,太平島,新美國安全中心,國防部,邱國正,蔣中正,毒蛙,嚇阻,中共,兩岸關係

▲國防部長邱國正近日表示,國軍持續強化東沙防務,強化戰力,也透過視訊會議勉勵駐島弟兄,一定要與島共存亡,因為「我死則國生」。(圖/記者屠惠剛攝)

為了要讓美國願意在關鍵時刻撩落去,台灣必須展現戰鬥意志。若如美方報告所言,島上500名守軍被俘,那就等於是我目前在東沙島派駐海軍陸戰隊人數。換句話說,報告假設我方是沒戰就投降。萬一真的發生此事,這對台灣內部,乃至於國際社會對我觀感,恐怕都會產生極不利的影響。國防部在東沙島恐怕更要強化的是士氣無形戰力等戰備能力。

此外,該智庫報告對中共,乃至於兩岸關係的理解恐怕是不足的。它說島上守軍萬一被俘,會被帶回中國大陸安置。觀諸歷史,恐怕這些人最後會被放回來。蔡政府對此也要做好準備。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上述兩例國軍其實都付出了大量傷亡,相信蔡總統作為國家領導人,不會忍心將自己子弟驅之戰地。要怎樣讓外界覺得我們準備好了又不用付出高昂代價,恐怕這是對蔡政府的嚴格考驗。

熱門點閱》

► 藍弋丰/罷免、公投、立委選區 台灣民主幼幼班該長大了

► 外媒憂台軍》張延廷/國軍最大問題是沒面對「問題」

► 解讀經濟學人》盧信昌/壓迫女性恐導致「舉國沈淪」

► 傅恪恩/房貸想「貸好貸滿」?這些NG動作千萬不要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楊穎超專欄

楊穎超專欄 楊穎超

台大國發所博士,曾至北京清華與南京大學訪問,現於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任職副教授。

楊穎超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