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則為《經濟學人》“Is the world economy going back to the 1970s?”的解讀。(圖/經濟學人)
(編按:《雲論》特別企劃「解讀經濟學人》」專欄,盼從每週重要的政經時事出發,邀請專家學者解析評論,提供台灣經濟與產業政策前進的動能,讓讀者與全球政經時事零距離。)
●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漲!漲!漲!國際油價及原物料行情持續上漲,各種民生物品也隨之飛漲,依咖啡、牛奶、糖、小麥、燕麥及柳橙汁期貨價格編纂的金融時報早餐指數(Financial Times' breakfast index),自2019年來大漲了63%,該指標在去(2020)年6月開始緩步攀升,到今(2021)夏加速走揚。由於市場預期能源需求強勁,同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俄羅斯等產油國聯盟(OPEC+)不會快速增產,使國際油價不斷上揚。
▲早餐食物的花費已達到十年新高。(圖/Financial Times')
主要國家央行無不高度關注可能的通膨升溫,據國際清算銀行追蹤的38家央行當中,有13家央行自疫情以來已升息至少1次。今年10月紐西蘭、波蘭及羅馬尼亞央行率先升息,吸引其他國家跟進,新加坡也於10月14日加入升息行列,通貨膨脹隱憂儼然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在2021年10月9日刊登的一篇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文章,“Is the world economy going back to the 1970s?”(世界經濟會回到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正說明了當前的隱憂。
而令國人同胞關心的是,台灣民生通膨也隱隱發作,加上振興五倍券、基本工資調漲及明年軍公教調薪4%的推波助瀾下,是否會加速通膨怪獸作亂?
當前通膨是暫時現象?還是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前兆?
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更改變許多商業模式及消費習慣。
今年以來,油價、天然氣狂漲,尤其是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布倫特原油價格自今年年初的每桶50美元左右到先前突破85五美元,漲幅達7成,創下近3年新高。
高盛(Goldman Sachs)還預測,布倫特原油價格年底有望衝上90美元;尤有進者,美國銀行(BofA)認為OPEC+不增產機率高,預測明年6月前會飆上每桶120美元。
▲今年以來,油價、天然氣狂漲,尤其是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示意圖/路透)
原油高漲使原本受疫情、缺料及缺船缺櫃影響的供應鏈,生產端成本隨之上升,進而帶動消費端的物價上漲。近期,中國大陸限電又讓製造業陷入產量危機,許多工廠生產停擺,在生產量不足下,恐造成物價持續上揚。
進一步言之,大陸因煤炭庫存低落,冬季需求高峰期迫近,把煤價推升到直逼歷史高點,以致受煤價飆升與「能耗雙控」等因素影響,大陸國家統計局於10月14日所公布的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為10.7%,創下1996年有統計以來新高紀錄。
但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卻意外地放緩至0.7%,為近半年來新低,除了顯示內需動能不足外,這也使得PPI、CPI年增率的剪刀差,來到史上最大的差距,顯示已有「類停滯性通膨」的風險。
無獨有偶,美國勞工部也同時於14日公布9月PPI年增為8.6%,亦創下2010年11月以來新高。而9月CPI持續上揚,經季調後年增5.4%。10月29日公在的9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core PCE)年增3.6%,繼續停留在30年高點。
另外歐元區10月通膨也進一步竄升到4.1%,創下近13年高位。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指標是,美國30年期房屋貸款利率重新回到3%以上的新高點。顯示美國經濟正籠罩著通膨隱憂。
就連長期深陷通縮的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8月止跌,中斷一連12個月通縮趨勢,9月則出現自去年初疫情以來第1次上漲,反映著消費者和企業正面臨物價驚驚漲的現象;咖啡、牛丼等日常開銷大增,民眾荷包也跟著縮水。
英國大型的食品製造公司2 Sisters Group警告,便宜食品時代將告終,未來食品價格漲幅可達二位數。英國8月及9月的CPI年增率分別為3.2%、3.1%,均遠高於7月的2%,為2012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韓國10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2%,漲幅創近10年來新高點,市場推估韓國央行很快會再升息1碼。
英國央行預測今年年底通膨率將達到4%的高水準,為目標值的2倍,足見通膨壓力之大。而歐元區公布的8月及9月CPI年增率分別為3%及3.4%,10月通膨更高達4.1%,創下2008年7月以來新高紀錄。
讓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擔心惡性通膨再起。綜合言之,隨著原料漲價、缺料又缺工問題持續擴大,景氣反彈步調減緩,正威脅全球經濟復甦。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從6%降至5.9%,明年則可能趨緩至4.9%。
大陸身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甫公布的第3季GDP成長率驟降至4.9%,較第2季大幅放緩3%,為2020年第3季以來低點。
GDP年增率意外「破5」,正反映出大陸當局大力整頓房地產和科技業、以及在零星疫情與限電等多重因素下,已衝擊經濟復甦步伐,甚至危及全球經濟前景,甚至不少經濟學者憂心,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重現的可能性,即失業率及通膨升高,而經濟呈現出停滯的負成長。
▲近日大陸當局正大力整頓房地產,連帶衝擊自身經濟復甦步伐。(圖/路透)
經濟學人的這篇文章即在提醒,半世紀以前,由阿拉伯國家組成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不只針對美國,也對其他以色列的盟友(荷蘭、日本、加拿大、葡萄牙等)直接實施石油禁運。由於供給短缺,於是造成石油價格飆升,引發了後續1973~1975年間的全球經濟蕭條,進而形成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包括哈佛大學的Larry Summers 和 Kenneth Rogoff ,以及劍橋大學的Mohamed El-Erian ,還有PIMCO的知名債券基金經理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出警告。
但也有持不同看法者認為,雖然當前能源價格高漲、全球供應鏈瓶頸問題持續惡化,物價上漲的壓力已近爆棚。然時空背景迴異,通膨現象也僅是部分類似1970年代,包括聯準會(Fed)在內的主要央行咸認為目前的通膨是「暫時現象」;強調經濟成長仍強勁,引發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可能性降低。
民生物品齊漲+軍公教調薪 宜注意其對通膨影響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10月28日核定明(2022)年軍公教調薪方案,即明年元旦起加薪4%;現職軍公教調薪至少82萬人受惠;調漲月退俸部分,預計52萬名退休軍公教人員受惠。
據悉,此次調幅是25年來軍公教調薪幅度最高的一次,根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資料,軍公教自1996年加薪5%後,後續調薪幅度均為3%,且2000年以後,軍公教只調薪過4次,分別是2001年、2005年、2011年及2018年。近來,台灣物價波動情況也備受關注。
尤其,進口物價齊漲,甫以疫情及長期乾旱後連日暴雨,加劇物價上漲幅度,生鮮蔬果等民生物資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連泡麵都漲不停,讓民眾吃不消。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已核定明(2022)年軍公教調薪方案,即明年元旦起加薪4%。(圖/記者屠惠剛攝)
主計總處甫公布的9月CPI年增率飆上2.63%,創近9年來新高。再度引發通膨疑慮。另一方面,隨著振興五倍券的使用及連假效應的推波助瀾下、加上基本工資連6漲、以及明年軍公教調薪,國內的通膨壓力與日俱增。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甫公布的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74.26點。其中,分項指標之一的「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為38.8點,是2020年5月以來、17個月的新低,意即民眾對於物價走勢的信心出現潰散,也反映民眾實質有感民生物價在上漲。
按經濟學理,消費支出是所得的函數,消費會隨著所得增加而增加;不過,軍公教年金改革已多年,在所得減少下,近年消費也受影響;再則,在萬物齊漲狀況下,加薪仍趕不上高漲物價甚至通膨,更何況大部分企業並沒有跟進加薪。
因而,筆者判斷,單一的軍公教調薪對通膨助力應該不大,但若與五倍券、基本工資調漲等因素連結,恐對物價會有些衝擊,政府應持續監控物價波動狀況。
總結上述分析,容筆者套用經濟學人雜誌文章的結尾,“Past experience, therefore, is not the clearest lens through which to view the forces shaking the global economy. The world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since the 1970s, and globalization has created a vast network of interdependencies. The system now faces a single new test.”(因此,過往的經驗並不是觀察撼動全球經濟力量的最清晰鏡頭。自1970 年代以來,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化創造了一個龐大的相互依存網絡,而此系統正面臨一項新的考驗)。
熱門點閱》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資本主義正瑟瑟發抖 中國新現實生活危險重重
►解讀經濟學人》單驥/「匱乏」為何成了全球經貿成長最大阻礙?
►解讀經濟學人》林建甫/大宗商品價格在亂 但不到金融危機程度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單一的軍公教調薪對通膨助力應該不大,但若與五倍券、基本工資調漲等因素連結,恐對物價會有些衝擊,政府應持續監控物價波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