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宣告2050要達到碳淨零,然而台灣現在的能源政策和配置有相當的難度。(圖/CFP)
●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
近日蔡總統「堅持」表示「核四絕對不是選項」,但同場工總理事長王文淵說出了當局「不願面對的真相」:「台灣能源不可能只仰賴進口、風電及太陽能」。然而,蔡政府能源政策停在2016年,執意以2025年達到燃氣50%、燃煤30%、綠能20%政策及民進黨35年前之「非核家園」神主牌,但2025年之後呢?「可能」淨零嗎?
蔡總統今年4月「前瞻但大膽」宣告我們2050的淨零承諾,本以為我們終於迎來改變的契機,但國慶日蔡總統卻說「沒有一個國家能源政策可以『反覆』。」至今不論蔡總統說:「台灣致力成為亞洲的綠能產業中心」、「唯有團結,我們才能確保未來世代擁有永續的環境。」做不到淨零都是空談!比起知錯能改的「反覆」,「堅持」有害淨零的政策更可怕!
台灣碳排績消低 應變過於被動
成立已30年的「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上星期發表2022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對台灣減碳力道不足、政策不明在64國中給了倒數第5的極低評價。對比全球積極淨零,甫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與會各國承諾至少在2030年甲烷減排30%、40國承諾加速淘汰燃煤發電等,台灣鐵打的衙門主事減碳的官員仍狀況外,並「空洞」表示:「2030至2050間要有新技術大家才做得到淨零碳排…若其他國家做得到,相信台灣也做得到。」連做減碳領頭羊的「智慧」都沒有,悲哀!
▲COP26日前落幕,多國就減低溫室氣體排放達成共識。(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淨零禁不起執政者跳票,筆者願意信賴政府,但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說得好」:「不跟著減碳的只好出局。」能避免出局的減碳路徑至今付之闕如,能源政策再不調整,我們的子孫必定會問:「民國110年4月22日蔡總統說好的2050淨零呢?」蔡政府應該一口氣把「迫在眉睫的地球暖化」挑戰和解方「以科學務實方式」說清楚講明白,並「即刻」採取行動,眼前已是Last call!筆者建議如下:
一、減碳接軌國際,關鍵在行動。(包括捐助開發中國家渡過氣候災難)
南韓在今年經聯合國認證取得已開發國家資格。我們理當也具備相當資格,也可展現應盡的國際責任。基此,政府應編列「因應氣候災難援外基金」,響應哥本哈根COP15會議上,已開發國家承諾每年金援協助「開發中國家淨零之用」。亦即,與其口舌執著在國際組織之參與,其實酒香不怕巷子深,當我們做到全球淨零模範,Taiwan can help,世界會豎起大拇指。
二、綠能不限風電,天然氣做轉型主力乃飲鴆止渴!
蔡總統推動太陽、風力發電小有成績,但眼前6%的綠能發電瓶頸及時效急迫是事實。太陽能、風電都有其發展上限,考慮用電量逐年成長,綠能不足難解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只有政府看不見!
然而,蔡政府手捧非核家園不放,曾文生次長護航說出明顯違背減排甲烷趨勢的話:「主要成分為甲烷的天然氣,可以取代其他汙染更嚴重的燃料…預期未來幾十年間,將扮演能源轉型的要角。」曾次長絕對知道,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在開採、運送、儲存過程中的甲烷散逸正是地球暖化的元凶,飲鴆止渴藉天然氣發電必將拖累淨零。反之,政府應全力獎勵各式綠能且齊頭並進(包含地熱、小水力、氫能等),加速調降天然氣、煤炭作為過渡選項。
▲作者認為天然氣發電散逸甲烷,將成淨零排放的一大阻礙。圖為天然氣運輸船。(圖/中油提供)
三、尊重民意,讓核能「有備無患」。
因為一黨獨大下代議民主已然失靈,人民已在2018年用直接民意讓「以核養綠」作為淨零達標的「備案」。無論是英、美、法、日、大陸及競爭對手日、韓等,都重視核電的減碳角色,我們何來的「奢侈」在此攸關淨零的節骨眼上斷然「放棄核能」?筆者認為核電是否「永存」可以討論,但有別於「盲目非核」,我們的核電「既有產能」對減碳絕對具備「有備無患」的功能。
我們正處在氣候災難的治理、法治危機,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承認錯誤並從速調降石化為主之能源政策、維持現有核電系統等都是淨零的解方。長遠之計還不只要靠科學專業執行淨零目標,人民也該認真累積正確的氣候變遷公民意識,以選票治國興邦救地球!
熱門點閱》
►1218公投》呂秋遠/迷信對決科學 核四重啟是「Nokia3310改成哀鳳」
►COP26》李敏/沒有核能發電 2050台灣難「淨零碳排」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中時評論網」,原標題「時論廣場》能源政策認錯「反覆」好過「一意孤行」(陳長文)」。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核電是否「永存」可以討論,但有別於「盲目非核」,我們的核電「既有產能」對減碳絕對具備「有備無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