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開票》趙春山/政權保衛戰落幕 兩岸前景未卜

我們想讓你知道…戰術上,公投結果反映的民意趨勢,對於中共研判台灣政情發展,會有參考價值。由於這次公投隱含台灣朝野之間的政治角力,故連帶影響中共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前的對台工作部署。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公投是直接民主的展現,人民可以經由投票的方式,直接表達對公共政策事務的看法。這次台灣四項公投大都涉及民生議題,但朝野政黨有人把它視為「政權保衛戰」,有人認為這是對執政當局的一次「不信任投票」。公投過程質變為黨爭,使公投目的遭到嚴重扭曲。在人民看不到科學的論證、利弊的衡量,而政治耳語又揮之不去的情況下,很難期待投下的會是理性的一票。

公投,民主,三接,核四,萊豬,食安,能源,核電,公民,兩岸關係,六中全會,歷史決議

▲總統蔡英文於公投後記者會表示,公投沒有誰輸誰贏的問題,只有國家未來怎麼走的問題。(圖/記者湯興漢攝)

朝野政黨投票前都全力動員,但成效不彰。民進黨為求勝算,打出「抗中保台」和「台美關係」兩張牌 ,把公投上綱到了國安層次;國民黨全力以赴,但將帥不同心,新北市長侯友宜發表的一篇千字文,被認為是「打著藍旗反藍旗」,讓黨內一些同志頓足。

中共對公投深感敏感

既然公投議題純屬台灣內政,照理對岸沒有置啄餘地,大可保持靜觀其變的立埸;但因遭「流彈」觸及,遂藉機批民進黨政府「政治操弄」,還長篇大論拿「十問」對台灣的民主冷嘲熱諷一番。中共對公投一向極為敏感,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灣的公投議題,不僅牽動兩岸關係,甚至還引發美國的介入。

2002年8月,陳水扁提「一邊一國」,固然令中共不滿,但真正讓北京感到憂心的是阿扁對公投的「情有獨鍾」;因為從2003年爆發SARS後,阿扁即拋出「WHO公投」、「主權宣示公投」、「制憲公投」等主張不一而足。

當年時任中共總理的溫家寶,藉美國之行向華府強烈表達對台灣公投問題的關切,最後迫使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在白宮記者會上對扁政府說了重話。小布希強調美方「反對臺灣領導人,任何有意片面改變現狀的言詞和行動。」

這次台灣公投沒有涉及「改變現狀」,故對中共而言,結果只是一埸「茶壺裡的風暴」;但中共會評估它對台灣政局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中共的因應之道,還是套用毛澤東說的那句名言:「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戰略上,公投結果不會改變中共既定的對台政策目標,仍會按自已的議程表辦事。中共在公投前的兩個動作值得玩味,一是挖走台灣的邦交國尼加拉瓜;二是宣稱明年兩岸ECFA可望繼續實施。

公投,民主,三接,核四,萊豬,食安,能源,核電,公民,兩岸關係,六中全會,歷史決議

▲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Daniel Ortega)與副總統穆麗優(Rosario Murillo)於2021年11月勝選連任。(圖/路透)

從國民黨的角度看,對岸在投票前夕挖台灣外交牆角,有如為民進黨的操作「抗中保台」添柴加薪。中共此舉非明知故犯,而是表明它已根本不再「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當然也就不會在意國民黨的感受。

中共仍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持續 ECFA的有效運作,則代表北京仍不放棄「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根據經濟部統計,ECFA生效後十年,台灣因此享有的關稅減免多達66億美元。

習近平在中共「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中,特別強調兩岸文化和經濟交流的重要性。兩岸經貿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中共若欲實施對台經濟制裁,仍會採「區別待遇」(differentation)的策略。

公投,民主,三接,核四,萊豬,食安,能源,核電,公民,兩岸關係,六中全會,歷史決議

▲習近平在中共「六中全會」通過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中,特別強調兩岸文化和經濟交流的重要性。(圖/路透)

戰術上,公投結果反映的民意趨勢,對於中共研判台灣政情發展,會有參考價值。由於這次公投隱含台灣朝野之間的政治角力,故連帶影響中共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前的對台工作部署。

現階段中共處理民共關係以「反獨」為主,如果民進黨的聲勢因公投結果水漲船高,中共會加大對台施壓的力道,也會關注萊豬進口問題對台美關係產生的影響。

公投落幕,一切似乎又回到原點。公投結果顯示,台灣的民主政治仍有待進一步檢驗,它所產生的外溢效應,也必須由全民加以概括承受。

熱門點閱》

► 公投結果》洪耀南/台灣民主的深化、人民是最大贏家

► 朱宥勳/看完「李靚蕾IG發文」寫作安排 不如考學生寫分手信

► 1218公投》邱顯智/公投不是政治對決 而是一起找答案

► 公投開票》陳立誠/核四公投未過 蔡政府錯失「下台階」機會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

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