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定煊/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寫一篇有毒的心靈雞湯文。
上一篇有人留言說,我又不買房,只會發負面訊息。以前好像是三立吧,問我如果中了超級樂透要怎麼辦?我還是首選房地產。如果我有大筆資金的,我還是會布局房地產,房地產非常適合大筆資金停泊,而且會有租金固定現金流近來。
房地產流動性低 風險還要自己擔
偏偏我是個小資族,而且是個醉生夢死的小資族,投資房地產對我來說有兩點不太適合。第一個是交易成本太高,資金要自己出,貸款要自己貸,風險自己要承擔,看房子得花很多力氣,搞了老半天,政府跟仲介賺得比我還多。第二個是流動性不好,我的習性,任何投資只要看到頭部形成,往下破了頸線,即使認賠我也會殺出,就是我有設停損的習慣。問題是房地產漲的時候,到處都是買家,跌的時候,到處都是賣家,認賠殺通常還得大出血,仲介跟政府還在旁邊數鈔票數得很開心。
▲作者習慣認賠殺出,依照這樣的理財習慣,認為房地產相當不適合自己。(圖/記者陳筱惠攝)
對一個過去喜歡旅遊住飯店的人來說,我沒有大筆資金需要停泊,所以投資首選不會是房地產。大致上就是在股市處於相對低檔,就開始定期定額投資ETF或是一些高現金收益的股票,等到我認為到了警戒線,就暫停買入,回了就繼續存。其他就是布局一些海外高收益基金跟一些防守的外幣保單,對一個平常宅在家裡玩遊戲跟看網路小說,偶爾去吃到飽撈個夠本的人來說,這樣的理財就夠了。
想去旅遊的地方差不多都去了,疫情前去帛琉,平常宅在家體能衰退,差點被洋流沖走,所以一直想去的大堡礁也不用去了,旅遊經費也省了。如果這兩三年人品爆發,投資處理掉,加上退休金,買個鄉下小宅,買不起就算了。
有毒的心靈雞湯文就是,錢賺到夠自己花就行了,日子過得簡單,多的東西也帶不走。到了這把年紀喪禮參加得比婚禮多,如何的大富大貴、有權有勢,最後還不是身上的一身壽衣,火化了裝在一個小罐子裡,放在塔與世同朽。反而是年輕時候到處吃吃玩玩的回憶,遇到孟婆時,把湯偷偷吐掉,搞不好還留得下來。
投入居住問題 多年來卻逐漸嚴重
前幾天我在國家政策研究院參加一場座談,崔媽媽執行長呂秉怡也有來,他在扶助與解決住屋問題努力了應該超過二十年了。以他的學歷背景,就算沒有發大財,也能當個建設公司的高層,他卻一直投入在扶助居住弱勢上,非常讓人敬佩。有好幾年沒看到他,他也老了。從崔媽媽公益租屋開始,這些朋友投入他們的青春,努力這麼多年,台灣居住問題卻越來越嚴重。
▲台灣投入居住正義的大有人在,不過居住問題卻逐漸嚴重。(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簡單整理一下我在這場座談會的發言:
第一、台灣房子是否不夠住。答案是否定的。台灣房屋老化嚴重,換屋的需求不小。但整體上我們的房子是夠的。有人會說,美國跟歐洲的房價也大漲,基本上他們的房子是不夠的,這才是他們房價推動的動力。他們移民量超過預期很多。
本來他們預期高齡化住宅需求會降低,之前公共住宅推動很久以前就放緩,加上建築開發的法規十分嚴格,導致房屋供給量嚴重跟不上需求量。
台灣住宅成為理財商品一路大漲
第二、台灣房子既然夠住,為什麼房價一路大漲。從貨幣上來說,當貨幣的成長速度比GDP的成長速度高出許多,多餘的貨幣必須在資產上沉澱下去,導致資產價格一路大漲。每個國家投資者選擇的資產不盡相同,有些會選擇高科技股、有些會選擇幻想題材(如電動車、元宇宙、區塊鍊、低軌衛星)的投資、有些會選擇虛擬貨幣(比特幣、以太幣、狗狗幣、魷魚幣、…..)。而在台灣被選擇上的標的之一是住宅。
也就是說在台灣住宅已經變成一種理財商品,而不是消費商品。今年十月美國NAR統計美國的購屋者100組裡面有17組是非自住,這個數字就已經嚇呆他們了。因為去年這個數值是14%,以前最多10%出頭。在台灣呢?根據呂執行長提供的資料,超過50%以上。
▲台灣非自住宅的比例超過50%,相比歐美不到20%相當驚人。(圖/記者林敬旻攝)
當住宅變成理財商品,他的基本供需就已經不再重要了。虛擬貨幣的實質效益在哪裡?比特幣一樣從200美元炒作到60000美元。過去台灣炒作豪宅時,豪宅都給外傭住跟繁殖蚊子用,絲毫不會影響豪宅的漲勢。此時主導資產價格的因素已經轉換為資金跟題材,只要貨幣持續的注入住宅市場進行停泊,就算少子化,也擋不住長期的漲勢。所以主導未來住宅價格的走勢,完全在流動性的多寡來決定。
低資產族成了犧牲品
資產是累積財富的地方,所謂台灣居住正義,只是冰山的一角。在資產價格全面推升的情況下,高資產族只要坐在資產上財富就可以一飛沖天。低資產族就是必須要吃土。這是一場合法的劫貧濟富系統。
流動性氾濫的情況會不會改變?我認為不會。就算短期收縮,長期一定會回到老路。因為全球人口老化嚴重(尤其是先進國家),消費力逐漸下降,必須不斷的使用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加上現代貨幣理論(MMT)抬頭,債務貨幣化情況只會更嚴重。所以低資產族吃土吃定了。現在的經濟就是要犧牲低資產族,來維持整體經濟的持續運轉。
我是不太相信什麼猶太金融家剃羊毛的故事,從一開始各國政府走向赤字財政、貨幣寬鬆,國際間又因為租稅競爭收不到資本家的稅,就注定了在社會中某一族群勢必要被犧牲。躺平族算是一種資本主義下的時代犧牲品。
▲作者認為資本主義下,躺平族成為時代犧牲品。(圖/翻攝自pixabay)
改善高房價問題 政府可以有三招
第三、如何處理高房價帶來的居住問題?
短期來說:反正現在房價就是理財商品,政府如何處理異常波動的股市個股,就如何處理房市。限資、停資、全額交割、甚至下市。不過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中期來說:讓住宅市場不會成為理財的標的。像美國,炒房的經常是中國大媽與台灣大叔,美國人自己對炒房興趣不是很高。像我朋友操作美國股市,一個月的績效就超過房價幾年的漲幅,他對炒房毫無興趣。日本人偏好渡邊太太操作法,喜歡套利套匯,賺得比日本房市又快又多。
這要從稅率與稅制的改革來著手,改變國人以住宅為儲蓄的習性。不過呂執行長說得對,在台灣有殼族對上無殼族是70%對30%,想選舉的就不會認真的動這塊,除非他不想選了。所以要怎麼改革也不用提了。除非吃土族自己有辦法團結起來支持出一個第三勢力,第三勢力靠向哪一邊,哪一邊就能執政,就像美國民主黨溫和派拜登想要執政,就必須向黨內進步派桑默斯妥協。以台灣選舉文化與選舉制度,西瓜效應非常明顯,統獨等政治議題就能充分動員,沒有什麼第三勢力生存空間,可以直接略過這種可能性。
長期來說:老是靠所謂的打房抑制需求面並非長遠之計。從供給面著手。也就是強化公共住宅系統,從目前的樂透抽籤制,改為排隊制,讓低資產族群對此公共住宅系統有個期望,就可以安心的租屋等待,不必勉強當屋奴。實際要如何操作,有很多種模式,不是在臉書討論的內容。
熱門點閱》
►網軍帶風向》楊智傑/立法阻止網軍傷人(一):課予平台通知處理義務
►解讀經濟學人》單驥/新冠狀變種病毒Omicron 對世界經濟的諸多威脅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章定煊」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房子是否不夠住。答案是否定的。但台灣住宅已經變成一種理財商品,而不是消費商品,非自住率已經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