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雲論》特別企劃「解讀經濟學人》」專欄,盼從每週重要的政經時事出發,邀請專家學者解析評論,提供台灣經濟與產業政策前進的動能,讓讀者與全球政經時事零距離。)
● 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APIAA院士
2021年12月4日出刊的《經濟學人》以「新冠狀變種病毒Omicron對世界經濟的諸多威脅」(Omicron The threats to the world economy) 為封面主題,該文的重點扼要綜整如下。
▲本期經濟學人雜誌則專注於Omicron變種病毒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圖/翻攝自經濟學人)
新冠狀變種病毒Omicron至少會產生三個風險會危及世界經濟。其一,世界已開發的有錢國家將會採取更嚴格的國內移動政策,如意大利要求沒打疫苗的國民不能去室內餐廳用餐、葡萄牙要求即使打了疫苗的人都要再檢驗通過後,才能上酒吧等,凡此種種都會再次重創歐洲經濟。
其二,就美國來說,不平衡的經濟(lopsided economy)也造成美國物價大幅地上升。美國十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6.2%,創過去三十年來的新高,而依Bloomberg data 所示,全球的物價上漲5.3%。而許多因疫情所做的限制(lockdowns)也讓諸多生產基地如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的工資節節高升,方能吸引到足夠工人。為此,美國聯準會主席 Powell 在11月30日也明確地表示,他將採收縮性的貨幣政策 (monetary tightening)。
▲美聯儲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表示,他將採收縮性的貨幣政策 (monetary tightening)。(圖/路透)
其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經濟成長上的趨緩。之前中國尚以快速的經濟成長傲視全球,然現在中國在地產業上出現很大的債務危機、以意識形態(ideological campaigns)對抗私人企業、對於新冠疫情零容忍(zero-covid policy)的政策,導致動輒封城(draconian local lockdowns)等。
綜上,雖然一些抗疫情的新藥及疫苗會在2022年出現,但新的新冠變種病毒如 Pi, Rho 或 Sigma 也都會造成通膨及降低經濟成長,為此,要讓新冠變種成為一種區域流行病(endemic disease)恐沒有那麼簡單(will not be smooth)。
另在本期中,也另以 Omicronomics 為題,就中國經濟的趨緩 (China’s slowdown)作探討。該專文指出,在新冠狀變種病毒 Omicron肆虐下,中國政府開始更嚴格的入出境旅遊限制,而此,對於企業創新的活動將會有不利的影響。此外,若上述房產市場的暴跌 (slump),其情況猶如2014-15時,則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只有3.8%,而若採行相關對策後,有可能拉回至4.7%。
而在未來若出現不景氣時,中國政府可能出臺一些刺激政策,如發消費券、強化新基建,及再廣建一些防疫醫院等;當然,放鬆之前對房地產融資的三個紅線措施,或也有可能。
解讀與引伸
新型冠狀變種病毒Omicron由於其高傳染率,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日本及許多歐洲國家,都採取嚴格的措施,而就防疫一向比較鬆的美國,也一改前例,要求所有入境的旅客,須提供24小時內的病毒檢測報告,沒有問題後才准登機入境,上述種種措施,不但對國際旅遊及跨境經貿活動產生新的重大衝擊,也對2022年的經濟及可能的經濟復甦,埋下陰影。
▲新型冠狀變種病毒Omicron 由於其高傳染率,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像是日本及許多歐洲國家,都採取嚴格的措施因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此次新型冠狀變種病毒Omicron的發現地是南非,它是繼Delta 新冠病毒後對世界的新威脅。從印度到南非,其間或有一些其他的變種病毒在中南美洲發現,但最具威脅性者,厥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由此可見,新冠病毒雖在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等許多已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得到控制,但它在更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中,仍在持續蔓延與變異。在此一困局下,吾人可寄望者或許有二:其一是聽天,其二是由人。
所謂「聽天」是指,吾人或祈禱與寄盼新冠病毒的自然變異,會朝著流感化的方向發展,如此一來,雖感染性仍強,但致死率大幅下降,而此,對於已開發國家來說,就成為一種習見的常態,故也毋須大驚小怪。當然,新冠病毒流感化後,至少是與病共存,而不是共亡,這會是大家可接受方向,然其是否真能如此,當有不小屬運氣的成分,它與聽聽印度神童預言般,兩者間實無太大的差異。
其二是「由人」,已開發國家若能大發仁慈之心,放棄「以鄰為壑」的心態時,為此,雖不能做到將心比心,但至少要有殲病毒於境外的戰略,故能對第三世界國家提供打得起、且又足夠的疫苗,方能把新冠病毒的問題徹底地解決,也才能高枕無憂。
就上述戰略來說,雖然疫苗的開支比起經濟的損失是相對較小的,但這筆疫苗的捐贈或是低價的提供,都仍是所費不貲。再者,西方國家疫苗都是由知名的藥廠提供,其利潤及股東權益常是重要考量,因此,若非已開發國家政府另編預算購買疫苗,或是捐出其即將到期的疫苗,其能實現的可能性很低,充其量,只能做象徵性的捐贈,而其對第三世界疫情的控制,只能說是杯水車薪而已。為此,吾人實難以排除其日後出現更厲害再變種病毒的可能。
▲雖然疫苗的開支比起經濟的損失是相對較小的,但這筆疫苗的捐贈或是低價的提供,對捐贈方或是受贈方來說都仍是所費不貲。(圖/路透)
誠然,上述看法的確有些悲觀,但或也是實情,爾今世界上有能力產製合格疫苗又能為世衛組織接受者的國家非常有限,主要是以歐美、中國及俄羅斯為主,在各國經濟不振且財務吃緊、赤字預算連連下,或許以「生吃都不夠還曬乾」的俚語,差可比擬。為此,前述「以鄰為壑」將是新冠病毒下各國在防疫上、經濟上的真實寫照。
各國在防疫上,是呈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之勢,然在經濟上,卻難彼此脫鉤,因此,相互間的影響及反饋勢難避免。由於歐美經濟深受疫情的影響而無法開步向前,再加上其內部供應鏈也因疫情而多處出現「脫鏈」、「斷鏈」而致內需受困,在本月底的聖誕購物旺季可能不旺,就是一例,如此一來,當然會反饋到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
▲Omicron病毒對全球經濟構成極大挑戰。(圖/翻攝自COG-UK)
就中國而言,其當前的政策是清楚的,她不需要傲人世界第一的2021或2022年經濟成長率以驕其國人,這是因為,浪得此一虛名後,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各國紅眼症與各種名義上的制裁與抵制(如冬奧會);此外,其本身也要付上高通膨的代價與無法完成2030年碳達峰的目標與國際承諾,因此,不同於西方媒體及國家,當前 GDP成長率是否有6% 的成長,早已不是她所顧念者,爾今,她所真正關心的是,青年畢業後,是否能夠順利就業、是否能有好的報酬?勞動市場的失業率是否過高?另在科技的發展上,是否仍能快速向前,讓科技成為引領國家未來經濟與國際競爭上的動力與實力。
現今,不論是防疫手段(如隔離、AI監測)與防疫工具(如疫苗及治療藥物)來說,與各國相較,中國大陸應是位居世界前列,故其已跳脫疫情的泥淖,而是站在一個高點上,著眼於擘劃疫情後的新局。故較諸疫情前,中國在2028年前後,她在經濟上如美、日諸多研究機構推測般,將更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熱門點閱》
►解讀經濟學人》盧信昌/美國農工競爭力大未來:拜登基礎建設法案
►解讀經濟學人》單驥/政府沒錢又難加稅 拜登被卡死的社福大政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全球憂停滯性通膨 軍公教調薪衝擊物價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資本主義正瑟瑟發抖 中國新現實生活危險重重
►解讀經濟學人》單驥/「匱乏」為何成了全球經貿成長最大阻礙?
►解讀經濟學人》林建甫/大宗商品價格在亂 但不到金融危機程度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新冠病毒雖在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等許多已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得到控制,但它在更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中,仍在持續蔓延與變異。在此一困局下,吾人可寄望者或許有二:其一是聽天,其二是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