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賴清德訪日悼安倍 岸田內政外交兼得利

我們想讓你知道…安倍卸任後,「挺台」不遺餘力,尤其他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更讓台灣人相當「有感」;但日本四面環海,受地緣政治的制約,在外交上須採現實主義路線。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副總統賴清德這次以蔡英文總統特使的身分,赴日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葬禮。我認為這件事的重要意義,不在於「客人」,而是在於「主人」。

日本的官場文化一向謹小慎微,面對中共的時候,尤其特別敏感。當年季辛吉到大陸從事秘密外交,日本在飽受「尼克森震撼」之餘,立即決定「搶搭巴士」,趕在美國之前與中共建交;另外,身為日本「親密戰友」的李登輝總統,在位時也因日方擔心刺激中共,讓他無法赴日安裝心臟支架。

今年是中日建交五十周年,但中日關係近年來一直處在起伏不定的狀態。原因除了歷史糾葛和領土爭議外,一是「中國崛起」在東亞地區的軍力投射,令日本感到不安;二是在美日安保體制下,日本積極配合,大力推動以中共為假想敵的美國印太戰略。

台日關係因中日關係的每況愈下而水漲船高。其實,早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對日關係就已取得重大突破。其中2011年簽《台日航空協定》和2013年簽《台日漁業協議》,被視為台日關係發展的里程碑。這些成果,都是在兩岸關係緩和的狀態下,才能順利達成。

對內收編親台人士 對外展現「戰略自主」決心

賴清德此行對外定調為「私人行程」,但它實質的意義當然不會只是一件「私事」。岸田文雄首相欲藉「來者是客」,對內對外傳達兩個重要訊息:對內是收編所有「親台」和右翼人士,讓他在參院改選大勝後能「穩坐釣魚台」;對外是展現他不會在中共壓力下低頭,在修憲成為「正常國家」後,日本可能仿效歐盟,走「戰略自主」的道路。

安倍家族對台灣本就「情有獨鍾」,他卸任後「挺台」不遺餘力,尤其他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句話,更讓台灣人民聽了相當「有感」;但日本四面環海,受到地緣政治的制約,在外交上必須採行現實主義路線。因此,日本基於國家利益考量,現任政府能否脫離美、日、中三個雙邊關係框架,獨立提升與台灣的實質關係,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觀察的一個重點就是中共的反應。今年五月以來,中美高層對話頻繁,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共外長王毅,日前在印尼峇里島「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外,進行了長達五小時的閉門會談。詳談內容許多「不足為外人道」,但中美似有緩和雙方關係的意向。賴清德此行屬突發事件,不知道是否在中美「護欄」的管控之下。

人同此心 心同此裡

▲▼日本商店降價口罩賣給中國遊客。(圖/翻攝自微博)

▲日本商店降價口罩,希望中國遊客買回去對抗疫情。(圖/翻攝自微博)

無論如何,賴清德奉命赴日悼念一個「台灣永遠的好朋友」,乃屬人之常情。判斷對岸會言詞抗議,但不致有過激行動。回想2020年3月,大陸武漢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日本曾以專機載送醫療物資幫助大陸民眾抗疫,並在包裝上寫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字句,令中共官方十分「銘記在心」。正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認為對岸對於賴清德此行,理應感同身受。

日本近年各項民調均顯示,社會大眾對於海峽兩岸的形象,好惡之間都出現極大的落差,對岸不妨多加反思其中的因果關係。與此同時,我認為蔡政府低調處理賴清德這次的日本之行,應屬明智之舉;如果有人想要借題發揮搞大內宣,結果恐將得不償失,甚至會因小失大。

熱門點閱》

►楊永明/安倍修憲遺志難實現 日本國民更在意經濟

►邵宗海/2022雙城論壇 看見了另外一面

►非常律師禹英禑》鯨魚維基百科、愛吃飯捲 朴恩斌萌樣融化所有人 

►喜劇化首相強生悲劇式請辭 政治無聊一點也無妨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原標題〈賴清德訪日,岸田「一箭雙鵰」〉。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

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