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自由是台美升溫催化劑 做好自我防衛準備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人必須了解,前人對民主的努力造就裴洛西的這趟旅程,而我們本身所做的選擇,也是向美國釋放的訊號,那就是我們期待與民主的陣營站在一起,而不是威權的中國。​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0小時的訪台行程,引起國內外矚目。(圖/翻攝自Facebook/蔡英文)

● 作者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一抵台後,《華盛頓郵報》同時刊登出她所撰寫的〈為什麼我要帶領國會成員訪問台灣〉的投書(時間似乎正好就是在她下飛機的那刻)。以下為觀測站摘要的重點以及針對投書內容的分析。​

裴洛西投書:對台承諾不變 與盟友一同捍衛民主價值

​1. 再次強調《台灣關係法》作為台美關係的基石,並強調《台灣關係法》中的對台承諾。文章中重申《台灣關係法》裡「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未來的任何努力……美國將認為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而且是美國的嚴重關切。」​

2. 指出中國近年的挑釁與人權壓迫、強調自由的台灣正面對中國日益增進的威脅(aggression),並指出中國日益升高的軍事行動,導致美國國防部得出中國軍隊「可能正在準備一場突發事件,為的是武統台灣」的結論。​

3. 裴洛西強調這是正式的國會訪問團(直接破除許多希望她低調訪問的說法),而且這次出訪並沒有違反美國長期遵守的「一中政策」。

4. 將拜訪層次上升為捍衛民主自由、表達美國「不能袖手旁觀」(各種獨裁勢力危害民主)。文中裴洛西指出,國會代表團的訪問是明確表達美國會和台灣以及民主夥伴一起捍衛自由,並連結先前裴洛西拜訪烏克蘭、對烏克蘭展現的支持,進一步說明這場拜訪對於美國捍衛的民主自由價值的重要性。​

一中政策 ≠ 一中原則 《台灣關係法》優於一中政策

我們認為,該篇投書訴諸的對象是美國民眾以及外交政策相關人士,主旨有三:​

(1)說明拜訪台灣的正當性

(2)回應行政體系的擔憂

(3)強化抗衡中國的國際論述。​

裴洛西訪台的新聞已經成為美國一週以來的頭條新聞,不少美國新聞提及中國的反對與恐嚇,當然也提到了國防部與拜登的意見,美國更有不少「建制派學者」(強調外交路線、既有手段的重要性)仍舊反對裴洛西訪台。因此這篇投書中,裴洛西說明了訪台的正當性,而且強調這就是一個正式的訪問團。主要的訪問理由包括:中國對民主自由的威脅、美國對盟友的支持與對民主自由的捍衛,以及指出過去已有多次國會訪團到訪台灣。透過把這次訪台放到當今民主所受到的威脅,以及長期台美國會交流的框架下,一方面表達這趟訪台行程的必要性,一方面也暗指不必對此次訪問反應如此之大。​

▲中國外交部一再指責美國違反「一中原則」,但美國從來就沒有遵守或者承認過一中原則,反而是中國長期混淆一中原則與一中政策。(圖/路透)

這邊要先知道,美國行政部門和國會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平行的,國會是國會,行政部門是行政部門,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政策立場以及優先順序,但互相不能指揮對方。另外,即便是同黨的黨員,美國政黨組織是軟性的,不像台灣這樣可以針對不服從黨指令的黨員祭出黨紀。​因此,就算行政部門反對裴洛西訪台,也無法阻止她。而裴洛西在投書中指出因為中國日益升高的軍事行動,讓國防部認為「中國的軍隊可能正在對以武力統一台灣的可能事件做準備」,觀測站認為裴洛西這麼說是提供行政部門台階下、表達有認知並理解行政部門的擔憂,但是仍舊藉由訪台展示她個人作為眾議院議長的獨立決定,以及對中國恐嚇的推算,也就是不認為「中國會實踐恐嚇行動」。​

裴洛西在文中強調這次出訪沒有違反美國長期固守的「一中政策」。在這裡再次提醒,中國外交部一直在說的都是美國違反「一中原則」,但美國從來就沒有遵守或者承認過一中原則。中國長期混淆一中原則與一中政策,讓人以為一中原則等於一中政策,以影響國際論述,而我們必須清楚知道「原則」與「政策」完全不一樣。前者是中國強調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後者是美國基於「認知到」(acknowledge)一中原則發展出的政策。而根據過去美國官方的說明,一中政策就是一法、三公報和六保證,以及一系列相關的法案與政策。裴洛西在文中重申沒有違反一中政策,正是對抗中國嘗試以「一中原則」混淆「一中政策」、影響認知的行為,矯正視聽。​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事是,有別於以往美國官員常將一中政策與《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和六項保證並列,裴洛西提到行程並未違反「遵守《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這樣的安排方式似乎有意強調《台灣關係法》有較一中政策更大的重要性,也就是後者的政策彈性仍須基於《台灣關係法》以及三公報、六保證。不過其實在法律位階上本該是如此,《台灣關係法》是國內法,而一中政策只是政策而已。​

《台灣關係法》具特殊性​ 中國不斷挑戰美國底線

▲2018年3月《台灣旅行法》生效後,美國來訪官員的層級屢屢有所突破,不過大部分的訪問交流並不會直接提到這個法案,而還是會回歸到《台灣關係法》,由此可見,《台灣關係法》有其特殊性。​(圖/達志影像)

《台灣關係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可以與裴洛西的訪台做結合。說到美國與台灣官員交流就要提到2018年3月生效的《台灣旅行法》,自從《台灣旅行法》生效後,美國來訪官員的層級屢屢有所突破,不過有趣的是大部分的訪問交流並不會直接提到這個法案,而還是會回歸到《台灣關係法》。從這點來看就可以發現,即便都是國內法,《台灣關係法》有其特殊性,正因如此,它不能被改變,也沒被改變過。不過由於存在某些條文的模糊性以及環境變化,導致1979年即制訂的《台灣關係法》在細節上顯得不合時宜,再加上其本身的特殊性,才會催生出一些較為具體的法案。這些法案除了反映美國兩黨對台灣的支持外,也提供行政部門行動的法律依據。這樣一來,雖然裴洛西未在投書中提到《台灣旅行法》,但此項行程仍然是該法的實踐,同時也符合《台灣關係法》。​

簡單來說,裴洛西這次來訪與當年金瑞契(Newt Gingrich)旋風式3小時訪台的本質非常不同。雖未明言,但裴洛西暗示其訪台最大動機在於民主的台灣受到威脅,而中國就是威脅者,這也意味現在的時空背景已有所不同:台灣已不是美國曾經認為的麻煩製造者,中國才是。而中國正在挑戰美國最在意的維持現狀問題。這也是為何裴洛西在後來強調此次訪台行程,符合《台灣關係法》當中對於和平穩定的關切。​

訪台行程早有規劃​ 民主自由價值是台美升溫的催化劑

▲台美關係能持續進展,民主自由的進步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圖/總統府提供)

從裴洛西投書的時間點來看,相信她這次來台灣的行程應該早有規劃。雖然沒辦法確定《金融時報》7月18日當時的消息來源為何,以及在報導出來後,原先的訪台計畫可能曾受到什麼樣的阻力,但只能說這一趟旅程的成行反映著美國是個權力分立、法治的國家,而美國政府、裴洛西本人以及相關單位對於這次台灣行三緘其口的審慎程度,也凸顯這趟旅程的敏感和相對重要性。事實上,相關規劃應該都是再三研議後的結果,在今年4月時就有裴洛西可能會訪台的消息,只不過後來因為她不幸確診染疫而延後,當時的中國反應也未如此劇烈,甚至可以說根本還來不及反應。這陣子以來,來自中國的宣傳一直強調裴洛西為了提升自己「期中選舉影響力」,或是趁勢打「台灣牌」的思維,不僅坐實毫無根據的疑美論,也小看了台灣的角色。另外,有不少的人繼續散播失敗主義或者投降主義,一直講說中國會打台灣,所以反對裴洛西來台,不然就是一直強調美國造成兩岸關係緊張,這些都是屈服於中國壓力的展現。​

之所以說上述言論小看了台灣的角色,是因為台灣的重要性在裴洛西的投書中可見一斑。對於台灣人來說,我們似乎太習慣民主和自由的存在,因為許多人一出生就是活在這樣的台灣。不可否認台灣存在著一些國內的問題,不過以民主和自由程度與評比來說,台灣的成績始終在亞洲名列前茅,而且逐年進步。台美關係能持續進展,民主自由的進步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因為這也符合美國的核心利益。在裴洛西的文章當中就強調了這個關鍵因素,她以香港和新疆為例,指出中共不僅是不守承諾(文中提到一國兩制已被丟入垃圾桶),也在文化、種族、宗教上進行人權迫害,之後便提到不能坐視台灣以及民主制度本身受到下一步的威脅。​

由此可知,裴洛西認知到中國對台灣威脅的急迫性和影響範圍將不受地理限制,後面的「我們這趟旅行正值世界面臨獨裁和民主的選擇」也將台灣的民主地位提升到國際層次(事實上,這樣的論述與拜登政府上台以來,持續將台灣海峽安議題「國際化」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因此,台灣人必須了解,不僅是前人對民主的努力造就這趟旅程,台灣人本身所做的選擇,事實上也是向美國釋放訊號,那就是我們期待與民主的陣營站在一起,而不是威權的中國。​

​加強自我防衛決心、揚棄投降主義為首要任務

▲在樂見台美關係有所進展之餘,也須謹慎面對中國的反應,除了更需要密切觀察局勢是否有升級為衝突的可能之外,也得思考未來要如何應對中國各種恐嚇的手段。(圖/林宜潔製作)

總的來說,相信這次裴洛西訪台對台灣的國際局勢有相當大的助益,除了是因為裴洛西在美國的影響力不亞於總統和副總統的裴洛西,為其他國家做了一個「示範」之外,她所揭示的台美官員交流的正當性、合法性和必要性,可能也將影響日後美國官員訪台的意願。​

嚴格來說,裴洛西訪台雖非創下先例,但從行程的安排和論述上,卻具有深遠的影響效果,這點值得樂觀看待。不過樂觀之餘,在另一方面我們也須謹慎面對中國的反應,例如在裴洛西未抵台,甚至官方未證實消息前,中國就已對台灣祭出三千多項食品進口禁令、攻擊總統府網站次數為平常兩百倍,以及裴洛西抵台不久後便公布將在台灣「周圍」進行實彈射擊,隔天則公佈對台暫停出口天然砂,和禁柑橘類水果及白帶魚,這些皆不是尋常的反應,而是恐嚇意味極強的威脅。接下來的日子,我們除了更需要密切觀察局勢是否有升級為衝突的可能之外,也得思考未來要如何應對中國各種恐嚇的手段。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團結一心,面對這個強大的外來威脅。當全世界媒體都在關注台灣的同時,我們自己該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做好各種準備。首先,就從加強自我防衛決心、揚棄失敗主義或者投降主義開始。

熱門點閱》

►現實與「想像中的台美關係」 美友台象徵性多於實質性

►石齊平/拜習相約G20為哪樁 俄烏停戰取決於中美俄

►楊渡/共軍「封鎖台灣」演習 美日默認台海為中國內海?

►美全力抗中加持日本 中國正與世界急速脫鉤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美國台灣觀測站專欄

美國台灣觀測站專欄 美國台灣觀測站

國會是美國的立法單位,關係著美國內政外交的政策走向。秉持著開放資料、開放政府的精神,我們希望透過集結及整理美國國會台灣相關法案,讓更多人能了解、甚至參與美國的政策決策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