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研究指出,人的幸福感大約在20歲開始下降,直到47到50歲之際最低,之後開始逐漸向上。(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 強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幸福曲線」理論創始人、全球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
向下比,看見的是幸福;向上比,看見的是痛苦
如果我在四十歲時就知道幸福悖論,那麼我就不會對於自己不懂得感恩感到那麼困惑了。在我二十幾歲時,覺得到了四十幾歲應該會跟二十幾歲時的自己做比較,但是我沒有,我反而是跟同年齡層、同樣狀況的同儕做比較,他們有些人的婚姻穩固且長久,比我更有錢,事業地位成就也都比我還好。雖然我過得比很多人都好,不過那些人不是我比較的對象。我一直都在向上比較,正如萊亞德所寫的:「幸福的其中一個祕密,是不要和比你成功的人比較—要向下比,而不要向上比。」
不幸的是,這個忠告很難實踐,其難度不但取決於我們的心態,年齡也是關鍵因素。
卡蘿的四十幾歲時期有時是艱難,有時是創傷,但也饒有成就。後來,峰迴路轉了,幸福經濟學的研究開始在主流學術中流行起來,新聞媒體也喜歡這個話題。「五十歲時,我的研究突然廣受關注,一想到這種方法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我就感到無比滿足,它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年輕學者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他們的做法比我能想到的還要酷得多。」卡蘿對我說。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也給她帶來很多樂趣,他們會一起彈吉他,一起跑步。
我問:「你變了嗎?」她回答:「當你長大後,你會把一件糟糕的事情和你曾經歷的其他事情進行比較,這會帶給你非常不同的視角。你會變得更明智,以前困擾你的事情現在不再是個問題。」像是如何看待對她研究工作的負面評價,她說:「如果這發生在我四十多歲時,我會覺得這實在是太糟糕了。但現在我不會那麼在意了,能夠寫我想寫的東西已經讓我很滿足。我認為我改變比較多的是內在,我已不再在乎別人如何評斷我了。」
現在卡蘿已經過了幸福曲線的轉彎處,她也為幸福曲線的發現做出了貢獻。二〇〇一年,她和另一位發展經濟學家史蒂凡諾.裴提納托(Stefano Pettinato)共同出版了《幸福與辛苦:新市場經濟體中的機會與不安》。在書中他們寫道:「在拉丁美洲,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從二十歲開始下降,大約四十八歲時開始上升。在發達的工業化經濟體中進行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果,雖然幸福曲線底部來臨的時間在不同國家會有所不同,可能早些或晚些,不過大約都是在這段時間點。」
▲強納森‧勞赫(Jonathan Rauch)所著,《大人的幸福學》,時報出版。(圖/時報出版提供)
熱門點閱》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大人的幸福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從二十歲開始下降,大約四十八歲時開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