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8月2日訪台後,中共軍機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台灣西南空域數次。(圖/總統府提供)
● 周行一/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2日訪台後,中共史無前例地環繞台灣海域,進行強力軍演,宣示台灣海峽為「內海」,「海峽中線」已不存在;8月15日,美國5位參眾議員依然訪台,美國亦宣布未來幾周軍艦將通過台灣海峽,歐洲議員也表示將持續組團訪台;8月18日,共機破紀錄出海五十一架次,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台灣西南空域有廿五架次。
美中敵意升溫 台海危機一觸即發
情勢很明顯,美國與盟友拒斥台灣海峽為大陸「內海」,共軍則持續加大對台灣海空域的威脅,中共軍機艦將伺機在離台灣海空域愈來愈近的範圍內活動,台灣軍機艦勢必被迫做出驅離行動,由於中共已取消中美戰區領導通話、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而且兩岸已無軍事溝通機制,台灣海峽擦槍走火的機會愈來愈高。
歐美政府及企業最重視的是台灣的地理位置與半導體產業,已經啟動防範萬一台海發生戰爭的措施,美國主導的「Chip 4」聯盟已經啟動,台積電已經要在美國、歐洲、日本設廠,美國7月通過針對與中國競爭的晶片法案,以520億美金與稅負抵減補助美國企業製造與研發晶片。
▲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不少台商撤出大陸,往它國移動。(圖/陳思豪攝/江蘇台商提供)
台灣企業也認知必須避險,針對歐美買主的關切,開始考慮將生產基地移出台灣,或者投資台灣以外地區。台商回台的資金及實際投資少,部分正反映了這種盤算,2021年台商在中國大陸獲利逾5,500億元創新高,匯回卻不到一成,過去兩年政府積極引導台商把境外資金匯回國內,但是目前用於實質投資的,只占匯回的四成,而且當初財政部預期每年資金可匯回4,272億元,兩年超過8,000億,結果兩年匯回僅3,559億。
美國判斷中國迫切需要穩定的社會與經濟發展環境,因此除非台灣獨立,中共不會攻打台灣,所以敢於在台海及南海持續加強壓迫中國,防止大陸勢力蔓延;中國了解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判斷美國不願冒險與中國開戰,所以大膽以強勢軍力回應美國的壓力,同時警告台灣不要獨立。
以前台商在兩岸地緣政治風險和緩的情況下,利用大陸改革開放,大量去大陸投資,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不少台商撤出大陸,往它國移動,現在台海戰雲密布,台商正在啟動新一波資金移出台灣的避險行為。
夾在強權間的小國須自強 務必爭取台美中三贏局面
▲美國參議員通過《晶片法案》 。(圖/路透)
台灣的企業與社會需要一個可預測的穩定生存環境,政府必須睿智地尋求一個台灣、中國大陸、美國三贏的局面。歷史經驗顯示,夾在強權之間的小國,過度依賴一個強權,忽視另一個強權的利益,最後只有兩個可能的結果:成為強權妥協的犧牲品,或者當一方強權獲勝時被併吞。我在《中美匯流大未來》書中解釋,中美鬥爭的結局將是「雙贏」,台灣應該在這個過程中爭取成為「三贏」的一方。
英特爾總裁季辛格說將在三、五年內趕上台積電,英特爾也大力投資歐洲,在晶片法案及美國政府決心扶持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的趨勢下,台灣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我們的時間不多,政府必須加把勁爭取「三贏」。
熱門點閱》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原標題〈台灣必須爭取「三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的企業與社會需要一個可預測的穩定生存環境,政府必須睿智地尋求一個台灣、中國大陸、美國三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