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 Smith/曾任路透社亞洲金融總編
她的正式頭銜:伊莉莎白二世,承蒙上帝的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其他領土的女王,大英國協元首,信仰的捍衛者。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9月8日過世,在位時間為70年又214天,是在位最久的英國君主,就全世界而言則是排名第二。(註1)
她的逝世除了英國,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因為她不僅是英國君主,也是在全球深受尊敬的人。許多反君主制度者即使不同意這個制度中的君主角色,也都認同她的全心投入,並且對她畢生奉獻和擇善固執的精神非常尊重。
世上就是有一群人廣獲世人喜愛
我認為世上有一小群特別的人,基本上他們不局限於種族、宗教或信仰,獲得全球的尊重和喜愛,英國女王屬於其中一員。我還想到另外兩個人,現任教宗和達賴喇嘛。當然這兩個人十分不同,他們是宗教領袖而不是國家元首。
雖然作為國家元首,英國君主卻從不參與政治。英國議會法案成為法律所需的最後一步是取得王室同意,但君主從不會拒絕簽署。英國女王的最後一次官方活動在她去世前兩天,她和特拉斯(Liz Truss)見面,同意她成為英國首相。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最後一次官方活動是她去世前兩天,和新首相特拉斯(Liz Truss)見面。(圖/路透社)
這聽起來有點不合時宜而且很奇怪,但這是傳統,英國君主即使是完成法律的最後一道手續,在民主制度中卻沒有真正的權力。
女王去世得到舉世的哀悼
我想不出任何其他人,不論是君主、政治家、宗教領袖、政治家、流行歌星或演員,會像我們在英國女王去世的那一刻所看到的那樣,得到全球反應和真實情感流露的報導。
或許南非政治領曼德拉(Nelson Mandela)接近這份獨家名單,但我不記得在他於2013年12月去世時,看到與現在相近的情況:電視媒體中斷節目,宣布女王去世,世界各地領導人的悼念立即開始湧入白金漢宮。
▲目前世界上還有加拿大、紐西蘭、澳洲、貝里斯、牙買加、吐瓦魯、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等國家以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圖為澳洲雪梨歌劇院9日在具代表性的帆船型建築上點燈、投影女王遺像,以示悼念。(圖/路透)
目前還有十多個國家以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包括加拿大、紐西蘭、澳洲、貝里斯、牙買加、吐瓦魯、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然而隨著女王的離世和她的長子查爾斯三世接任為英國國王,一些人開始質疑是否需要繼續承認英國君主。可見英國女王得到的敬重,是她的兒子查爾斯無法比擬的。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歷史學教授皮克斯(Katie Pickles)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君主制在社會中日益衰微,卻還是在像紐西蘭這樣的地方存在,因為他們對女王個人非常尊重。」
「查爾斯國王和卡蜜拉王后,可能不會有同樣的吸引力。」
女王以一種平常但不可思議的力量攫取人們的目光
那麼英國女王的魔力是從哪裡來的呢?當然不是因為個人魅力、激動人心的公開演講或偉大的政策行動,而是來自於一種沒有自我的安靜和低調的舉止、良好的幽默感和一種不可思議的人情味。
我說的不可思議,是因為她一生都生活在普通人做夢也想不到奢華裡,卻仍然能夠以某種方式與她遇到的幾乎每個人建立某種連結,是一種難得的特質。
看看她的另一個兒子安德魯王子、孫子哈利王子和妻子梅根,他們百萬富翁的生活方式和醜聞,只能證明女王是多麼不同。我想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為什麼作為一家之長的她無法更好地控制王室,但你知道有任何一個家庭是完美的嗎? 我不知道。
▲英國女王一生都生活在普通人做夢也想不到奢華裡,但相較於安德魯王子、哈利王子和梅根,他們百萬富翁的生活方式和醜聞,英國女王卻仍然能夠以某種方式與她遇到的幾乎每個人建立某種連結,是一種難得的特質。(資料照/路透)
英國媒體有許多對女王最喜歡的兒子安德魯和孫子哈利的仇恨報導,即使英國民眾也普遍對這兩人極度討厭,但女王的個人風格卻讓她毫髮無損,在國際上也是如此。
就連經常無情諷刺攻擊政客和公眾人物的英國諷刺雜誌《私人之眼》(Private Eye)也對女王客氣有加,儘管她是擁有英國最高權勢的人物,理當得到最嚴厲的嘲諷批評,這個雜誌卻幫她取了暱稱布蘭達,而且從未像對待政客、媒體、演員等那樣真正攻擊過她。這是很少見的,因為她實在是一個好人。
女王就是個老好人
在英國有一個老生常談的笑話,就是如果你有幸與女王見面(她很喜歡與民眾接觸),與她握手時,她會問你兩個問題。通常人們知道女王有公開活動,都會蜂擁而至,一睹風采,她會問:「你是不是打從老遠地方來這裡?」如果她去參觀工廠、發電站、建築工地、辦公室、醫院等地時,她就會問:「你是做什麼工作?」
她就是以如此簡單的方式贏得了數百萬人的喜愛,當然在英國有許多人總是花很多時間談論她,而且在國際上也是如此。
▲英國86%的人口是在伊莉莎白二世成為女王後出生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一生中,她都是女王。(圖/路透社)
女王於1952年在她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去世後即位,不過隔年才加冕,這是在我出生前不久。英國86%的人口是在伊莉莎白二世成為女王後出生的,全世界很多人也都是如此,因此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一生中,她都是女王。
人們還會因她的聖誕節演說記得她,這個古老的廣播傳統從1957年開始改為電視轉播。
讓人興奮的聖誕節禮物和火雞餐大約在聖誕節當天下午三點結束,此時每個人都會停下手邊的事來聽女王的聖誕談話。從我有記憶以來,包括在國外生活的所有歲月,我從來沒有錯過。
女王的聖誕節演說已是英國的一部分
這不是出於任何愛國意識,這只是你想做的事情,因為她就是個友善的好人,你就真的只是很想聽聽她要說什麼。她的談話只有大約十分鐘左右,她從不談政治或政策,只談普通人的遭遇,對民眾當前遇到的一些困難表示同情,祝福人們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這個聖誕談話從未受到政治、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污染,而更像是一位真正關心你,希望你一切都好而且很快樂的老祖母在說話。每年的談話內容都適當而且出色。親愛的讀者,請注意這個評語是來自像我這樣反君主制,甚至有些憤世嫉俗的記者。
▲伊莉莎白二世在世時所發表的聖誕談話從未受到政治、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的污染,而更像是一位真正關心你,希望你一切都好而且很快樂的老祖母在說話。(圖/翻攝自Facebook/The Royal Family)
我還認為她在二戰期間堅定不移地反暴政和反法西斯主義,也大大提升了她的國際形象,即使那個時候她的家人採取行動支持希特勒和納粹黨。(註2)
1945年剛滿18歲的伊莉莎白以司機和機械師的身份,加入了英國軍隊的婦女支部(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1945年5月歐洲戰爭結束時,她加入成千上萬的狂歡者在倫敦街頭慶祝。
有一部叫《皇家之夜》(A Royal Night Out)的電影,描述了年輕的伊莉莎白二世說服父母和安全人員,在歐洲勝利日讓她便衣參加慶祝活動的故事。她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對伊莉莎白二世希望深入民間的熱情印象深刻,於是要她向國王匯報街頭人民的感受,好讓他在午夜廣播中發表勝利演說。
這部電影顯然是浪漫化的版本,但仍然基於事實,也就是伊莉莎白二世對一般人的態度,於是當國王喬治六世於 1952 年死於肺癌時,她很快就成為英國女王。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因素下,民眾累積了數十年下來對她的喜愛,而她的多次國外訪問與人接觸,總是充滿仁慈和正直,於是這種對她的喜愛也隨之傳播到海外。她是一個真實的非凡人物,也將如此被銘記。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週五向全國發表談話時,談到了母親:「在她的服務生涯中,我們看到了她對傳統的持久熱愛,以及對進步的無畏擁抱,這使國家變得偉大。對她的喜愛、欽佩和尊重,將成為她在位的標誌。」
「每個王室成員都可以證明,她結合了這些特質與溫暖、幽默和一種總是能看到人們最好的一面的能力。」
女王移靈與葬禮行動
英國開始進入為期10天的官方哀悼期,接下來會如何進行?正如週四宣布女王去世的消息是經過精心編排一樣,隨後的程序也經過了多年的反覆演練策劃。
首先是較鮮為人知的獨角獸行動(Operation Unicorn)。
▲英國女王國葬期間,當局啟動最高維安層級。圖為女王靈柩行經愛丁堡皇家大道。(圖/路透)
女王在蘇格蘭她最喜歡的夏季住宅巴爾莫勒爾城堡(Balmoral Castle)去世,該城堡位於首都愛丁堡(Edinburgh)北方約160公里,距英國首都倫敦800公里。
獨角獸行動在週五啟動,女王的遺體從巴爾莫勒爾運送到附近的阿伯丁市(Aberdeen),然後被裝上皇家火車,沿著蘇格蘭東海岸前往首府愛丁堡。(最後計畫改變,並沒有搭乘火車)
在蘇格蘭首府舉行儀式後,女王的遺體將於週二轉移到倫敦,一旦越過蘇格蘭邊境,倫敦橋行動(Operation London Bridge)就會接手。(註3)
女王遺體將在倫敦西敏寺(Westminster Hall)供人瞻仰四天,在此期間,數以萬計的民眾將列隊繞過棺木表達敬意。西敏寺是英國議會區中最古老的建築,其歷史可追溯至1097年。
9月18日星期日,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的各國元首,將開始抵達參加隔天的葬禮,各國政要和王室成員將受邀在可容納約2,000人,倫敦市中心的西敏寺教堂(Westminster Abbey)舉行的葬禮。
女王的棺木將放置於教堂的砲車上,由水手用繩索拉車前進,女王的家人則走在後方,屆時禮兵也將列隊加入國葬的遊行。
當晚女王將被安葬在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的喬治六世國王禮拜堂,她的父母和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骨灰都安葬在那裡。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的棺木,將從位於喬治六世國王紀念教堂下方的皇家墓穴中移出,加入女王的棺木。
▲查爾斯在女王去世的那一刻,即位成為查爾斯三世國王。(圖/路透)
女王的長子查爾斯在女王去世的那一刻,即位成為查爾斯三世國王,這是根據相當古老的法則 Rex nunquam moritur, 意味著「國王永遠不死」。儘管自動成為君主,但查爾斯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加冕,就像他的母親即位第二年才加冕一樣,國王的加冕典禮恐怕要等到明年了。
註1:法國的路易十四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從1643年到1715年,在位72年110天。
註2:在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之前,他的哥哥愛德華八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退位,以便與離婚的辛普森結婚。愛德華是英國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有據可查的是,愛德華在戰前與希特勒有著密切的聯繫,並且有會面的照片。完整的歷史文件從未公佈過,但人們普遍認為愛德華是納粹的同情者,並被懷疑是意圖推翻邱吉爾戰時政府,以支持親納粹政府的陰謀的中心人物。
註3:這個行動源自兒歌「倫敦大橋倒下來」。自公元 43 年羅馬人首次建造倫敦橋以來,它已經倒塌了很多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281年泰晤士河結冰的冰塊壓碎了五個拱門。當時不受歡迎的埃莉諾女王被指責挪用了橋樑收入,未能將其用於維修。
熱門點閱》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原標題〈女王駕崩,國王萬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英國女王的魔力從哪來呢?不是因為個人魅力、激動人心的公開演講或偉大的政策行動,而是來自於一種沒有自我的安靜和低調的舉止、良好的幽默感和一種不可思議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