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招生不足 不該怪罪於勞作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今年(111學年度)大學招生錄取人數為25028人,較去年(110學年度)33869人,整整下降26.1%,所以豈能把學校招生不足,怪罪到勞作教育?

▲東海大學數名教師發起廢除大一必修「勞作教育」,引發正反兩方論戰。(圖/ETtoday資料照)

● 戴啓珩/社團法人台灣美化協會理事長

最近看到東海大學的勞作教育又掀起一番論戰,心中非常的難過,對於辦學認真的東海大學,以及東海大學勞作教育處非常不公平。

教育不僅限於老師拿著教科書對學生授課,也不應侷限「學生繳學費到學校只有讀書」。古有明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不受場域空間、時間的限制,是無所不在的,包括個人、家庭、學校、社會,都有教育的責任。教育也不是只有學科分數和升學率,我國教育倡導的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

學校招生人數驟降 不應怪罪於勞作教育

個人多年來在產業界的體認,教育應該透過實踐及體驗,才能彰顯價值,而勞作教育讓學生親身體驗彎腰學習,學習如何與萬物相處,保護自己的環境;如何感恩大地,愛物惜物。這樣說來,勞作教育本身是絕佳的教育制度設計,有它的善巧之處。在台灣,「少子化」已經是個趨勢,甚至有人呼籲應提升為「國安問題」,包括工廠缺工、軍隊缺兵、學校缺學生、甚至企業缺人才。受到「少子化」的衝擊,今年(111學年度)大學招生錄取人數為25028人,較去年(110學年度)33869人,整整下降26.1%,所以豈能把學校招生不足,怪罪到勞作教育?

東海大學自創校即導入勞作教育,66年來秉持初衷不間斷的實施,近年來更結合ESG、SDGs,對環境常保謙卑之心,對自我多所反省,再放諸周遭人事物,帶來善的循環。我們相信「以人為本」,不會因時代變化而有所妥協,勞作教育培養的即是從自身出發,影響到周遭每一個人,看得見的乾淨是環境的清潔;看不見的乾淨,則是受到良善影響的人心,從近年來東海大學為國內外永續行動獎項的常勝軍(2022年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東海大學獲三金三銀二銅蟬聯大學之最)可見一斑。

台灣美化協會於2003年成立,抱持回饋社會、奉獻社會的心情來宣揚清掃哲學,20年來已舉辦500多場清掃學習,超過20萬人親身體驗清掃哲學,藉此養成「凡事徹底、磨練心志、謙卑學習、感恩惜福」的人生態度。本協會會員有許多知名企業,例如:全聯實業、雄獅集團、曼都髮型、禮客、阿瘦皮鞋、海瑞摃丸、祥寶長照等,實際了解到東海大學的勞作教育後,均讚不絕口,將利用明年在東海大學舉辦清掃大會的機會,幫助企業會員到東海大學擴大徵才。

勞作教育雖不等於品德教育 但不宜因噎廢食

事實證明,經過適當的勞動服務培育出來的學生,謙卑、有禮貌,懂得感恩惜福。因為雙方理念的契合,本會和東海大學簽有「學生領袖人才培育的產學合作意向書」,雙方以雙認證,為企業先行過濾良好態度的企業人才,優先引進經過勞作教育洗禮的畢業生。我每年代表協會頒發雙聯認證(註)證書,聆聽同學發表勞作教育感言,都讓我非常感動。他們是這麼的懂事,都是用「感恩惜福」的態度在學習,對勞教處的師長與帶領他們的學長也是充滿感恩。

我們知道勞作教育不全然等於品德教育,目前也很難用數字量化成果。但品德是維繫社會倫常重要的力量,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大學相關系所也可以深入探討研究如何量化,但絕不宜因噎廢食,輕易地說要廢除勞作教育(品德教育)。

註:「雙聯認證」,為東海大學和台灣美化協會共同認證的證書,同學必須通過東海大學勞教處設計的多項課程,才能取得其認證證書。

熱門點閱》

►如果你的夢想值得冒險 直接做就對了

►未婚且無子女 可以把財產留給非繼承人嗎?

►搭車、喝牛奶是犒賞 淨零後人類未來的生活樣貌

►「我再打給你」只是問候語 聽到這些應酬語別太當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