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無法從歷史學到教訓? 物價續漲是經濟崩盤前兆

我們想讓你知道…過去債務循環週期都以經濟崩盤告終,此前通常有通膨與原物料價格攀升的徵兆。上次的債務循環週期以二戰爆發告終,而目前的債務循環週期從1945年開始,至今已76年!

▲政局的傾覆幾乎都與貨幣貶值連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馬克.弗里德里希(Marc Friedrich)/德國暢銷書作家、金融專家、YouTuber

貨幣循環:麵包與(金錢)遊戲

我沒有預言的能力,只是,萬物不離其宗,唯「循環/週期」而已;四季變換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景氣更迭更有歷史可供前車之鑑。

政局的穩固有賴穩定的貨幣系統,而貨幣要穩定則需要人民的信心。放眼歷史,政局的傾覆幾乎都與貨幣貶值連動,而貨幣貶值的原因不外乎政策失誤、貪腐、因戰爭或社福政策導致國家支出攀升、疫災、農作歉收、經濟衰退。

以羅馬帝國為例。羅馬帝國曾經為控制通膨大量造幣,大量造幣的結果必須減少鑄幣時使用的金銀比例,結果使得人民對貨幣失去信心,社會動盪不安。為了安撫人民,政府提出許多社會福利政策。然而國家財務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政府只能巧立名目增加稅收,結果反而增加一般人民的稅賦負擔。最後,超過20%的羅馬帝國人民的生計依賴國家發給的社會福利或補助金。

這樣的「麵包與(金錢)遊戲」對現代人也不陌生。以德國為例,該國是目前全球稅賦負擔最重的國家,且據估算,2021年德國國家的財政支出中,預計高達40%用在勞工與社會福利上。

另一個警訊是公共支出過高的問題。比如2020年德國的公共支出佔(GDP)比大幅攀升至52.2%,同期法國和比利時也創下超過60%的紀錄。

公共支出佔比過高的問題在於,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變大,已經從裁判的角色自己跳下場當起球員,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因為當國家為經濟發展負起主要責任時,就是這個經濟體失控的訊號。另則,國家高度參與經濟,難免落入社會主義和計畫經濟的圈套,然而,無論社會主義或計畫經濟,兩者都已經是被判出局的經濟策略。

▲當國家為經濟發展負起主要責任時,就是這個經濟體失控的訊號。(圖/路透)

人為何無法從過去學到教訓?

有一種觀點認為,景氣循環一輪是90年時間。若以這個觀點看,90年後,甚至不用到90年,先前見證過衝擊的世代已經不在,無法將過去經歷過的錯誤傳承給下一代。即便書中有紀錄,多數人仍會心存僥倖地認為:「這次情況不一樣。」為自己即將採取的行動開脫。

然而,從多方角度檢視,不該再心存僥倖的理由:

以債務循環的角度來看,平均而言,短期債務循環的周期約是5到8年,長期債務循環的週期為50至75年。橋水基金創辦人Ray Dalio在其著作《大債危機》中也有相關論述。

過去的債務循環週期都以經濟崩盤告終,在那之前通常都有通膨與原物料價格攀升的徵兆。上一次的債務循環週期以二次大戰爆發告終,而目前的債務循環週期從1945年開始,至今已經76年!

再來看歷史上的權力更迭。歷史上的帝國/強權(Supermacht)往往因為聲望帶來人民對其貨幣的信心,進而推升這個強權在經濟上的主導地位。若放在今日就是美國與美元。然而,近年美國和美元的地位已然受到中國的威脅。

此外,還有投資、房地產等方面各種迫近的泡沫化。比如以巴菲特指標和托賓Q理論檢視,目前股市或公司市值普遍有被過度高估的情形。

▲過去的債務循環週期都以經濟崩盤告終,在那之前通常都有通膨與原物料價格攀升的徵兆。(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com)

超級循環週期:景氣循環的長波理論

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捷夫曾提出長波理論(Kondratjew Zyklen)。該理論由熊彼得(Schumpeter)加入「技術創新」的詮釋版本,大致是說:一個景氣循環週期約為40到60年,亦即所謂的超級循環週期(Superzyklus)。在這個周期內,會有一個被追捧的基礎創新技術(Basisinnovation)吸引一波投資熱潮。待這項基礎創新技術普及後,投資大幅縮減,經濟也開始衰退。同時下一個創新技術也在醞釀崛起。(因此,策略創新技術並非造成長波段的原因,而是長波段推演的結果)

從康德拉捷夫長波理論檢視並分析自1750年以來的五次「長波段」景氣循環。(目前處於第五次「長波段」景氣循環的低點。)此刻該思考的是:基礎創機技術如何克服策略匱乏(生產要素匱乏)的問題。而策略匱乏的可能原因,歸結有三:

(1)物質性匱乏(如石油等原物料用盡的問題);

(2)結構性資源的匱乏(如資金短缺);

(3)當前技術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數位化、工業4.0等概念運應而生)。

結論:康德拉捷夫的長波週期越長,利潤就會越低。只有技術上躍進式的提升才能解除策略匱乏問題,並持續推動經濟成長。可惜的是,人在當下往往不知道該為當前技術注入何種技術(或新的原物料來源)才能帶來躍進式的升級效果。

除了原物料短缺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議題是垃圾問題。據估算,2050年起海洋中的塑膠垃圾將比魚類還多!當然,一旦沒有了石油,塑膠也將成為歷史,不過這又是另一個議題了。而在那之前,我們該注意到的是:原物料、回收事業與能源即將站上下一個超級循環週期的舞台!

▲ 馬克.弗里德里希(Marc Friedrich)著,方秀芬譯,《史上最大投資機會:迎戰通膨!我們如何從最大的財富移轉潮中翻身獲利?》,商周出版。(圖/商周出版)

●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為《史上最大投資機會:迎戰通膨!我們如何從最大的財富移轉潮中翻身獲利?》第二章摘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