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中共探測氣球飄洋到美國,美國媒體正好藉此延燒反中輿論,但美國國防部卻實事求是,自始至終隨時發布最新動態,而且以「觀測氣球」(Surveillance Balloon)稱之,並避免釋出詳細資訊,僅強調該氣球不對地面人員及目標構成威脅,這是美國作為世界強權的大國博弈策略。
初始中共外交部聲明只對這具氣球以「飛艇」表述,企圖以一般民用航行器「無害通過」領空和領海的概念予以淡化。但在美國媒體持續炒熱氛圍下,拜登政府對之採取決定性手段,在離美國領海範圍十二浬處將之「擊落」,亦是最能讓其內部政壇對手平息的決策,也是不升高中美對立或衝突的做法。反之,該具氣球殘骸的鑑定結果,若真如美國所推測屬於「偵察」的間諜工具,才是中、美下階段隔空交火的重點。
▲美國4日擊落中國間諜氣球。(圖/路透)
飄到美國的中國氣球應屬「實驗氣球」
目前世界對於在2萬公尺以上飄流的平流層飛艇技術都處在研發階段,美國在1960年代為研究飛行員的航空生理變化,曾以「人高計畫」為代號,展開3萬3千公尺大氣層邊緣自由落體的試驗;中共在1990年代發展航太科技,亦沿用成本相對低廉的高空氣球數據蒐集技術。因此可大膽研判,此應屬於「實驗氣球」,而非已定型的成熟飛艇,目前全世界亦無技術已臻成熟的動力型充氣航行器,可在平流層長時間飛行。此氣球會飄流到美國上空,就算真正失控,但其長達十幾日的航行軌跡,很難不讓外界聯想為中共的另類軍事偵察載具。
氣球穿越美國領空越長 越能凝聚反中情緒
至於美國為何直到該氣球飄離本土時才進行擊落,從技術層面分析,美軍不可能不具備這項能力,儘管操作難度高,但氣球通過領土上空的時間越長,越能發酵成國際政治事件,也越能凝聚美國目前的反中情緒,轉化成有利於拜登政府的得分因素。再次,由於氣球體積巨大,必須擊中其關鍵部位才能將其擊落,如果僅打到巨大氣囊,即使攔截任務機的子彈鑽出許多小洞,但氣球仍能繼續留空很長時間,不符其戰術要求。美軍之前沒有實際擊落平流層氣球經驗,這次能夠順利擊落目標,不難看出美國準備和中共長期論辯此一事件。
未即時擊落氣球是高招 國軍應對共機的範本
▲美國為為何未在第一時間就採取行動,有利於拜登將之擴大成利己的政治事項。(圖/路透)
在軍事戰略上,攻擊是最佳的防禦,一具高空觀測氣球在美國領空二萬公尺的高空上飛行近一星期,之前還飄流通過整個太平洋和北美大陸,美國為為何未在第一時間就採取行動,這才是值得思索的巧門,將之擴大成利己的政治事項,就是營造最佳的國際政治戰略舞台,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可知,中共航空器不時飛近我國領空時,我國本就有可快速累積對中共政治戰略的素材,但卻一直未作最佳的發揮與創新,由美國作為反視於己,現在到了必須深入檢討、嚴肅以對的時候了。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自由評論網」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氣球通過領土上空的時間越長,越能發酵成國際政治事件,也越能凝聚美國目前的反中情緒,轉化成有利於拜登政府的得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