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108課綱將本土語言列為「必修」,降低自然學科的必修時數,將嚴重影響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圖/桃園市府提供)
● 曲建仲/台大電機博士
教育部108課綱降低自然學科的必修時數,讓第一線的台大電機系教授憂心忡忡,連台大新生的成績都往下掉!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人才培育的問題影響產業很大,新一代人才危機浮現,嚴重影響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而我認為把本土語言定為「必修」,強迫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壓縮到英語與基礎科學的學習時間,只會降低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
日前,《雲論》的〈英語與國家競爭力不能畫等號 多學本土語言救台灣〉一文指出,英語和國家競爭力不能畫等號,日本人英文差卻有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印度人英文好,科技卻不如日本及韓國,最後甚至提到應該多學本土語言救台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到底是學習本土語言救台灣,還是學習英語才能救台灣呢?
為什麼台灣的科技落後歐美和日本?
很久以前就有朋友問我:「為什麼台灣的科技落後歐美和日本?」「為什麼歐美和日本有諾貝爾獎得主,台灣卻沒有?」,我當時的回答很直接:「因為我們本來就落後!」朋友不解的問我是什麼意思?
大家知道英國倫敦的地下鐵,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台北捷運是哪一年通車的嗎?答案是西元1890年開始電氣化到1912年全線通車;大家還記得西元1912年我們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嗎?答案是國父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是的,你沒看錯!這就是我們和歐美的差距!
▲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向西方列強學習,才導致後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逐漸與歐美併駕齊驅,如今躋身G7之林。(圖/路透)
基礎工業的發展,是一段非常長時間的「嘗試與錯誤(Try and error)」累積而成,當歐美在蓋捷運、地下鐵的時候,我們還在用人力三輪車,我們的科技落後歐美超過一百年。而日本原來也一樣落後,但是他們從1868年明治維新時代開放,向西方列強學習,陸續派出留學生前往歐美,才導致後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逐漸與歐美併駕齊驅,成為七大工業國組織(G7)的成員,意思是歐美和日本的科技領先我們一百年,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讓歐美和日本從今天起原地踏步停止發展科技,然後我們花一百年的時間「嘗試與錯誤」追上他們,但是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而且科技可以再衍生新科技,所以「愈進步的人進步的愈快,愈落後得的人落後的愈多」,第一個方法不可行,那就只有第二個方法:向歐美學習!所以我們找國外的廠商技術轉移,結果台北捷運只花十年就蓋好了!不需要花一百年。
多學本土語言救台灣? 不只荒謬根本荒唐!
看到這裡大家就明白為什麼中國的科技近年來突飛猛進?自從1980年改革開放以來,他們讓學生到世界各國留學,向歐美學習,花了半個世紀才有今天的成果,高速鐵路、航太火箭、隱形戰機、量子電腦、太空船、太空站。這些東西我們一樣都做不出來,我們甚至連工業用的「小小一個」高功率雷射都必須依賴進口。如今我們不思如何加緊腳步迎頭趕上歐美和日本,反而把本土語言定為「必修」,同時降低自然學科的必修時數,甚至喊出「多學本土語言救台灣」,不只荒謬根本荒唐!
降低英語或自然學科的必修時數,未來必定嚴重影響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這種影響不會立刻發生,而是會慢慢發酵,等二十年後發現不對勁再調整又要再等二十年了!這就是為什麼台大電機系教授會憂心忡忡,科技一但落後無法和別人競爭,會影響到的不只是一般民生工業,甚至會影響軍事國防,我們不應該把這件事情當成小事覺得無所謂,這不只是產業危機,甚至是國安危機!
▲ 高速鐵路是我們向外國學習的技術之一。(圖/高鐵)
日本有很多諾貝爾獎得主 不是因為英語差而是因為科技強!
日本有九個物理獎得主,八個化學獎得主,五個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益川敏英,他連英語都不會說!為什麼能拿諾貝爾獎?那不是因為他的「英語差」,而是因為他的「科技強」,日本的科技和歐美併駕齊驅,他們可以用「科技」說服諾貝爾委員會頒獎給他,甚至反過來,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學習日語來和益川敏英請教基本粒子理論,所以他不需要會說英語,只要會說日語就可以了!
日本企業在國際上攻城掠地、地位顯赫,除了豐田、三菱、松下、本田等巨型企業,還有許多一般人沒聽過的日本公司,掌控了半導體上游關鍵原料,動見觀瞻。那是因為日本的科技和歐美併駕齊驅,所以他們英語不必很好,世界各國還是乖乖的來向他們買東西,包括台積電在內,試問台灣的科技與歐美併駕齊驅了嗎?
很抱歉,並沒有,所以我們只能向歐美學習,我們的基礎工業落後歐美一百年,在過去半個世紀努力向歐美學習,才有今天的台積電,而且目前台積電用的先進製程設備與材料還是進口的,如果少了這些東西,台積電還能做出什麼?所以我們必須繼續向歐美學習,進一步讓先進製程設備與材料本土化,才能持續提昇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去問問台積電的工程師,他們是用哪一種本土語言去和國外的工程師討論學習?
▲ 日本憑藉頂尖的科技實力,讓他們可以用「科技」驅使各國的科學家學習日語。(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印度通行英語卻未超韓趕日 正是因為起步比台灣更晚!
科技的發展是一段非常長時間的嘗試與錯誤累積而成,與人口之眾、土地及資源之豐富沒有必然關係,不然非洲應該是地球上人口最眾、土地及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不是非洲應該早就把前面提到的日本及韓國狠狠甩到後面去了?眾所周知,日本是土地及資源最缺乏的地區,卻能成為科技強國,顯然,科技的發展與土地及資源之豐富沒有必然關係,而是與起步的「時間先後」與「國家政策」密切相關,再次證明錯誤的政策會害了台灣!
印度發展漸有起色,其總體國力及發展卻仍遠遠不如日本及韓國,那不是因為印度「英語好」,而是因為印度「起步晚」,而且印度政府也發現了!所以最近積極爭取台灣的晶圓廠去印度設廠向台灣學習,還好印度人英語好,台灣的廠商過去教他們立刻可以上手,如果印度人英語差,只會說本土語言,那誰能救得了他們?
的確,英語能力不應與國家競爭力畫等號,對科技相對先進的歐美和日本來說,科技才是國家競爭力,日本靠的是科技實力,所以他們英語不必很好,甚至反過來,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學習日語來和他們請教,但是對科技相對落後的台灣來說,我們不學習英語甚至日語,不去向歐美和日本學習,難道要學習本土語言去向歐美和日本學習嗎?
以為人口之眾、土地及資源之豐富就應該是科技強國,恐怕不是真正有國際視野的人,而是對產業科技完全外行,自顧自的關在象牙塔裡面,幻想外面世界的產業如何發展,這種直線而無根的思考,恐怕才是國民思考及智力的危機所在。
▲ 印度工程師曾來台前往聯發科考察交流。(圖/商業周刊/攝影賴建宏)
學習本土語言可以提升智力 所以學習英語就會智力衰退?
學習本土語言對國民明明就有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重要功能,所以學習英語就會讓人智力衰退、加速老化?學習華語與本土語言(雙語)讓人的大腦灰質密度增加,解決衝突與決策功能上發展較早、能力較優、決策控制能力隨年齡退化速度較慢、出現痴呆症癥狀晚四年,所以學習華語與英語(雙語)就會讓人的大腦灰質密度減少,解決衝突與決策功能上發展較晚、能力較差、決策控制能力隨年齡退化速度較快、出現痴呆症癥狀早四年?
學習雙語原本就是趨勢,這個不必討論,而雙語裡面有英語,不但可以向歐美學習科技,增強個人的專業能力,與世界各國的人才競爭,更可以讓台灣與世界接軌,提升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不但有助於「智力」發展,更有助於「荷包」發展,利國利民何樂不為?我們不能因為「不知」就繼續「不明」,造成台灣在競爭力及經濟上的損失,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
國家競爭力靠的是穩紮穩打的科技實力 不是自信靈魂及自覺!
原來上述這些雙語能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研究對象,都是指日常使用雙語、具高流利度為基本前提,學外語並不會帶來這些好處,所以我只好花時間查了Bialystok的論文:
Bialystok, E., Craik, F. I., Green, D. W., & Gollan, T. H. (2009). Bilingual mind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0(3), 89-129.
我的閩南語其實還不錯,結果這篇論文一打開,發現這種能讓我「提升智力、延緩老化」的本土語言完全派不上用場,結果只能用會讓我「智力衰退、加速老化」的英語來閱讀這篇論文,向歐美學習。論文內容提到學外語並不會帶來這些好處,是因為台灣人沒有日常使用英語等外語的環境,意思是如果有的話就會帶來這些好處,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創造讓台灣人有日常使用英語的環境?
▲ 台積電美國晶圓廠移機典禮台上,許多優秀的台灣人,當著美國總統政要和這麼多國際企業的執行長面前充滿自信侃侃而談,靠的是流利的英語和穩紮穩打的科技實力。(圖/台積電提供)
當我們看到台積電美國晶圓廠移機典禮台上這麼多優秀的台灣人,在國際的舞台上,當著美國總統政要和這麼多國際企業的執行長面前充滿自信侃侃而談,他們靠的是流利的英語和穩紮穩打的科技實力,去查查他們的學經歷,那才是台灣人的自信靈魂及自覺,同時也代表台灣的實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我們要打的是國際杯,不是象牙塔裡的小遊戲。
任誰都知道台語、客語、馬祖語及各原住民語言面臨消亡的危機,所以文化部提出具體保障措施,規劃七大執行策略,加強耆老訪談、齊備各語語料庫及資料庫平台、廣辦全國性競賽、各類型營隊及推廣活動、培育母語家庭、補助法人及民間製播影視音節目及數位內容產製、強化國家語言教學資源、發展多元數位科技開發應用等,我個人非常支持,這樣還沒像韓國、冰島那樣力挺本土語言嗎?
學校將本土語言定為「選修」,讓有興趣或有需要的學生可以擁有學習管道,是非常恰當的做法。至於是要選擇「本土語言」來提升智力、延緩老化;還是要選擇「英語」來提升智力、延緩老化、學習科技增強個人的專業能力、與世界各國的人才競爭、讓台灣與世界接軌、提升台灣的產業國際化與科技競爭力,同時也有助於個人「荷包」發展,那是家長和學生的選擇,憑什麼剝奪我們選擇的權利?
▲ 文化部已規劃七大執行策略,加強耆老訪談、齊備各語語料庫及資料庫平台、廣辦全國性競賽等具體措施,不遺餘力維護本土語言。(圖/記者林悅翻攝)
文學背景談產業科技諸多謬誤 更突顯跨領域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上述提及文章還指出:「現在在學校裡,只有部份學期每週必修一小時的本土語言課,根本是大大不足!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是以台灣各地區主要的在地族群本土語言做為不同學科的教學語言。」這是想要把孩子壓垮,還是想要把老師累死?或是想要強迫學生必修之外,甘脆連老師都一起強迫必教,這樣才能為你和你的學生創造滿滿的就業機會?
文學背景不了解產業科技發展與國際競爭現況其實很正常,這再次證明了跨領域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不過我用流利的華語講解科技的Youtube頻道《曲博科技教室》目前只有26萬粉絲,我常在想如果我能用流利的英語講解那至少會有260萬粉絲,很可惜我不能,因為我的英語太差,或許改天我用本土語言來講解看看會增加多少粉絲?
能夠解決產業問題,才不會與產業脫節,就不會有低薪的問題。請別誤會我把學校當成職業訓練中心,我知道學校教育不該是職業訓練中心,但是學校教育也不該是象牙塔,自顧自的關在裡面,幻想外面世界的產業如何發展,然後抱怨外面的薪水太低。
▲ 學校教育不該是職業訓練中心,但也不該是象牙塔。(圖/記者湯興漢攝)
坦白說,如果時間允許,每個人都應該多學一些語言,可以提升智力、延緩老化,最好所有本土語言都學起來,這個我完全認同,能夠同時學會八種語言更是讓我羨幕不已,問題是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選了這個就只能放棄那個,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優秀可以同時學會八種語言,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能取捨,人生原本就會面臨很多「選擇」,所以本土語言「選修」合情合理。
我的同學們有的在Google、Amazon、Microsoft、IBM、Intel這些外商公司,把國外的尖端科技帶回台灣;有的在Morgan Stanley、UBS、J.P. Morgan,把全球化的金融服務帶進台灣;有的在台積電、聯發科這些本土企業,把台灣的產品行銷到全世界。他們在這些企業擔任要職,從來沒有低薪的問題,靠的就是專業的知識與流利的英語,他們才是我想要學習的對象。至於你想要向誰學習,我都沒有意見,因為那是你的選擇,我完全尊重,但是也請你尊重我選擇的權利!
要向誰學習?該怎麼選擇?我相信大家會做出正確的判斷,不必政府用法令強迫,更不需要產業科技的外行人來替我們決定。
【後記】以上內容對事不對人,我們還是必須感謝台灣許多教授們對推廣本土語言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同時我個人也感謝這位教授的發文,讓大家聽見不同的聲音。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支持學校開授本土語言課程,但是應該「選修」而非「必修」,是本土語言重要還是英語重要,那是家長和學生的選擇,憑什麼剝奪我們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