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代情緒風暴 「憂鬱症年輕化」和「就醫率低」成隱憂

我們想讓你知道…近10年來,年輕族群的憂鬱症約增加20%,需要更多方式鼓勵民眾就醫,及早診斷、治療,避免症狀惡化或發展為精神疾病。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什麼協助或服務?以台北市心衛中心為例:

2000~2001年:心衛中心成立

依據《精神衛生法》與市政白皮書,於2000年起積極籌辦「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並責成台北市立療養院於2000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初期工作目標主要致力推展心理健康促進概念,積極落實社區與校園心理衛生教育工作,以達到一般民眾之心理衛生健康初級預防。

2002~2003年:將醫療處遇納入心理衛生工作中

有鑑於社區危機事件發生頻繁(如2002年331地震、525華航空難、2003年SARS疫情及不斷出現的自殺事件),社會各界更清楚意識到心理衛生議題是公共衛生的問題。為提供本市更完整的心理衛生相關政策,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於2003年8月1日回歸由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直接管理,積極推動本市各項心理衛生相關工作,結合各類社會資源與民間專業心理衛生工作者,提供平時危機處理概念與資訊;當發現民眾有心理危機時,及提供立即輔導與處遇,以落實「積極提升心理健康」與「早期發現困擾,早期處理」的心理保健的概念。

▲ 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積極推動各項心理衛生相關工作。(圖/記者趙于婷攝)

2004年~2021年:將心理衛生落實至社區

在心理衛生教育工作持續的推動下,社區民眾、特殊族群及專業人員逐漸重視心理衛生議題,為促使心理衛生教育工作與專業輔導服務緊密結合,配合社區公衛群概念,瞭解本市區域性民眾需求,建構「心理衛生社區照護網絡」,提供「社區優質化」心理衛生服務,並協助轉介心理健康相關單位,以落實心理衛生工作四段七級預防概念。

2022年~至今:持續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2021年依衛福部社會安全網第2期計畫,預計於2022年~2025年逐年布建本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於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增設心理衛生、精神醫療專業人員,如:職能治療師、護理師及臨床、諮商心理師等,強化社區預防及危機處理等心理衛生服務,以提升就近在地化之心理衛生資源使用及專業服務。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如何使用衛福利心理健康司免費諮詢方案?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上路了!衛福部與七大公、學、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及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共同聯袂規劃本方案,邀請知名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擔任代言人,7月31日舉行「年輕的心,有我傾聽」記者會,發表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鼓勵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勇於求助,並加強心理諮商與精神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建立正確就醫觀念,以促進心理健康。

厭世代情緒風暴 「憂鬱症年輕化」和「就醫率低」成隱憂

▲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頭號殺手之一,且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示意圖/達志影像)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頭號殺手之一,且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2022年《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JAMA Network Open)指出,年輕族群高達五成以上患者沒有求助或接受治療,「費用」與「不知何處獲得協助」為年輕人不求助的主因。而根據2016至2021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15~30歲年輕族群,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自22.1萬人成長至29.2萬人,總健保就醫人數占率,由4.8%成長至7.0%,整體成長率為47%。年輕族群撥打安心專線的原因,其中憂鬱傾向、家庭、人際困擾等問題就占了7成。

研究顯示,年輕族群的憂鬱症發生率約為0.61%~0.74%、盛行率約為0.46%~0.59%,10年來約增加20%(吳其炘,2021)。需要更多方式鼓勵民眾就醫,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症狀惡化或發展為精神疾病。根據統計,年輕族群憂鬱症近4成應就醫未就醫,「憂鬱症年輕化」和「就醫率低」成為最大隱憂。也因此,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落實從前端預防,刻不容緩!

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3大重點

▲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心理健康司將同時與教育部合作建立「校園自殺個案關懷轉介流程」,並積極引進「澳洲心理急救包」,建構更完善的心理健康防護網。(圖/記者趙于婷攝)

2023年8月1日起,衛福部提供15歲到30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指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三大重點包括:

一、「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

二、「尋求及認識心理諮商」。

三、「加強高風險個案醫療轉介」。許多年輕人無法處理自己的心理困擾,可能不知道資源在哪,或不了解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服務的效果,不願主動求助。

衛福部期望透過此次方案鼓勵遭遇心理困境的年輕人勇於求助,認識與善用心理諮商。同時積極走在預防更前端,讓每一個案都能以心情溫度計評估,及時找出高風險個案加以預防處理,加強轉介醫療。

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心理健康司也將同時與教育部合作建立「校園自殺個案關懷轉介流程」,並積極引進「澳洲心理急救包」,建構更完善的心理健康防護網。

鄧惠文代言影片首映 陳亮妤司長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 

▲ 鄧惠文指出,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年輕朋友自我覺察,也具有傾訴情緒、釐清想法等功能。(圖/攝影中心攝)

7月31日舉行的記者會中首播的《年輕的心,有我傾聽》宣導影片,由精神科知名醫師鄧惠文與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二人合體拍攝。鄧惠文醫師對「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滿懷期許,鼓勵有需求的年輕人善加利用。陳亮妤司長提醒年輕人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必要時一定要求助。

案例分享:甫自大學畢業的黃小姐,和許多年紀相仿的年輕人一樣,對工作前景既期待又惶恐,她表示自己不了解心理諮商,疑惑哪些人需要心理諮商?就讀高三的廖同學覺得自己和同儕若心裡有什麼困擾,家人會以為他們不過是青春期的叛逆,有壓力也說不出口,因為不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沒有抗壓性。

鄧惠文醫師指出,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年輕朋友自我覺察,也具有傾訴情緒、釐清想法等功能,讓當事人可以透過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協助,幫助年輕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若是罹患精神疾病,如憂鬱症或焦慮症等,就需要專業醫療團隊的介入與治療。

▲ 年輕族群的憂鬱症常被貼上「抗壓性太差」或「只是叛逆期」的標籤。(圖/達志示意圖)

陳亮妤司長表示,年輕族群的憂鬱症常被貼上「抗壓性太差」或「只是叛逆期」的標籤,而錯失諮商與第一時間治療的良機,而家人也可能認為他們只是一時心情不好,而忽略其他的徵兆。衛福部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希望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也呼籲周邊的家人朋友們一起關心、陪伴,支持有心理諮商需求者善用資源,追求自己的健康心生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

人稱「洋蔥醫師」,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理性的獅子座,就像《湯姆歷險記》中的湯姆隨時充滿活潑能量,對事情總能有條理、有邏輯性的分析處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