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廣納批評的美德,開創了奠定唐朝立國基礎的「貞觀之治」,成為唐代乃至中國歷史上最享負盛名的皇帝之一,亦為後世爭相效仿的明君典範。(圖/免費圖庫Pixabay)
● 楊聰財/精神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家
民主寶島台灣在2024年1月13日完成總統與立法委員的選舉!為幾家歡樂幾家愁,選舉完畢必然會有檢討、抱怨、批評,以及要求改正錯誤選舉策略的聲浪此起彼落。例如此次國民黨喊出政黨輪替,結果事與願違,不能成功!國民黨競選發言人凌濤稱點名黃珊珊的「民眾黨假民調」成為藍白破局、無法下架民進黨的罪魁禍首;黃珊珊反嗆政黨合作中怎麼會在盟友間製造敵人,如果立法院要合作「他們的態度應該是這樣嗎」;民眾黨前秘書長謝立功發聲明稱,希望檢討黨的組織與決策,批評黃珊珊「躲在柯主席的保護傘下,不敢面對問題」,請問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兩年條款的協議黃珊珊到底簽了沒,呼籲她不要逃避,為敗選辭立委負責。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喜歡接受抱怨批評
批評別人很容易,但是要讓批評進行的有正面意義,並且能夠正確的改正錯誤,這便是要學問以及人生智慧的!本人身為社會心理學專業老師,願意與大家用卡內基系列叢書「新世紀領導人」作為參考和佐證,提出分析與建議。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絕對沒有一個人-會喜歡接受抱怨、批評和指正。
當別人指謫我們時候,真的會很容易就被激怒!要刺傷一個人的自尊,只需要告訴他:他做的決定很糟糕,他督導的計畫失敗了,或者是他的表現不構水準;如果你沒有適當的包裝表達,而且是掌握「在對的時間說對的話,」那就算你的批評完全正確,有人會心情很不爽的狀況絕對不可能改善。結果就是:過錯照犯、爭論四起,每天都聽得到抱怨,不論是合理的、或者是誇張的,被唸的人不滿意,甚至有人會因此暴怒,還破壞影響原有的人際關係。
魏徵直言敢諫 唐太宗毫無懼色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以睿智和容忍聞名。魏徵輔佐太宗十七年,史書稱他「有志膽,每犯顏進諫,雖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為之霽威。」就是形容他對太宗進諫時的模樣,雖然太宗天威震怒,他還是神色堅定,毫無懼色,而太宗也能漸漸的息怒,聆聽諫言。他們兩人,一個從善如流,一個直言敢諫,君臣之間,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的佳話,有許多的事績,一直到今天仍令後人傳誦不已。唐太宗李世民能夠接受魏徵等諫言,因為他具備了一些重要的品質和方法,使他能夠處理建言時能夠盡量而不生氣。
1、開放的心態:唐太宗有一個開放的心態,願意聽取不同意見。他認識到自己並不是無所不知的,因此願意聽取來自各種不同角度的建議。
2、信任顧問:他信任他的顧問,特別是像魏徵這樣有才幹和誠實的人。這種信任是基於時間內建立的互信和合作關係。
3、善於分辨:唐太宗能夠區分建言的真實性和價值。他不會生氣,因為他瞭解魏徵等人提出建議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利益或挑戰他的權威。
4、謙虛和自我反省:唐太宗是一個謙虛的統治者,他願意反思自己的決策和政策。如果他發現自己犯了錯誤,他會採納建議,進行改進。
總之,唐太宗能夠接受魏徵的建言,因為他具備了開放的心態、信任顧問、分辨建言的能力、謙虛和自我反省等品質。這些品質使他成為一個卓越的統治者,並有助於他的王朝的成功。
學習禁得起時間考驗的人際關係處理原則
就算你認知到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批評還是難以下嚥的事實。在此提出一些小技巧,可以加以練習與運用,就能做好這個修練的功課。
1、第一步是先創造一個開放的氣氛,使人願意接受建議或建設性的批評;必須不斷努力傳播一個觀念,那就是「犯錯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傳播這個訊息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承認自己的過錯」。紐約人壽的弗烈得.薛佛說:「自己做個榜樣是很重要的!你自己都做不到,又怎能要求別人呢?」
2、處理過失或問題的第二步是:要就事論事的評論,千萬不要把人也評論進來,因為這樣子很容易「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把無關緊要的其他資訊全都牽拖式的批評,這樣很容易打擊別人的士氣,乾脆就放棄,不陪你繼續努力下去!這樣不是更得不償失嗎?
3、採取溫和的作風,善用三明治的表達方法,讓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明治表達法是「先肯定、然後提醒,最後鼓勵!」這對於親子、職場、平日的人際互動上,都是很符合人性,讓人可以將低防衛心,達到多贏的局面!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1、要讓批評進行的有正面意義,並且能夠正確的改正錯誤,這便是要學問以及人生智慧的! 2、學習唐太宗廣納批評的美德! 3、採取溫和的作風,善用三明治的表達方法,讓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