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RCEP對台挑戰不可不慎 南向要有新對策

我們想讓你知道…們更應讓台灣的服務業走出去。台灣畢竟是淺碟子,市場規模有限,因此到現在我們也無法培養一隻本土的獨角獸。

▲ 明年不論誰當選總統,都得謹慎應對RCEP的挑戰。(圖/路透社)

● 林建甫/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一直到去(2022)年,東南亞國協(10國)都是我國的第2大出口市場,占整體出口比重16.8%。明年不論誰當選總統,面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各會員全部完成談判簽字生效形成的挑戰,都不容小覷。

RCEP下 傳統產業受挑戰

RCEP不只是貨貿的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會員間更有服務貿易和跨國投資的准入鬆綁,加上RCEP國家間投資採用負面清單模式,一步步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的統一市場。不可諱言,中國在RCEP下的功夫很大,有最大的話語權。台灣因為種種問題,目前要加入RCEP並不容易。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RCEP架構下,中日及日韓之間首次建立了FTA連結,填補了中日韓間的空白,並為談判進展緩慢的中日韓FTA奠定了基礎。台灣約7成出口產品在《資訊科技協定》(ITA)之下享有零關稅,但剩下3成的傳統產業產品並沒有。因此未來在東南亞,我國非ITA產品將遭受日韓很大的競爭。例如工具機,未來日韓可以因RCEP免除關稅,台灣工具機的輸出就面臨巨大的競爭。未來輸往東南亞的非ITA產業產品就會被課不同的關稅,此將傷害台灣的出口。

▲ 未來日韓可以因RCEP免除關稅,但台灣的傳統產業產品,如工具機的輸出就面臨巨大的競爭。(圖/RCEP)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把握東南亞市場 光陽模式是好範本

東南亞夾著豐沛的人力資源及後發先至的優勢,已經是全世界矚目的經濟體,我們應如何把握東南亞市場,而不會因為被RCEP排除而掉隊?過去藍綠都曾提出南向政策,此時此刻恐要面對挑戰,以新思維來切入。

最近公布的一個案例,台灣機車龍頭品牌光陽(KYMCO)與金庫資本、泰國ArunPlus三方在泰國合資設立的PTT公司,董事結構ArunPlus兩席,KYMCO與金庫資本各1席;光陽以合作夥伴的角色幫助PTT發展電動車產業。這家合資公司的董事長由PTT派出,前兩任CEO則由光陽派出,還有CTO及CIO也由光陽負責。在泰國的第一台電動機車將在明年3月量產推出。

在這個案例中,台灣出資本技術,但是與當地廠商合作,由當地廠商負責跟當地政府溝通協調,負責土地、建廠等基礎設施的到位,並且招募當地員工來進行生產。但是藉著董事席次的過半及高階管理人員的領導,公司可由我方主導運作下,我方投資有保障,因此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 台灣機車龍頭品牌光陽(KYMCO)與金庫資本、泰國ArunPlus三方在泰國合資設立的PTT公司。(圖/記者張慶輝攝)

建立互信 把互信轉化為經濟果實

其實這樣的模式,也非常適合任何台灣有技術的公司或機構。例如台灣的醫療機構在過去幾年新南向醫衛合作政策下以「一國一中心」為平台,推動與新南向國家醫衛之合作,其中長庚醫院負責馬來西亞;台大醫院負責印尼;新光醫院負責緬甸等等。從2018年迄今,台灣也為新南向夥伴國培訓了1634名現職醫生、護理師等醫事人員。可以說我們已經跟東南亞國家建立了互信的機制,但如何把互信轉化成經濟果實?

很清楚的,再來就是該利用以上的基礎,讓台灣的資本及技術與東南亞國家的醫療機構再深度合作,一方面提升東南亞國家的醫療水準,一方面讓我們的資本與技術賺合理的報酬。醫療機構如此,新南向教育政策也該如此。

▲ 台大醫院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於2018年啟動。(圖/台大醫院提供)

讓服務業走出去! 金融業南向尋得一片天

最後,我們更應讓台灣的服務業走出去。台灣畢竟是淺碟子,市場規模有限,因此到現在我們也無法培養一隻本土的獨角獸。但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因此台灣的服務業有機會在當地大顯身手。

例如金融業,東南亞的通膨過去都高於台灣,利差也相對大。東南亞的金融服務、財富管理都還在起步的階段。相對地,台灣因為銀行過度發展(overbanking),競爭一直非常大,因此早在微薄的利差環境中練出一身的本領。不論消費金融、法人金融的服務都可以在東南亞尋得一片藍海市場。

當然,金融業是高度管制的行業。最基本連設立營業機構、分行、子行都要經過申請審查,之後各項金融業務也可能都需要執照才能進行。因此這部分還需主管機關與業者一起努力,才能創造佳績。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中時評論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

美UCSD經濟博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經濟金融學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總召集人。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