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財/醫護控血汗發起黑十字運動 醫療人員站起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醫療業務本來應是救世濟人志業,但是也應該建立在工作人員待遇合理、專業受到尊重、醫療糾紛衝突應該減少、醫療暴力應該被譴責以及避免發生的氣氛下。

▲ 醫中牙護藥等團體共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舉行誓師大會。(圖/記者張乃文攝)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

由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國聯合會、本土小牙醫聯盟(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等醫中牙護團體發起組成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組成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因為不滿醫護工作環境長期血汗,2023年11月19日將到總統府前廣場舉辦「黑十字運動」,呼籲總量管制納入修法、改善薪資待遇。醫事團體強調,醫事人力不足,是因勞動條件和就業環境不佳。

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國際間看到很多國家的醫療人員抗爭走上街頭,到底為什麼?主要訴求是什麼?一定要走上街頭嗎?政府可以輕忽嗎?筆者也是醫師,公共衛生醫療政策博士,同時是社會心理學專業老師,希望藉由此文來闡述上面的問題,以及提出一些對大家有意義的建議與呼籲。

衛福部長大開醫門

▲ 目前臨床缺少護理人員,衛福部長薛瑞元竟表示,政府可以藉由降低國家考試「基礎醫學」的難度,讓更多就讀護理科系的學生可以考取證照,便可改善這個問題。(圖/記者趙于婷攝)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表示,台灣領證照的護理人員達32萬人,但實際執業者僅剩19萬人,衛福部應該要改善勞動條件。現任的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則說:目前臨床確實缺少護理人員,政府可以藉由降低國家考試「基礎醫學」的難度,讓更多就讀護理科系的學生可以考取證照,便可改善這個問題。筆者聽到這個回應,真是傻眼到從椅子上摔下來:如此誇張的鴕鳥心態,不僅降低護理人員的專界水平,更是沒有掌握到這個人員缺少的真正原因:就業環境差、沒有尊嚴、醫療糾紛又多,待遇又不佳!如此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敷衍態度,真是欺人太甚,莫過於此!

藥師又是另一項困經:基層藥師王鐘鎰說,世界衛聲組織建議每萬人配置五名藥師,但是目前台灣卻是每萬人配置十三名藥師,未來幾可能出現如美日般的流浪藥師窘境。所謂可惡的政策可以殺人,如此不知管制的去創造醫療專業人員數目,然後任他們自生自滅,是可忍孰不可忍?

▲ 目前台灣每萬人配置十三名藥師,高於世衛組織標準,未來幾可能出現如美日般的流浪藥師窘境。(圖/記者湯興漢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2023年10月4日,美國7.5萬名醫護人員走上街頭,連續3天抗議,要求最大的醫療機構Kaiser Permenate(凱薩醫療)幫醫護人員加薪、增加人力,保障病人安全。凱薩醫療照顧的病人多達1,250萬名,這次罷工橫跨全美8個州、數百個地點,包括藥師、驗光師、營養師、護理師、清潔人員等都有參加,不過,院方仍保有醫師在內的60%人力,應付急診需求。儘管如此,已經對病人造成影響。根據美國媒體報導,凱薩醫療機構與該集團工會的合約在9月30日到期,由於疫情之後,醫事人力不足,讓他們身心俱疲,加上通膨問題,物價上漲,醫事人員認為,薪資偏低,要求院方加薪。可惜勞資雙方沒有達成協議,因此,工會經過投票,表決通過10月4日~6日舉行大規模3天罷工,估計影響39家醫院、700個醫療機構運作。工會表示,凱薩醫療機構只關注自己獲利,因為人力不足,光是驗光,病人就要等3個月,癌症病人治療也要排隊,忽略安全。如果談判仍然失敗,11月將有規模更大的罷工。

▲ 醫護人員罷工,在歐美算是常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醫護人員罷工,在歐美算是常態,藉由工會運作,迫使醫院少收病人,影響院方收益,進而與勞方達成共識,同意加人加薪。以英國為例,因為疫情衝擊,護理人力不足,1個人當成2~3個人使用,夜班護病比是1:15~20。2022年12月,護理師罷工,要求加薪19%,對抗生活成本飆漲。今年2月,他們和救護車急救人員發起最大規模罷工行動,再次要求加薪。回到2015年,德國柏林最大的大學醫院Charite,護士和看護舉行罷工,他們希望增添600名人力,罷工期間預計有800床病人無人照料,400件預定手術無法進行,醫院每天估計損失約50萬歐元,最後,院方同意增加人力。

醫療業務本來應是救世濟人志業,但是也應該建立在工作人員待遇合理、專業受到尊重、醫療糾紛衝突應該減少、醫療暴力應該被譴責以及避免發生的氣氛下。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這幾年的藥師代發口罩,疫情醫療單位血汗人力,以及不知節制的廣設後醫系或醫學系,想要廣開國外醫學系、牙醫系學生回國就地合法化,再再都看到執政黨踐踏醫療人員尊嚴,壓榨台灣善良醫療人員的勞力,偏頗失當的醫療人力政策,更在全國不分區立委名單方面,吃盡醫療人員豆腐,第十三位才是一位不知有何代表性的醫師,甚至還排到第十二名的演藝人員之後!

▲ 民進黨公布2024不分區立委名單。(圖/使用ChatGPT製作)

文寫到此,本人提出以下呼籲:

1、《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4條第2項規定:醫院是影響大眾生命安全、國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的事業,勞資雙方約定必要服務條款,工會才能宣告罷工。可想而知,醫院資方絕對不會同意簽署罷工約定條款。所以此法必須修改,讓醫療人員也都享有如歐美專業人員罷工的權益!

2、台灣醫護人員要罷工,除了需要政府修改上述法規,也要參加工會,才能以會員身分,經由正常程序,合法罷工,不會被醫院秋後算帳。

3、用選票給執政黨一個教訓:醫療人員不是你們的提款機、應召人員,呼之則來,不用則棄。支持願意增加醫療費用,且能體恤醫療人員的政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

人稱「洋蔥醫師」,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理性的獅子座,就像《湯姆歷險記》中的湯姆隨時充滿活潑能量,對事情總能有條理、有邏輯性的分析處理。

楊聰財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