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泓/2024少數國會與少數總統 兩岸關係成選戰主軸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藍白結盟失敗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兩個陣營對於重大議題的立場其實並沒有太大不同,主要爭議在於誰當總統候選人比較有勝算。在這場選舉過後,藍白陣營即使無人當選總統,還是有可能在國會以及地方選舉中結盟,甚至在下一次總統選舉捲土重來,這也是目前略佔上風的泛綠陣營的隱憂。

柯文哲、侯友宜。藍白合君悅酒店會談現場。(合成圖/記者李毓康攝)

▲ 藍白23日在君悅飯店公開會談,破局收場,雙方陣營各自於24日登記參選2024總統大選。(合成圖/記者李毓康攝)

● 蔡佳泓/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教授

幾經波折,藍白結盟終於在11月24日的總統候選人登記截止日時宣告失敗。國民黨、民眾黨各自登記,使得今年的總統選舉呈現三組主要候選人的競爭。換句話說,台灣的政黨體系是否為兩大黨制還很難說。如果立法院出現三黨不過半,甚至總統選舉無人有超過50%的得票率,那麼台灣的政黨體系將成為多黨制。

藍白雖未合 未來仍可能在國會和其他選舉結盟

在藍白結盟失敗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兩個陣營對於重大議題的立場其實並沒有太大不同,主要爭議在於誰當總統候選人比較有勝算。在這場選舉過後,藍白陣營即使無人當選總統,還是有可能在國會以及地方選舉中結盟,甚至在下一次總統選舉捲土重來,這也是目前略佔上風的泛綠陣營的隱憂。

回顧藍白結盟的過程,雙方其實都意識到要結盟才有可能打贏選戰,但是因為一些技術以及溝通的問題,最後雙方沒辦法達成共識。但是從民調上來看,藍白合的確吸引了一些可能在觀望這個局勢的選民,反而壓縮支持泛綠的比例。換句話說,兩個陣營的結盟不僅有話題性,而且產生了西瓜效應,吸引到可能原本非藍非綠的選民。

不過,根據杜佛傑定理,因為總統只有一席,選舉過程中選民只會注意前兩名的政黨,也就是政黨數目等於應選席次加一。藍白陣營中黨性不強的選民有可能會根據哪一位候選人比較有希望當選而拋棄另一位候選人,也就是「棄保作用」。雖然有國外學者認為因為台灣出現民眾黨,所以台灣已經不再是兩黨制,而且議題也不在侷限在統獨議題。如果本次選舉出現棄保作用,表示台灣的政黨體系還是兩黨制,而且主要的議題還是統獨議題或者國家安全。

選戰主軸仍是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就算是多黨制,理想上政黨還是可以在主要議題上面合作、產生共識。例如美國的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外交政策上經常有一致的立場,包括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就是跨黨派的共識。然而在台灣,面對一個具有敵意的鄰國,原本兩大黨的主要分歧就是對於中國有不同立場,國民黨認為要對話交流降低緊張,民進黨則認為要嚴陣以待以嚇阻對方。許多民調顯示,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也就是不要接受一國兩制,也不要冒著戰爭的風險而宣布獨立。在外交關係上,也許靠向美國多一點,但是也不能太敵視中國,特別是兩岸的貿易仍然有大幅的順差。

在這次大選中,政黨必須要思考,選舉結果可能就代表選民希望執政黨要透過什麼樣的手段,來面對中國的威脅,維持台海和平以及民主自由?當然,在選舉結束之後,不同陣營的支持者也要冷靜看待選舉的結果,畢竟民主一定有贏家與輸家,雙方必須尊重多數選民做出的選擇。

台灣的民主得來不易,特別是面對一個專制的政權威脅。每次選舉結果可能代表民意對於兩岸關係的最新走向,所以受到國際矚目。除非中國願意降低武力威脅,不然台灣政治的主軸可能還是在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上面,很難出現其他的主要議題,例如社會公平正義,而這又可能強化了兩黨制。

面對這樣的處境,可能有賴新的世代找出解套的方法,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呵護台灣的民主發展。即使選舉過程有紛紛擾擾,還是盡可能在憲法或者法律範圍內解決政治的紛爭。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