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泰順/兩個老黨少談願景 第三黨竄起

我們想讓你知道…國民黨似乎認為揭弊與質疑人品便已然足夠,故而整個選戰文宣集中於執政弊端與對手的台獨傾向及非法違建。偶有零散的政策主張,卻缺乏大選常見的「國政白皮書」,及「國政顧問團」的政策背書。國民黨當初失去政權便因不獲民眾信任,現今想依批判當道重新執政當然不夠,尤其當民眾還存在另一種選擇時。

▲▼民眾黨立院黨團說明立法院正副院長立場林憶君(左起) 林國成 陳昭姿 黃國昌 黃珊珊 吳春城 麥玉珍 張啟楷。(圖/記者屠惠剛攝)

▲民眾黨在此次選舉中獲八席不分區立委席次。(圖/記者屠惠剛攝)

楊泰順/中美文經協會理事

觀察台灣選情的美國智庫在投票日前表示,此次台灣選舉是「二十年來最難預測的一次。」的確,自從二○○四年詭譎的兩顆子彈以來,總統選情便很少出現如此變幻難測。

傳聞選前一個月的選舉賭盤,對賴蕭當選機率充滿信心,賴蕭必須領先80萬票以上才能算贏;但年底差距已縮小到50萬票;投票前一周則再縮減為30萬票。顯然,賭客判斷侯趙聲勢逐漸轉強,甚至不排除最後翻盤的可能性。

選舉結果顯示,藍營最終還是未能翻轉頹勢。個人認為,這或許與國民黨不擅於打三腳督的選戰有關。

簡單多數的選舉制必然形成兩黨對決,早已是政治學者的普遍認知。此一選制下第三黨既不容易存活,卻還敢於出面挑戰,必然因為執政黨不得人心,且最大在野黨也難以獲得民眾信任,讓第三黨覺得有機可趁。由於第三黨缺乏執政實績,就算獲得相當比例的支持,支持者也必然較為游移與缺乏自信,這使得領導人在黨的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

面對第三黨來勢洶洶的挑戰,最大在野黨的最佳戰略,便是高調宣揚政策差異,與執政黨直球對決,並極力爭取社會各階層的認同;對第三黨則必須嚴格質疑其有限的行政經驗與領導人風格,讓向心力薄弱的支持者產生懷疑。

民進黨執政八年,施政上的確出現不少弊端,但這並不代表國民黨只要揭弊便可取而代之。因為無論原因為何,民進黨執政後股市指數確實翻了一倍,出口成長也有七成五,蔡英文民眾滿意度在選前因此得以維持四成,遠超過馬英九下台時的個位數。由於選民投票乃著眼於未來,面對執政者提出的數據,挑戰者只能以具體政策論述,證明換黨後可以帶給人民更好的生活。

然而,國民黨似乎認為揭弊與質疑人品便已然足夠,故而整個選戰文宣集中於執政弊端與對手的台獨傾向及非法違建。偶有零散的政策主張,卻缺乏大選常見的「國政白皮書」,及「國政顧問團」的政策背書。國民黨當初失去政權便因不獲民眾信任,現今想依批判當道重新執政當然不夠,尤其當民眾還存在另一種選擇時。

以執政黨候選人的人格瑕疵為選戰主軸,國民黨無形中幫助了第三黨的柯文哲。兩任市長並沒有太多可以著墨的政績,但論人品,短暫的從政經驗卻足夠凸顯柯的勤奮與廉潔。尤其國民黨開始便不切實際的希望形成藍白合,選戰末期甚至強烈暗示棄保,故而戰略上避免批判民眾黨。把柯晾在一邊固然滿足了大黨的傲慢,但卻也讓柯避免嚴格檢驗。國民黨如果能多談政策,民眾黨後勤不足的窘態便容易顯現。但當兩個老黨少談願景,選民便自然將目光轉向新興的第三黨。柯文哲的選票能夠直逼三成,顯然與國民黨的選戰策略相關。

由於總統選戰缺乏政策論辯,立委選舉的不分區政黨票便難免受到影響。當政黨沒有明確而堅定的政策藍圖,或者沒有能力實現政策主張,投政黨票便無形認可該黨的不分區職位分贓。大黨透過組織動員與傳統形象,影響或許較小,但政黨若以個人形象鵲起,則選民分裂投票的情形便容易出現。這是為何,民眾黨在不分區政黨的得票,比例上遠低於阿北的得票率;而國、民兩黨的政黨票,卻又能接近總統的得票率。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楊泰順

楊泰順 楊泰順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