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義
王金平關說案,一般社會大都從馬王心結與權力鬥爭的角度解讀此案,認為馬總統為鏟除異己,不惜操弄司法以達借刀殺人之效。
以政治鬥爭來看待此政治風暴,筆者認為非但不能釐清事情的原委,反而會失焦並導致無謂的政治口水。
「以野心制衡野心」,這是民主分權制衡的基本原理,同時說明政治的本質即是鬥爭的事實。
重點不在於誰發動「鬥爭」,發動者的政治陰謀並不是所要關注的地方,也非輿論撻伐之處。政治必然有權力衝突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所要在意的,是這個衝突如何展開,這個鬥爭有沒有遵守政治的「遊戲規則」(也就是憲政體制),更重要的,這個鬥爭要「師出有名」,要能爭取一定政治的「正當性」,換句話說,要搞政治鬥爭就要弄得完美無缺,就要鬥得讓對方及輿論無話可說,否則拙劣的手段,將成「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我了解不少人無法接受政治即鬥爭的殘酷現實,認為政治道德的評判與否取決於政治人物的動機,動機有詭詐陰謀的,其政治道德必應撻伐,不過這恐是一廂情願的看法,「以野心制衡野心」這句政治經典台詞不是沒有它一定的道理,這句話的深意便隱藏政治的本質是權力鬥爭的事實。
為此,無論馬英九是否有要把王金平從立院拔掉的政治陰謀,這不是要關切的焦點,筆者僅看從兩個層面來談的,一是馬總統在這整個政治過程,有無合乎遊戲規則(憲政體制),二則為有無取得政治的正當性。
按台灣議會政治的歷史慣例,議員(立委)關說在開發中國家是常見的現象。關說,小至可以從選民請託(比如單純請求行政機關予以通融或取消處罰),大至議員個人或整個黨的利益(比如介入司法),關說、走後門等特權現象,這種普遍性的政治文化人人皆知。
要查辦立委有無涉入關說,其實也沒關係,但要查國會議長就要更加謹慎小心,因為它碰觸政治與憲政問題,要思考的是除了抓弊以外,會不會導致權力分立體系的崩潰,行政部門透過法務機構對立法部門施壓與箝制,會造成行政權獨大與濫權的問題。調查國會議長不是不可以,但其手段與程序要更加細膩,證據需要更完整且有確鑿的事實,僅握有片面的資料與事實是遠遠不足夠的,沒有「一刀斃命」的鐵證就貿然地辦案,其所造成的憲政風暴的政治代價將會始料未及地擴大。
馬總統果然是法務部長出身,對維護司法獨立有一定堅持的理念與熱情,可惜的是,雖馬英九現貴為總統,但視野仍停留在「部長」的格局,總統要考量的,不僅是司法獨立,而是更高層次權力分立的憲政問題,權力分立的政治體系一旦被摧毀,司法獨立亦便不復存在(因為司法獨立的訴求就是由權力分立發展而來)。因此,身為總統應要衡量全局,是要硬辦關說案,即便衝撞憲政體系也在所不惜,還是為了憲政全局,必須做出某種的妥協。
再者,馬總統以黨主席的身份快到斬亂麻地開除王金平黨籍,原以為會符何社會的期待以得民心,卻只顯示黨機器的獨大不對稱的力量,這便是台灣另一個嚴重的黨政不分的問題,政黨的意志可以凌駕國家的意志,政黨的意志可以規避憲政體制對政治人物所下的緊箍咒,藐視政治規則,馬總統「見樹不見林」的格局,殊不知已開憲政一個惡例。
在司法未判之前,王金平沒有自願下台之前,馬總統實不應那麼快便撤銷王的黨籍,不僅未能獲得民心,恐怕亦惹來一身腥。
回到前述兩個觀察層面,論鬥爭,馬英九實在做得很笨拙,既未取得政治的正當性,又破壞政治的遊戲規則,自己把自己的國會議長搞掉,又把政院已送進立院的法案卡掉,徒留一堆爛攤子給自己,這算哪門子的鬥爭?還沒把敵人鬥垮之前,自己先弄倒自己,這在上演一齣政治的「豆豆秀」嗎?
我絕對不相信這是一場「政治鬥爭」.....
●作者洪仁義。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