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智/軍人手持槍械卻不練刺槍之評議

▲慶祝329青年節陸軍六軍團,舉辦「刺槍競賽」、莒拳道綜合演練等競賽演出,吸引附近居民前往參觀。(圖/六軍團提供)

▲陸軍六軍團舉辦「刺槍競賽」、莒拳道綜合演練等競賽演出。(圖/六軍團提供)

文/張博智

新近,陸軍在蔡總統視導一年制義務役新兵訓練時演練了幾個課目,徒手搏擊、手榴彈投擲、擒拿術等課目,近戰格鬥似乎是其中的焦點﹖

體能支撐戰技,戰技支撐戰鬥,體能戰技攸關基礎戰力的建構與厚薄,對於新兵訓練的扎根尤其重要,無怪乎它成了總統視導與媒體報導的焦點。然則,怎麼不見刺槍術呢﹖幾度詢問,獲得的回應是︰刺槍術還在,只是被納入近戰格鬥之中。本來,刺槍術就是近戰格鬥戰技,歸類其中並不為過,問題是一旦成了「附屬」且隱而不名,恐將逐漸被排擠於訓練之外﹖

▲▼前陸軍步訓部體育組上校組長張博智,表演刺槍術,犀利的動作展現上刺刀的軍魂。(圖/張博智攝)

▲▼前陸軍步訓部體育組上校組長張博智,表演刺槍術,犀利的動作展現上刺刀的軍魂。(圖/張博智提供)

軍隊任務繁雜,體能戰技訓練課目頗多,各課目可用時間極其有限,訓練必須師出有名,乃有「不測則不訓」的常態,至若不名何以為訓﹖恐將被淹沒?

軍隊通常實施的體能戰技包括有︰體能訓練、障礙超越、手榴彈投擲、綜合格鬥(內涵擒拿、奪刀、奪槍但無反奪槍)及刺槍術等,一直以來都採單獨排課分別施訓,這種方式,課目明確,形成重點,卻因各自分割而過度操作或過於鬆散,也會造成單調而乏味,甚者將相互排擠而縮減操作與複習而影響體能戰技的整體成效。因此,我曾提出「體能戰技是一門課」的觀念與做法,建議以「體能戰技」為名調製課表,並以分組管道輪帶方式,每次操課均含體能訓練、障礙超越、手榴彈投擲、刺槍術及綜合格鬥,但在施訓時得依學者程度、教學資源、場地設施等因素,彈性調配。這種大課程綜合性施訓,既可增加各課目操作與複習頻次,避免訓練單調乏味,體能及戰技均衡且全面性發展,猶能充分運用場地設施器具。

▲▼陸軍第六軍團「百人刺槍」操演獲滿堂彩。(圖/記者范綱儀攝)

▲▼陸軍第六軍團「百人刺槍」操演。(圖/本報資料照)

體能戰技不但是一門課,而且相互為用相輔相成,體能支撐戰技,徒手拳腿支撐持械戰鬥;反覆精練戰技,其實也同步鍛鍊體能,斯之謂「寓體能訓練於戰技訓練之中」。體能訓練、越野跑步、障礙超越、投彈、格鬥、刺殺,猶似由遠而近逐步接敵的連續過程與達成殲敵致果的目標,毋寧正是體能戰技綜合連貫實施與企達的旨趣。

刺槍術之被隱而不名,非關它被汙名為過時的課目,而是職司教育訓練者專業不足,各級主官對其價值認識不清又缺乏擔當,甚者尚有趁此另取爐灶以博取革新令名的私心﹖

運動學上有個「一萬個小時以上練習才能達到專精」的通識,體能戰技-尤其是近戰格鬥戰技,必經反覆勤訓精練方得實用實戰,刺槍術自不能例外,而其從兵到將、從現役到後備,本具相當廣泛之基礎,若能持續推展,軍民通用,形成風氣,則會成為生活的樣態與文化,觀諸日本的劍道、銃槍道、空手道、柔道,韓國的跆拳道,皆因習練成風,基礎廣泛而厚實,軍民聲氣相通,孰聞「什麼時代還練拳腿練銃槍道」的雜音與聲浪?

▲▼前陸軍步訓部體育組上校組長張博智,表演刺槍術,犀利的動作展現上刺刀的軍魂。(圖/張博智攝)

什麼時代了還練刺槍?君不見日本的自衛隊甚至民間早已將之融入生活與訓練之中?

君不見對岸在科學練兵同時,對於近戰格鬥--尤其是刺殺的推展不消反漲?

軍人為何必須練刺槍?道理至簡,軍人持槍用槍自當練刺槍。如果時代改變了就否定刺槍術,那又為何還要練拳腿、練近戰格鬥?

如果以時代不同就不練刺槍,日本及對岸為何仍然勤訓精練?訓練不可能一蹴而就,成效必經累進方期有功,但若人去政息,各自為政,各吹各的調,訓練總在不同選項中擺盪,豈能厚植與發展?恐怕只會徒增各級負擔與困擾,更將養成等待觀望的消極心態?

刺槍術其實不只是刺槍術,它應以體能支撐,拳腿做基礎, 而以刀彈並用、刺擊砍踢絆致用於實戰對抗;刺槍術尤其強調以簡馭繁,以器械代替拳腿,以長拒短,以直取迂,以刺制敵,以器械代替拳腿,以快狠準,一擊必中,一擊必殺,這也正是刺槍術的價值與特長!

軍以戰為主,戰以訓為先,訓以勤為本,如何才能將刺槍術的價值與特長充分彰顯與發揚?絕非見異思遷,而是堅定決心持恆勤訓精練!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