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達/超額儲蓄率持續攀升 台灣錢已淹到脖子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現在儲蓄險不流行了,錢就跑去了高股息ETF、房地產,而這些都是把資金留在台灣境內。這或許是台灣央行突襲升息的原因吧!稍微抑制一下熱度。

▲ 2022年世界主要國家超額儲蓄比較。(圖/《台灣銀行家》提供)

● 王伯達/金融從業人員、證券分析師

小時候曾經聽過「台灣錢淹腳目」,但現在是越來越恐怖了。

台灣一直以來都有「超額儲蓄」過多的問題,尤其在過去這十年來特別明顯。根據主計處的超額儲蓄率數據來看,從 2001年到2010年的超額儲蓄率平均為7.5%,而2011年到2020年則是上升到11.29%,從2021年到2024年的實際值與預估值則分別是17.05%、14.66%、14.06%與15.46%。

所謂的超額儲蓄,就是對應到國際收支中的經常帳順差,也就是台灣所出口的商品與服務大過於進口的部分,這部分也就等於是台灣整體所持有的外國資產,而台灣目前的超額儲蓄絕大部份都是由企業所擁有。

企業所擁有的超額儲蓄,在繳稅、發放薪資或購置台灣的原物料與設備時,會將所持有的外國資產兌換回新台幣,所以,理論上長期的經常帳順差會引導新台幣升值。而在新台幣升值之後,經常帳順差金額就可能會因此下降,不論是出口的減少,或是進口的增加都是如此,所以超額儲蓄理論上不可能長期存在且持續擴張。

▲ 新台幣若大幅升值,將影響到台灣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圖/路透社)

但由於台灣央行肩負著盈餘繳庫任務,如果新台幣大幅升值,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存底便會出現兌換損失;另一方面,如果新台幣大幅升值,就會影響到台灣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台灣央行便長期釋出新台幣來購買這些超額儲蓄外匯以阻止新台幣升值,而這也讓央行所擁有的外匯存底越來越多,當然,台灣境內的新台幣資金也會越來越多。

這就讓台灣的金融體系長期呈現低利率與弱勢匯率的狀態,而這對於出口產業與房地產行業來說是相當良好的發展環境,但相對來說,對於內需產業與服務業來說可能就不是如此了。

過去十年,台灣有儲蓄險這項金融工具可以當蓄水池,並且把一部份資金再導向海外,但現在儲蓄險不流行了,政府不鼓勵。

錢去了哪裡?

就是近期最紅的00940這類ETF,還有房地產,而這些都是把資金留在台灣境內。上禮拜才提到台灣雙貸族人數與金額都創新高。

這或許是台灣央行突襲升息的原因吧!稍微抑制一下熱度。

畢竟上一次「台灣錢淹腳目」的結局是相當慘烈的。

▲ 央行理事會3月21日決議調升政策利率半碼。(圖/記者李毓康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