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狂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得失心剛好就好

我們想讓你知道…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當你什麼都不要時,天地都是你的。

▲ 沒有得失心,不受他人影響,能夠專注於目標,往往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表現,令人驚喜。(圖/unsplash)

● 洪雪珍/專欄作家

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當你什麼都不要時,天地都是你的。

在網路上看到這段話,覺得說得太好了,完全符合事實。人有得失心時,事情做得最不好。很多表現失常事後扼腕、頓足,懊悔不已,通常都是得失心太重造成的。相反地,沒有得失心,當下只有在做的那件事,看不到別人,也沒了自己,不受影響,完全融入,專注目標,都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表現,令人驚喜。

這種情形,大都出現在第一次做這件事時,事後他們會說:

「我完全沒去想成與敗……」

很多人解釋這是「新手的幸運」,其實不然,主要是沒有得失心的結果。

所以參加任何競賽,或有重要任務時,經常看到有人拍對方肩膀說:

「不要有得失心,得不得名都沒關係。」

讓與賽者放鬆,專注比賽或要做的任務。

▲ 參加任何競賽,或有重要任務時,經常看到有人拍對方肩膀說:「不要有得失心,得不得名都沒關係」。(圖/記者林敬旻攝)

不惟如此,追求對象時,有得失心的人也容易失戀。根據心理學家觀察發現,一旦患得患失,會害怕失去對方,缺少安全感,表現在內心是胡思亂想、疑神疑鬼,表現在行為是眼神閃爍、身形萎縮。你說,誰會喜歡這種人?

可是不要有得失心,太難了!

你之所以會有得失心,表示你在意,而且可想而知,也投入很多時間與心力,做不少準備,便是在等待這一刻見分曉!所以偶爾有得失心、偶爾表現失常,但凡是人,都會發生,都是正常的。同時顯示你期許高、認真負責、值得信任。

不過事事如此,會變成「控制性人格」,嚴重者可能成為我們常說的「控制狂」。當你看到「控制狂」這個詞時,很自然地,在你腦海已經冒出幾個人,他可能是你的—

父母,被稱為「直昇機父母」;
情人,被稱為「恐怖情人」;
上司,被稱為「難搞上司」;
如果開車,心理學有個說法:「後座駕駛」。

這些人都有一個常見的口頭禪是—

「我是為你好」

如果你不聽話,他們會威脅你:

「以後我都不管你了。」

▲ 當我們的得失心過強,就會變成「控制性人格」,嚴重者可能成為「控制狂」。(圖/達志/示意圖)

想控制一切的人,有2個根深柢固的觀念:

1.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控制成敗結果
2.他們要試圖阻止任何失敗的可能

說起來像是一片好心好意,事實是把自己當作上帝,能主宰萬事萬物。結果呢?

凡是你想控制的,最後都控制了你。

一旦有了得失心,意圖控制結果,在過程中,你就無法瀟灑,也就失去心的自由,反倒是被這個人、這件事給控制。無時無刻不是在想此人此事,不是自己瘋了,就是把對方逼瘋。我見過的控制型人格,即使看似精神正常,身體也會生病。

不論人或事,我們能做的是盡心盡力,但求問心無愧;至於結果,交給天意,不要強求,放下反而有好事發生。

得失心有一點是好的,你會多努力一些;太多了就會帶來後遺症,努力化為水流。

人生走一遭,你會發現──

凡事不多不少,剛好就好;得失心亦然。

▲ 不論人或事,我們能做的是盡心盡力,但求問心無愧。(圖/翻攝自pixabay)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洪雪珍」臉書、洪雪珍創辦的「第二曲線學院。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洪雪珍專欄

洪雪珍專欄 洪雪珍

曾任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聯合報主編,現為職場作家、斜槓教練、職涯導師,並創立「第二曲線學院」,著有《這世界,是留給膽子大的人》。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