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乳癌篩檢普及性與精準度 促進乳癌防治成效

我們想讓你知道…具方便性與機動性的乳攝巡迴車或可改善我國目前乳癌篩檢普及性不足的現象。精準度更高的新型3D乳房攝影,亦能有效改善目前我國乳癌發生率高與死亡率高的情形。

▲ 自2018年起,乳癌發生個案便有成長趨緩的情形,但仍逐年持續增加。(圖/達志示意圖)

● 黃淑芳/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

乳癌長期為國內女性的殺手之一,尤其以45~69歲為發生年齡高峰。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女性乳癌發生個案數占全部癌症發生個案數的12.69%,已蟬聯第19年女性癌症冠軍。雖自2018年起乳癌發生個案便有成長趨緩的情形,但仍逐年持續增加,且死亡個案甚至在2021年成長了9.7%。上述情形皆顯示國內目前針對乳癌防治政策成效有限,應針對增加篩檢普遍性與精準性提出解方。

國內乳癌篩檢具一定成效 但仍有進步空間

我國自2002年起便提供部分具高風險的女性公費乳癌篩檢,2010年起,則全面提供45~69歲女性以及40~44歲二等親內曾患乳癌之女性,每兩年一次的公費乳房攝影篩檢。目前乳癌篩檢率已由2010年21.7%提升至2022年33.7%,曾篩檢率則由2010年28.5%提升至2022年66.1%。乳癌篩檢量在2019年前皆穩定成長,達到88.6萬次,然而疫情爆發後,下滑至80.6萬,2021年疫情最嚴重之時,成長率更下滑16.31%,僅67.4萬篩檢量。

▲ 我國乳癌篩檢的普及性仍有待提升。(圖/劉世芳辦公室提供)

國健署最新的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中提及,2024年到2030年將考慮在篩檢率穩定與篩檢經費和人力無法大幅增加情形下,尋求確保篩檢陽性個案得到適當的確診和治療。雖然疫情高原期後,2023年公費乳癌篩檢已突破92萬人次,但若觀察符合公費資格女性的篩檢情形,在疫情爆發前,45~69歲婦女乳房攝影檢查人數之於當年45~69歲婦女人口數之占比,每年僅約40%,顯示不到一半符合公費資格女性定期做乳房篩檢,故我國乳癌篩檢的普及性仍有待提升。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乳攝巡迴車有助增加乳癌篩檢普及性

具方便性與機動性的乳攝巡迴車或可改善我國目前乳癌篩檢普及性不足的現象。乳攝巡迴車在提供與醫院同樣品質的篩檢儀器與影像品質下,可至社區設點提供民眾快速方便的服務,亦有助深入偏鄉服務,平緩醫療不平等情況。此外,疫情期間,乳攝巡迴車雖如同醫院有篩檢量下滑情形,但在我國疫情最高峰之2022年,乳攝巡迴車篩檢量卻成長34%,幾乎回歸2019年疫情前水準。顯示疫情雖降低民眾到醫院做篩檢的意願,但乳攝巡迴車有助於緩和與補足因此流失的篩檢量。國健署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83輛乳攝巡迴車,以北部最多,中部次之,南部與東部則分別為第三與第四。如何持續提升各區乳攝巡迴車數量,以提高乳癌篩檢人次,是各縣市地方政府及中央可思考的政策方向。

▲ 具方便性與機動性的乳攝巡迴車,可改善我國目前乳癌篩檢普及性不足的現象。(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高精準度的新型3D乳房攝影 促進早期篩檢早期治療

除透過乳攝巡迴車增加篩檢的普及性外,透過精準度更高的新型3D乳房攝影,亦能有效改善目前我國的乳癌發生率高與死亡率高的情形。

雖目前公費補助的乳房攝影是國際實證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國內研究亦顯示乳房攝影可減少41%死亡率,然而,此篩檢方式仍具限制性:傳統2D乳房攝影操作方式主要為將立體乳房拍攝成一張平面影像,然而因亞洲女性的乳腺緻密度高,故較可能因乳腺組織重疊而造成假陰性的情況,導致約15%的乳癌無法被偵測。新型3D乳房攝影則是透過低劑量X光與多角度照射乳房而拍攝出一組影像,故在減少乳腺重疊造成誤診的同時,也能提高早期乳癌的偵測率,進而降低因晚期發現罹癌而產生的高昂醫療費用。因此,相較目前公費補助的乳房攝影,3D乳房攝影具更高的精準度及高成本效益之優勢。

我國乳癌的高發生率與高死亡率,顯示乳癌篩檢普及性與精準度皆需受重視與努力。故除持續宣導女性透過醫院或乳攝巡迴車定期做乳癌篩檢外,民眾亦可選擇精準度較高的3D乳房攝影,將更有效達成乳癌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目標。

▲ 透過精準度更高的新型3D乳房攝影,能有效改善目前我國的乳癌發生率高與死亡率高的情形。(圖/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