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國軍興革近戰格鬥與刺槍術的建議

▲▼ 國軍寧願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去將外界認定為落伍與詬病的刺槍術、正步訓練合理化,的確也令國人匪夷所思。(圖/軍聞社)

▲刺槍術。(圖/軍聞社)

文/張博智

新任國防部顧部長在回覆立委質詢時表示︰現行國軍訓練項目中有近戰格鬥基本教練,因此凡不符合近戰格鬥概念範圍均取消,所以像是傳統突刺那種不具近戰格鬥精神項目、形式主義過多不符合戰訓本務等項目,都會加以取消。聽聞這樣的消息,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新人新作風,顧部長有大刀闊斧革除形式主義、表演作風的明快決心,憂的是既然強調近戰格鬥卻又要取消刺槍術,恐怕是對刺槍術認識不清或被誤導﹖

形式主義與表演作風的確是軍隊常有的通病,刺槍術之所以屢被詬病無用、過時,其實和形式化與表演性的操練攸關,但形成這種風氣的主因不外乎︰一、訓練課目太雜太多,訓練時間被切割以致備多力分,訊練只能輕艇點水,無法落實要求;二、錯教亂練、搞錯方向與重點;三、訓練經常見異思遷,無法累積經驗與成效,更養成觀望、等待、被動的風氣。

▲▼ 訓練無法與時俱進,也是國人認為服役是浪費時間的原因之一,以「刺槍術」改名為「近戰格鬥」即為一例。(圖/澎防部)

▲▼ 訓練無法與時俱進,也是國人認為服役是浪費時間的原因之一,以「刺槍術」改名為「近戰格鬥」即為一例。(圖/澎防部)

部隊戰訓任務繁重、勤務也不少,又須兼顧官兵休假權益、維護訓練安全,如何在有限時空及層層束縛中達標、超標,不只是對幹部師資的一大挑戰,更是對各級主官管指導能力與承擔壓力與風險的考驗。

軍隊既然有近戰格鬥的需要,卻捨刺槍術而他就,恐怕是捨本逐末之舉。其一,軍人持槍用槍豈能不刺槍﹖有槍在手不練不用,豈非自棄器械自廢武功﹖其二,刺死砍傷,軍人以殲敵為主,刺能前胸貫後背一槍致命或重創敵人;其三,刺的攻擊方式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突刺,突然猛刺猝不及防,刺是以直取迂、以快打慢、後發先至的攻擊手段;其四,練刺槍可以很簡單,只要掌握核心要領反覆熟練,雙手協同提領,不招不架及時突刺,簡單、節約、有效;其五、練槍的目標是養成用槍的習慣,臨敵應變馬上出槍突刺,即使步槍沒有刺刀,刺擊也能重創敵人,養成用槍習慣,戰時能殲敵,遇到突發狀況,性命攸關,隨手取物化物為槍,即行攻防以防身,更能保衛人民。

▲▼前陸軍步訓部體育組上校組長張博智,表演刺槍術,犀利的動作展現上刺刀的軍魂。(圖/張博智攝)

訓練端賴堅定決心與持恆作為,見異思遷、朝令夕改,恐怕只會造成青黃不接、經驗斷層、無法累進成效。他山之石,足以功錯,請看共軍,儘管追求科技練兵卻仍然猛練刺殺,尤其是對刺,日本更是習槍成為軍民的傳統與風尚。

一言以蔽之,國軍近戰格鬥的興革,不應是廢除刺槍術,更不宜把最簡捷有效的突刺給廢除,而是以對刺為核心,以對刺實戰導正訓練方向與作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