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部於2023年8月22日揭牌成立,升格至今已滿一周年。(圖/環境部提供)
● 林柏維/水泥業永續策略研究員
環境部升格已經滿一周年,在過去一年中,該部最關鍵的任務就是推動「碳費三子法」。如今環境部已經完成諸般程序,將在月底發布碳費子法,只是真正要實施碳費,還需要碳費審議委員會早日將費率定案。
既然是如此重大的法案,審議委員會慢慢討論也無可厚非,雖然環保團體經常恐嚇台灣政府如何不足將失信於國際,但攤開各國永續發展資料來審視,各國的碳定價政策都有非常鮮明的務實色彩。
以國際最具指標性的歐盟碳交易制度(EU-ETS)為例,該制度問世20年來,歐盟給予境內企業碳排放免徵配額總是十分大方,降低免費配額的進度則是非常小心翼翼,宛如幹練的跑者會配速前行一般,生怕慢了無法達標,快了會傷害身體。
雖然西方政治領袖、國際組織經常做出非常高標準的減碳宣言,可是當各國公部門實際碰觸到百姓經濟利益時,實際操作卻是謹小慎微。這是歐盟過去20年跌跌撞撞累積的經驗,台灣應該仔細體察學習,不宜貿然訂下僵硬且不切實際的碳費政策進程。
▲ 2015年達成《巴黎氣候協定》時,艾菲爾鐵塔上投映著1.5度的字樣。(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應該如何完善政策設計,讓國家減碳工作不會減損經濟發展,這是碳費推動進程爭議最多、也影響最大的部分。社會各界認為,在9月召開的第5次碳費審議委員會,就將著墨在「一般費率」、「優惠費率」、「碳洩漏風險係數」等政策設計。
這些規劃推出之後有褒有貶,工商團體普遍評價政府重視台灣的製造業出口競爭力,並沒有祭出過分苛刻的標準擠壓產業生存空間;但環團認為,碳費應當以二氧化碳排放每公噸500元的費率開徵,不要只有向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企業徵收,而且盡可能不要設定優惠費率與碳洩漏風險係數。
在環境部草案中,設定排放量2.5萬噸以下企業免徵、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享有優惠費率,這些制度都在新加坡碳稅制度可以找到相似的做法。以前環保署在2020年委託國外研究建議,碳費每噸價格300元起徵,這也已經比新加坡碳稅的初始費率還高出不少。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新加坡在2019年開徵碳稅時,費率僅約新台幣120元,而且對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下企業免徵。(圖/路透)
新加坡在2019年開徵碳稅時,費率僅有5新幣(約新台幣120元),而且對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下企業免徵。2024年新加坡碳稅進入第二階段,費率提升至25新幣(約新台幣600元),但新加坡企業可以運用減碳過渡框架,提出計畫便可繼續適用5新幣費率。
新加坡制度是環境部研擬政策的重要範本,可是環團只取苛刻的25新幣費率標準,要求台灣必須揠苗助長地採取昂貴起徵費率,中小企業免徵標準、優惠費率等降低經濟衝擊的配套措施,在環團口中卻是台灣政府厚待企業。
環團美其名「接軌國際」 卻一直存在嚴重「偏食」
另一項嚴重的偏食,是世界各國推動減碳法案時早有共識的「碳洩漏」問題。碳洩漏係指一國較高環保法規可能導致產業外移或訂單外流,歐盟對此先是給予高碳洩漏風險企業100%免徵額,實施多年免徵制度,直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上路,才小幅度分階段減少免徵額。
▲ 較高的環保法規可能導致產業外移或訂單外流,導致「碳洩漏」問題。(圖/CFP)
由於台灣碳費制度尚未實施,推動CBAM言之過早,作為過渡方案,政府設計碳洩漏風險係數,第一階段給予高碳洩漏風險企業80%的排放量豁免。然而環團再次「選擇性辦案」,將碳洩漏風險配套曲解成「政府大放送,企業碳費打 2 折」,這種父子騎驢式的政策建言,實不利台灣碳費制度的頒行。
偏食的環團主張,被包裝在高道德標準的永續減碳口號中,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後果。台灣碳費初期開徵對象雖然只有500多家企業,然而所有企業運作都會排放二氧化碳,這讓碳費注定與眾不同,不像空氣污染防制費、健康捐只針對特定情境徵收,碳費徵收攸關台灣全體國民的利益。
如果不計代價推動嚴苛的碳費費率與窒礙難行的配套措施,原本福國利民、為下一代著想的減碳政策,將會滋生恣意打擊企業以滿足道德表象的惡果。一旦破壞台灣經濟永續成長的根基,社會福利縮減、科研預算倒退也將相伴發生。
屆時,台灣經濟脆弱族群在極端氣候下的生活開銷、防災支出會更難以為繼,而且缺乏科研基礎,也會讓減碳工作原地踏步,無助於應對氣候變遷。
▲ 不計代價推動嚴苛的碳費費率與窒礙難行的配套措施,將破壞台灣經濟永續成長的根基。(圖/記者許敏溶攝)
碳費應該少點口號,多點務實。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眼看已要兩期、十年未能達標,政府繼續推動各式各樣減碳工作的當口,正是社會各界齊心配合,摸索與大自然永續共存道路的重要階段。我們不該讓環團作秀阻礙台灣進步,更要建議碳費審議委員會,在通盤檢視台灣經濟條件之後,推出務實可靠的碳費費率與配套方案,才是國民之幸,人類之福。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果不計代價推動嚴苛的碳費費率與窒礙難行的配套措施,原本福國利民、為下一代著想的減碳政策,將會滋生恣意打擊企業以滿足道德表象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