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舉人制度不合時宜? 選制再好對峙不減也枉然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果選舉兩方都具備善意的態度相信選舉結果,那就算美國這種複雜難懂的選舉制度也可以產生最好的選舉結果。

▲ 美國總統大選的選舉人制度,執行已經超過140多年了。(圖/路透)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很多人知道美國總統大選早從1880年開始就是所謂的選舉人制度,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執行已經超過140年的美國大選制度,是肇因於當時的美國幅員遼闊,南北方差異大,加上交通通訊不發達,為了讓各州的選舉結果迅速、準確的統計和彙集,才有人想出了選舉人這種委任型態的選舉辦法。

不過,時過境遷,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遞難以想像的快,美國卻仍在沿用馬車時代的選舉制度,所以啦,弊端越來越明顯:2016年的希拉蕊明明獲得了大多數選民的選票,卻敗給了川普;2000年的小布希在佛羅里達州只不過比高爾多了537張選票,卻硬生生拿走了該州所有的25張選舉人票,最後官司打了36天,還是由最高法院裁決高爾敗選,結束了這場鬧劇。選舉人制度不但導致了美國總統大選制度失靈,更常常得靠法律訴訟來決定選戰勝負。

▲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希拉蕊明明獲得了大多數選民的選票,卻敗給了川普。(圖/美聯社)

美國《紐約時報》甚至在一篇評述中明白指出:當今的選舉人制度運作提醒著人們,美國的民主是不公平、不平等和不具代表性的。猶有甚者,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以及後面發生的國會暴亂更是讓我們看到美國選舉制度的種種缺失。如今,四年過去了,美國選舉制度的缺失依然存在,越來越多人擔心這次的美國大選結果,最後可能也會產生一個誰也不服誰的大亂局,從美國選民的權益到美國的民主體制,都非常可能淪為全球一些居心叵測,甚至專制主義者的最大笑柄。

即使川普沒參選 美國選舉對峙也不會少

這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再度聚焦美國,選舉過後的美國會不會大亂?《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Briefing專文、美國板塊第四篇和Lexington專欄共四篇文章解讀這個議題。

▲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再度聚焦美國,探討選舉過後的美國會不會大亂?(圖/擷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在封面設計上,映入眼簾的是放置在美國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中,供總統使用,那張有名的堅毅桌(Resolute desk),它不但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以「善意與友誼」之名送給美國的禮物,也是甘迺迪執政時,因為小甘迺迪從書桌下探出頭來一下子爆紅的那張書桌。這次,《經濟學人》極盡戲謔的噴上了藍紅白(美國國旗)三色的「CHEATER騙子」,桌子後面一排黑色字體 「How ugly will it get 一切將會變得多醜陋?」

文章一開始就提及即使川普沒有參選,美國選舉造就的衝突對峙也不會減少。美國可以說是現在這個世界唯一一個真正的總統制的民主國家,但贏得最多選票的人卻不一定可以真的贏得權力。投完票到選舉認證完成之間長達兩個月的空窗期是全球最漫長的。整個複雜性還帶來了法律挑戰,也增加了複雜性。基於以上這些原因,美國選舉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信任。不幸的是,在對司法機構信任方面,美國現在在G7中排名墊底,在相信選舉結果方面也是墊底。

▲ 在對司法機構信任方面,美國現在在G7中排名墊底。(圖/路透)

另外一個焦點是川普,在上個禮拜的費城辯論中,這位前總統滿嘴憤怒和委屈。 他再次重申他在2020年大選中被竊取走的總統大位,可怕的是,近70%的共和黨選民支持這一說法,也就是說川普和共和黨正在摩拳擦掌第二次選舉失敗將發動的戰爭。現在的兩黨盡皆指責對方贏得勝利將威脅美國的民主。對川普來說,賭注更高:也就是說如果他輸了,他有可能入獄。如果選舉結果差距懸殊,也許美國可以避免另一次的權力轉移困難。不幸的是,對於美國現在這個陷入困境的民主體制來說,根據《經濟學人》的模型預估,這次的美國大選任何時候都來的難分軒輊。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選後的美國會變得多亂?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會變得多亂?文章認為存在三種可能的結果:先從最不可能的一個情況開始,這次投票的結果非常接近,賀錦麗和川普在選舉團中打成了平手。如果這樣,下一任總統將由眾議院選出,每個州都可以擁有一票。即使賀錦麗贏得了11月5日的大部份選民的投票,但川普篤定會成為總統。從選舉規則而言,這是公平的,但民主黨人肯定將感覺憤怒。

▲ 總統辯論後,賀錦麗在民調支持率上拉開了與川普之間的差距。(圖/路透)

第二種情況是川普直接獲勝。民主黨可能會向賀錦麗失敗的州政府提出挑戰,結果非常可能會提交到最高法院,然後由川普任命的三名法官進行裁決。早在2000年布希和高爾的選舉爭議中,這三名保守派法官就已經在喬治布希的法律團隊中工作。 這將很難讓賀錦麗的支持者接受有利於川普的最後結果。早從墮胎和總統豁免權的一系列裁決出爐後,民主黨人就開始仇視這幾名法官,並把他們視為效忠共和黨的政客。

然而,如果民主黨議員真的相信法院不公平,他們非常可能效仿共和黨在2021年開創的一個先例,嘗試阻止國會對結果的認證。接著139名眾議院議員和8名參議員(均為共和黨人)非常可能投票否決結果。由於兩年前通過的選舉計數法改革提高了門檻,因此必須有20名參議員和87名眾議院議員投票反對。 在不太可能成功過關的情況下,投票結果將獲得通過,民主黨可能會失去隨後參眾兩院的全面投票。以上所提都是假設,也或許川普贏得選舉,賀錦麗承認敗選,從而消除了民主黨對結果的任何挑戰。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圖/路透社)

但如果賀錦麗獲勝,川普可就不會這麼仁慈。第三種情況下,美國投票系統的複雜性與陰謀論將引發衝突。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已先發制人在各州提起了100多起的選舉訴訟,企圖用書面記錄對抗選舉的結果。以法律層面來看,這可能會再次失敗,就像2020年一樣。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的例子告訴大家成功機率不大。如果某些案件確實提交至最高法院,羅伯茲(John Roberts)和川普任命的三名法官很可能會熱衷於通過拒絕微弱的挑戰來證明自己的獨立性。民主黨人可能會將最高法院視為民主最後的保障。

然而,新的「stop the steal停止偷竊」運動在法律上可能會失敗,然後在政治上取得成功。 為什麼?上次選舉,數量驚人的眾議院共和黨人投了否決票否決選舉結果。 從那時起,共和黨就擺脫不了川普的影響了。 這些投了票的共和黨議員要嘛口是心非,要嘛就是真的打心裡贊同這個想法。 而部分拒絕的人——Liz Cheney、Mitch McConnell、Mike Pence、Mitt Romney——現在都已經被邊緣化了。 如果當時的共和黨人真的推翻了選舉結果,今天的共和黨可能更樹倒猢猻散,但正是沒有,所以才讓選舉被偷走的神話變得更加牢固。

▲ 川普支持者2021年1月6日聚集國會大廈,引發暴動。(圖/路透社)

這一神話的另外一個可能後果是政治暴力。到2025年1月為止,國會大廈的治安不會太差,因此1月6日的騷亂不會重演。但當地警察、特勤局和聯邦調查局將不得不為抗議者襲擊國會大廈做好準備。大約20%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對使用暴力達到政治目的持開放態度。在一個槍枝隨處看得見的國度裡,不需要太多人就足以讓暴力威脅變得非常可怕。

選舉被偷的神話另一方面就是美國民主的持續退化。需要明確這個事情,除非美國可以在2025年1月完成權力的和平移交,這已經是民主成功的一個最低限度。從更廣義來說,選舉的目的是就算最後你投票支持的總統候選人沒有當選,當選人也可以合法獲得人民授權來進行治理,但這需要選民相信整個過程是公平、可以信任的,只有這樣,國家在未來四年才可以有不錯機會進行國家治理。讓人們覺得選舉缺乏合法性的次數每增加一次,其中一方嘗試打破制度而不肯接受結果的那一天就會變得越來越近。

▲ 唯有選民相信整個過程是公平、可以信任的,國家在未來四年才可以有不錯機會進行國家治理。(圖/路透)

雙方若具善意 選制再複雜也能有好結果

我感覺吧,現在這個世界和四年前截然不同,疫情已經遠離,川普也已經不是總統,川普雖然公開鼓勵他的支持者提前投票或是透過郵寄投票,但共和黨人更可能親自投票,這其實有助於開票效率和減少紛爭。

另外,不僅川普,許多他的盟友也深陷法律麻煩。四年前選後的亂局,讓很多川普的盟友到現在都還沒有擺脫相關的法律麻煩。儘管川普仍然擁有一定的總統豁免權,但他在四年前的一些行為仍然面臨著法律風險。大家應該還記得,當時的美國法院頂著壓力,最後仍然對川普的指控選舉舞弊不予理睬,所以,總體而言,落選的美國總統候選人想利用法律漏洞和憲法推翻選舉的可能性不大。加州大學UCLA分校法律教授Rick Hasen就表示:考慮到2020年美國所經歷的一切,如果人們足夠警惕,法院可以好好履行職責,美國應該能夠渡過選後亂局的難關。

▲ 川普毫無根據的主張,仍贏得了共和黨選民的熱烈支持。(圖/路透)

不過,儘管選舉被偷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們仍然不得不評估它的可能性,誰也不知道到時候,什麼樣的擦槍走火會一下子讓事情亂了套。川普「Stop the Steal阻止偷竊」的努力讓人警惕,這些努力沒有著強而有力的法律依據,但他那些毫無根據的主張,確實贏得了共和黨選民的熱烈支持。民調發現,大多數共和黨人認為川普在2020年的勝利就是被活生生偷走了。民調進一步發現,共和黨選民對川普的信任近乎不計代價的瘋狂。如果選舉兩方都具備善意的態度相信選舉結果,那就算美國這種複雜難懂的選舉制度也可以產生最好的選舉結果。但,如果這種情況根本已經不在,再好的選舉制度設計也是枉然,選舉後的亂局誰也沒有辦法應對。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丁學文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