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怕成績差? 讓孩子選擇自己的人生

文/陶本和

好不容易一家人有時間可以一起外出吃大餐,但美中不足的是成員中,面臨大考的毛頭們,以「要考試,在家讀書」為由告假,大人們既惋惜又欣慰,惋惜的是沒辦法全員到齊,欣慰的是孩子在乎成績的態度,到了「忘食」的地步。

回想自己的求學生涯,可說是高潮迭起,所幸父母都有顆強壯的心臟,不用花錢去遊樂場玩,每個月拿成績單回家就足以讓他們坐上一次雲霄飛車,那從國小畢業說起吧。

自信走下國小戰場 卻在國中時期節節敗退

國小畢業,我的戰果不錯,模範生、各項比賽獲獎無數,可說是五育兼優,文武雙全,大概是我人生最風流的時候,但這一切都是假象,在進入國中之後,我在血淋淋的戰場節節敗退。

我就讀私立中學,入學前必須經過考試,因為入學考成績不錯,加上小學一路過關斬將,帶著極高的自信,或者說是自負,面對國中的第一次段考,沒想到在全班54人中,繳出43名的成績單,對此班導師以「意外落馬」之名特別約談,被關心內心非常感動。只是在面談的最後老師丟下一句,「第二次段考幾乎就奠定往後的成績囉,所以要好好加油。」這句話帶來無比的壓力,就像在籃球場上面臨1分落後,雖然掌握球權,但只剩下2秒鐘的出手時間,而總教練又把最後絕殺的任務交付在我手上。

第二次段考帶著高度的信心應考,就像Kobe Bryant那般自信,只是我不像他在球場那樣呼風喚雨,這次絕殺,投了個大麵包,拿下48名,退步了。我以為老師會再約談,但杳無消息,國中三年中沒跟導師有太多對話,有也是做錯事或調皮搗蛋被抓去訓話。

國中就在到處玩、沒日沒夜的打球中度過,考高中前幾個月倒是有認真讀點書,或許是受到上天眷顧,讓我順利以吊車尾之姿,直升該校高中部的資優班。

高中能力分班 拒絕資優!我愛普通班

起初,因為順利擠進資優班,重新燃起信心,但沒有想到反而是另一個煉獄的開始,有多麼悲壯用數字就足以證明,全校近千人,一度拿下900多名的成績,當然也在升上高二的那年,被貶謫到普通班。

到普通班才知道這裡的美好,同時也萌生我堅決反對能力分班的理念。

在普通班可以輕鬆繳出較好的成績,身邊的朋友會主動來請教問題,成為被討教的對象,信心大增,心中油生「人家有求於我,必須全力以赴」的信念,因此更專注於研究功課,找更多的人一起討論問題找出解答,成績也因此一路攀升。

我不想分享是怎麼讀書的,每個人讀書的方式都不同,多說無益,既然大家這麼喜歡只看成績的結果論,那就談高三畢業前的成績:從全校900多名,擠進全校前100。

絕對不能稱上優秀,因為跟那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考試菁英比起來,我差遠了,但想分享的是,在成績一路攀升的過程中,親身的體悟和身邊的所見所聞。

在普通班的生活很多采,不會只有讀書,形形色色的人才都有,但很可悲的是,被重視考試成績的社會給遺忘了,我們自立自強,在成績以外的世界,夾縫中求生存。

有音樂才子、美術繪畫之能人,國內外獲獎無數,有在體育運動上有一點成績,但不被栽培的戰將,跟他們聊天不會只有隔天的考試或今天下午的數學題,在他們身上我聽到很多故事,是奮鬥、是感動,也看到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意氣風發的模樣,但潛藏更多的卻是無奈。

請讓我選擇自己的人生

高中畢業選填大學志願,有100個志願可以填,豪邁的只填了5個,第6個志願是在母親求情之下,萬般無奈才填上去的,理由是怕我落榜,因此填了一個只需要採計2科成績就可錄取的校系,以防萬一。

會如此瀟灑原因只有一,因為我想要,我只要這個科系!不在意自己讀什麼學校,因為清楚知道只要有自己的方向,不論在哪裡都一樣,依當年的成績可以錄取國立政治大學冷門科系,但最後選擇一間私立大學,這是我的選擇。

成績不好 但我有個興趣──閱讀

即便我好像是個極度叛逆、討厭讀書的孩子,但有一件事10多年來如一,就是「看書」,這裡的書並非教科書,而是閒書,什麼書都好,只要不是教科書我就愛,這個習慣得感謝小學的老師,他每學期自掏腰包買書放在教室後面,且用盡各種手段鼓勵我們看書,10多年後回母校看他,仍始終如一,當時他告訴我,「不管孩子有沒有看完,只要從書中得一點收穫,即便只是一句話,那這麼書就有價值。」

也因為愛看書,進而培養我寫作的習慣,至今投稿不敢說海量,但也小有成績,畢竟喜歡寫、酷愛寫,不論考高中、大學,作文不是滿分就是幾近滿分,父親曾開玩笑地說,「我兒子考試成績不怎麼樣,但他作文全國第一。」

成績不好,老師放棄我,學校放棄我,沒有放棄我的,是家人和自己,以及我最愛的閱讀。教科書教的在人生課題中不一定用得上,但廣泛閱讀閒書,與更多生活不是只有讀書的人來往,多了解一些,多聽一些,生活也多采一些。

台灣已故劇場大師李國修曾說,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愛、幽默感和想像力,「孩子,我要你輸在起跑點!」、「孩子,我就是要你功課爛!」

在國、高中求學階段,父母親從沒有因為成績跌落谷底而責難,只有關心和鼓勵,甚至連荒廢課業跑出去玩也不會鬧上家庭革命,只要不傷害安全和健康,他們一律允諾,構築一個快樂且自由的童年,他們在乎我的興趣勝過成績,「買書」他們從不手軟,父親曾說,「書,只要有看就有意義,不論是什麼書,即便是漫畫。」

沒錯,書不分貴賤,很多家長拒絕孩子看漫畫,但漫畫雖然字少,但它也仍有其故事線,作者想傳達的想法和理念,之於電影,其實漫畫就是電影的分鏡表,如果孩子小時候愛看漫畫,未來學了電影,家長或許得慶幸在漫畫上的投資。

不論是不是也愛閱讀 培養興趣吧!

別太早替孩子設限,打從他入學就鋪設一條通往公立大學、研究所的道路,要他沿此鐵軌運行。不管孩子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閱讀,他們必定有喜愛做的事,何不讓他們有個快樂的童年?

愈是長大,愈會有一種感嘆,就是夢想越來越小,大人常把人生的遺憾,投射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去彌補自己人生的缺口,亦或是把自己成功的經驗,要孩子照本宣科的走過一遍,反而建築了他們更大的痛苦。

就是因為孩子年紀還小,所以希望無窮,不作奸犯科,不傷天害理,不影響安全與健康,讓快樂代替壓力,讓興趣取代成績,讓孩子選擇自己的人生吧。

●作者陶本和 居無定所,處處可見蹤跡的自由投稿人,大畢。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陶本和 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