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航空不飛了,影響旅客高達10萬人次。(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李克聰
復興航空無預警宣布停飛解散,行政院長林全召集跨部會會議,指示交通部依據《民航法》第59、60條規定,協助華航集團在12月1日起接手復興航空航線。華航表示除金門飛澎湖的航線外,接手復興航空包括國際線和國內的花東、離島等部分航線,以短期內解決大眾輸運問題,保障旅客權益。華航強調,如因接手復興航線而有虧損,政府行政部門應提供補貼。
回顧復興航空成立65年以來的發展起起落落,自 2009年8月兩岸定期航班正式開始,復興航空就積極加入兩岸航線,加上早已積極佈局的日本航線,復興航空發展令人矚目。2011年11月,復興航空正式掛牌上市。2012年7月,在國際知名專業航空雜誌AVIATION WEEK之「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行調查,復興航空於全球總排名第6、亞太地區名列第3名。
復興航空意氣風發之際於2012年11月,引進第一架空中巴士A330-300,並開始訂購ATR72-600新機。在2014年又因應廉價航空之興起,趁勢申請「威航」搶攻市場,但因整體擴展太快而包括機師、維修人員及管理人員等沒有配合擴展之調整強化,自然形成重大飛安潛在風險。
後來2014年7月復興航空發生澎湖48人死亡空難,在尚未復原之際又執意於2014年12月將「威航」開航,不幸又在2015年2月發生南港43人死亡空難,二次重大空難對復興航空造成極大打擊。雖然之後陸續積極引進新團隊改善飛安也展現成效,無奈台灣航空業近年來遭逢MERS疫情、日本航線供過於求、國際廉航擴充後之低價競爭、經濟不景氣及二岸關係急凍等衝擊。
▲復興航空無預警解散,1700 多員工錯愕失業。
復興航空在看不到未來會有好轉的可能下,因不願意擴大嚴重虧損,居然不顧社會觀感在毫無道義的狀況下,先停航一天再宣佈解散,造成社會莫大損失及各界對監管之交通部民航局的管理及輔導的功能諸多責難。
檢視國內航空市場當前的危機包括機師不足、美金強勢升值採購成本增高、機場硬軟體條件不佳、氣候變遷及勞資關係緊繃對立等困境,還好目前國內其他航空公司體質還算健全,看來復興航空解散應是個案不致發生骨牌效應,但需注意華航接手復興航空航線後,對本身公司營運之衝擊及政府未來補貼虧損對雪上加霜的財政影響。
總之,復興航空惡性結束營運之主因在於太快擴充營運規模後,管理機制出了問題導致經營不善產生嚴重虧損,但兩岸關係急凍會讓相關產業看不到未來是不爭的事實。建議政府應落實相關產業因應兩岸關係急凍之風險管理機制,進行相關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預防及風險應對控制的工作。必須積極加強改善政府相關部門對產業的管理監督與輔導功能,同時應立即調整強化相關法令及預警機制,亡羊補牢,絕不再容許類似惡性結束營運之情事發生。
●李克聰,逢甲大學運輸科技及管理系專任副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