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兩岸沒有「軍事互信機制」,行嗎?

▲兩岸談「兩岸共同市場」之前,應先建立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圖/路透社)

●張誠/前雄三飛彈總工程師,現任中央大學企管系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副理事長、國會政黨聯盟發言人。

三月底,解放軍規劃性地派遣殲-11戰機越過海峽中線10餘分鐘,可以預判,往後類似事件不會停止,強度必然逐漸升高。台灣地區已是全世界公認發生戰爭機率第二高的區域,為避免戰爭,筆者呼籲,中華民國政府應要求,在聯合國的見證下,兩岸以簽屬地位對等的「軍事互信協定」,重開兩岸協商大門,經由交流避免戰爭。

民國108年3月31日兩架解放軍殲11戰鬥機於上午11點飛越台灣海峽中線的南端,中華民國空軍立刻派出在空中偵巡的IDF「經國號」戰機前往攔截,四架F16戰機也立即升空,雙方對峙10餘分鐘。在這期間,海峽中線西側有兩架解放軍的僚機「遙相呼應」外,當天11時之後,海峽西部空域的M503航路,飛機數量明顯減少,可推測這次越界是有計畫地行動。這是繼民國107年4月解放軍空軍第一次穿越我國防空識別區西南角後,更進一步的挑釁行動。 何謂海峽中線?海峽中線為美軍協防台灣時期所定義,是美國規範海峽對岸軍事活動的「底線」。

▲殲11日前越過台海中線。(圖/翻攝自中國軍網)

在民國80年代以前,我方在維持金馬前線整補的戰略運用下,強度執行海空軍護航任務,充分擁有的台彎海峽的制空權及制海權。當時,我方空軍常越過海峽中線,在大陸沿岸作威力巡航,禁止解放軍空軍出海。外島撤軍後,我方軍艦及護航運補逐漸減少,我方的建軍思維也逐漸轉成海峽中線以東的守勢作戰,我方鬆手後,解放軍自然開始增加在海峽中線以西的空中、海上軍事活動,然而,解放軍海空軍除了因為天候因素,幾乎不會越過海峽中線。

台灣海峽上空屬公海,除非在戰爭狀態,即使解放軍軍機超越海峽中線,我方無權對其攻擊,我方僅可以飛航情報區在我方管轄範圍內作理由,派戰機貼近監控,利用無線電喊話要求離開。美國今年開始每月派軍艦無害通過台灣海峽,也是以台海為公海做理由。解放軍此次以武力展示的方式,飛越海峽中線,一方面挑戰美國對海峽中線定義的底線,一方面也是回應美國,如果美方持續進行派軍艦穿越台海,北京也不必尊重無國際法效力的海峽中線。當然,解放軍同時以實兵測試,蒐集了國軍面對類似狀況的反應作為,做為解放軍的演訓教案,可謂是一石兩鳥的高招。

台灣的民進黨勢必由衷的感謝解放軍這次越過台海中線的軍事行動。以民國107年的全民公投結果為指標,執政的民進黨已經在核能政策、同婚議題失去民心,再加上一例一休、年金改革造成的民怨,以及韓國瑜效應等,民進黨未來一年的選舉策略,必須與中華民國合體,轉移民眾對於民進黨執政無力的印象,讓民眾聚焦於「抗中護台」的概念上,並運用教育上長期去中國化,年輕人自然獨的基礎,來強化對大陸的仇恨,拉高民眾的統獨對立,同時,不斷傳遞解放軍「留島不留人」的意象,強化民眾對被統一後的恐懼感。換句話說,解放軍威脅台灣的軍事行動越多,「抗中護台」的聲量就越大,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機會也就越高。

軍事對立的程度已再度拉高,兩岸不交流、官方不互動,越來越緊張的局面有可能緩和嗎?台海發生戰爭的後果,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為打破僵局,筆者建議,順著美國印太戰略,避免發生區域衝突的概念,並對美保證我方必維持一定水準的軍事採購,中華民國政府應強烈、正式地要求美國出面,在聯合國的見證下,開啟兩岸「對等政治實體」協商的大門,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民國93年陳水扁總統時期國防報告書所提),簽署「軍事互信協定」,規範臺灣海峽軍事行為共同準則,在台海中線東西特定距離內,劃設「軍機禁限航區」及「軍事緩衝區」等,避免擦槍走火。

兩岸的互動,從30年前的軍事對立,理應經由交流,走向政治合作、和平共存;當大陸地區人民能接受台灣所展現的民主制度時,才是兩岸談統一的時機。現階段兩岸交流中斷,兩岸談「兩岸共同市場」之前,先建立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應是當務之急。

熱門點閱》
►華為手機,能安心用嗎?

►看更多【張誠】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