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學界專家認為美國政府,在對於中國的行動應該加大審查力道。(圖/路透)
●陳一新/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曾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與所長。為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立委。 在美中兩強之間,主張台灣應與兩邊維持良好關係,以充分發揮槓桿作用,收左右逢源之效,且台海兩岸應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和平發展關係。
哈佛榮譽教授傅高義、美國前駐北京大使芮效儉等100位亞洲專家2019年7月3日發表在華盛頓郵報致美國總統川普與國會參眾議員的公開信,警告美國「視中國為敵」政策將有害美國與全球利益,建議美國應與盟友合作幫助中國大陸融入一個更開放與更繁榮的國際社會。
這是2017年1月美國政黨輪替以來第三波學界有系統地對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建言。第一波是2018年11月29日由法蘭西斯・福山、戴雅門、葛來儀、黎安友、沈大偉、裴敏欣等32位專家,聯名發表重量級報告《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報告長達213頁。該報告指出,中國利用美國的開放民主加以滲透、大舉操弄美國政府、大學、智庫、媒體、企業和僑界,希望藉此阻斷美國對中國的批評以及對台灣的支持。報告也呼籲美國政府,對於中國的行動應該加大審查力道。
第二波則是由紐約「亞洲協會」與加州聖地牙哥大學「21世紀美中研究中心」3月12日聯合公布一項「修正路線:邁向有效且永續的中國政策」的報告。為首的卜睿哲、美國務院東亞副助卿的謝淑麗與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指出,川普反對中國許多不符合國際規範的言行並沒有錯,只是方法失當,而且他不重視盟國與夥伴,更不知善用多邊國際組織的力量,導致美國在對抗中國的政策上「事倍功半」。該報告特別指出,川普放棄「跨太平洋夥伴」(TPP)協議等多邊國際組織就是一大失策。
這次第三波的聯名信並不長,但是參加連署的成員人數更多,由麻省理工學院政治系教授傅泰林、美國前駐北京大使芮效儉、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史文、哈佛榮譽教授傅高義、前美國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5人執筆,加上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前AIT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等來自學界、政界、外交界、軍方與企業界的95位連署人,總人數高達100位。
在聯名信中,他們表示非常擔心日益惡化,認為這樣並不符合美國或全球利益。儘管北京近日的行為讓他們憂心忡忡,也需要強而有力地回應,並提出七點建議。首先,他們並不認同中國大陸的許多行為。相反地,他們也關切北京日益強硬的對內壓迫、增強國家對私人企業的控制、未能履行若干貿易承諾、擴大箝制外國輿論,以及外交政策更加咄咄逼人,認為美國需要堅定有效地回應這些挑戰,但美國目前的對中政策卻適得其反。
▲筆者認為美國應鼓勵中國參與全新或是修訂過的全球體制,而不是對中國採取零和作法。(圖/路透)
其次,他們不認為中國是經濟上的敵人,也不認為是美國的國安威脅,需要在各個面向與之對抗。美國目前的對中政策只會減弱大陸溫和派的影響力,而讓鷹派抬頭。第三,美國視中國為敵、想讓中國從全球經濟脫鉤的舉措,以及壓迫盟國站在同一陣線,只會傷害美國的國際角色與聲望,破壞所有國家的經濟利益,最後讓美國自我孤立。因此,美國應與盟邦站在一起,而不是打壞與盟國的關係。
第四,害怕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袖,恐怕是擔心過頭了。美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和盟邦以及夥伴合作,創造中國能有機會參與、更開放且更繁榮的世界。第五,中國要想成為主宰全球的軍事強權,仍然障礙重重。最好的因應之道就是與盟邦合作維持威懾力。
第六,北京或許反對西方民主準則在全球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但卻無意推翻中國本身也從中獲益數十年的國際經濟體系。美國應鼓勵中國參與全新或是修訂過的全球體制,而不是對中國採取零和作法。第七,美國對中戰略要成功,重點就得放在與其他國家合力打造持久聯盟,而不是全面抵制中國。
的確,目前美國的對中政策,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不僅美中反目,美國的盟國也離心離德。以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禁令與制裁為例,中國固然受傷,但是美國的盟國也因川普政府要求盟國配合不盡合理而有自己的考量,且美國自己的廠商也因川普朝令夕改,而無所適從。
問題是,今天的美國再也不是冷戰初期的美國,可以向盟國予取予求。無論是北約聯盟的強化、推動印太戰略,還是尋求盟邦在南海的合作,美國都不可能高高在上,而必須尋求與盟國商量甚至妥協。
除了軍事聯盟之外,經貿上的聯盟也需要美國以洽商的語氣與盟國討論如何強化「跨太平洋夥伴」協議,而不是一上台就棄之如敝屐。
最後,不僅北京質疑川普與國會參眾議員會真心接受這100位亞洲專家的建言,全世界也會密切注意川普與美國國會的下一步。不論如何,川普與習金平都應給他們自己一個機會,在重啟美中貿易談判的過程中,儘可能「不以對方為敵」,進行「合則兩利」的談判,以極大化兩國的經貿利益。
熱門文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