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瓊瑩/單靠口號 要如何「觀光立國」?

 

▲夜市文化成為台灣觀光的重點特色行程之一。(圖/翻攝陽明戲院)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中國大陸限縮自由行,乃至團客來台,造成觀光界憂心。其實常出國旅行的人一定發現,全球都仰賴陸客「賺快速觀光財」,包括日本、歐美及東南亞;雖然其消費力高,品質也參差不齊。

其實也有高端陸客團,如到南北極、到文化重鎮欣賞音樂藝術,也有很多學子遊學與夏令營、冬令營;各國對陸客仍有不平等待遇與接待力認知,誠然因其品質不一,但若只把陸客當「錢包」對待,欠缺同理心或透過跨國旅遊教育共同提升,只想賺其消費也不甚公平客觀。若再觀察大陸近20年來的國民旅遊,其區隔化市場早漸臻純熟。

不錯,大陸觀光發展仍以「大眾旅遊」為大宗,其素質舉止自然難控制,而中央也不斷公告各種「文明旅遊」規則,強化全國公廁品質改善,自2008年起推動「廁所革命」,迄16年已投入125億人民幣,藉由空間優化改變舊習。

近年在小眾旅遊上,自駕、登山、溯溪探險、攀岩、野營、歷史路徑之旅,博物館、文化遺產客製設計與經營,在旅遊光譜上也逐漸深入且多元化,攝影、觀察動物,水下探索…亦逐漸百花齊放。

近年更推八大國家步道系統旅遊,包括東海岸、西部青藏高原、太行山、祈連山、長城以及秦嶺…等江河溯源,這些具科學、歷史人文技術之旅遊發展,也帶動戶外遊憩產業蓬勃發展。

可見大陸特色旅遊也逐漸與歐美日並駕齊驅,雖然相較於大眾旅遊人口仍屬少數,惟此風氣成長,也改變昔時詬病的「不文明」旅遊。反觀國內的島嶼生態、海洋資源,山岳景觀與離島,乃至部落文化,其實歐美旅遊者對台灣之山岳與離島資源也很有興趣,只是觀光政策一直欠缺高度與廣度。

▲「美食文化」尤需與在地風景結合。(圖/記者黃孟珍攝)

我們滿足於「夜市」觀光、小吃美食,殊不知「美食文化」尤需與在地風景結合,與有語言能力客製化的導遊配合,甚而要有長期發展循序漸近的「公共設施」投資,如小飛機、快艇、遊輪式火車(如阿里山森鐵、東部慢車及支線之旅),海岸、高山山屋更需專業設計配套,包括各地溫泉小鎮康養設施之整備優化。

這些不能只靠表層補助,政府亦非不重視,只是每年一個口號,如果沒有中長程「觀光立國」大計,無法成就生態與人文多樣性之潛力。金門、馬祖戰地旅遊,均應再有創新設計與軟體體驗規畫,這些資源均是既存的。旅遊達人不是不知,只是這樣的訊息如何成為決策者有遠見之行動方針?

台灣設計力充沛,地方原風景亦各有特色,期待政府打破舊思維,將觀光建設視為國家重大建設,廣納全球不同屬性旅客,深耕具有島嶼生命力與溫度之接待力,值此危機也會是轉型契機!

熱門推薦》

►蔡穩坐綠營共主 郭柯聯盟箭在弦上

►郭宋聯姻搶「蔣經國牌」 是一飛衝天,還是利多出盡?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原刊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