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師儀/政治分贓?「不再民主」的不分區名單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政黨不分區立委的制度設計本在保障小黨的生存空間,因純粹的單一選區制僅對大黨有利。從2008年第7屆立委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以來,113席的總席次中小黨席次明顯壓縮在10%以下。

立委選舉的2票其中1票投在單一選區,自然服膺藍綠候選人出線的邏輯,但另外1票針對政黨不分區名單投票,投黨不投人。在至少有5%得票率的門檻之下,依政黨得票率分配34席不分區席次。從第7次修憲之後的憲政設計來看,當初的共識或是無意間所促成的結果,是希望第三勢力的小黨在單一選區中選不贏藍綠候選人時,至少藉由小黨理想性的政黨標籤可順利選上幾席不分區立委。

就民進黨與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而言,不分區席次在規範意義上應該要能保障主流政治與權力邏輯下被掩蓋的理想性,包括弱勢族群保障、進步思想、專業考量等。然而另一方面,由於不分區名單由政黨提名,藍綠兩黨勢必會從利益與派系分配出發,確保將來選上的不分區立委會乖乖服從黨中央指揮。於此情形下,不分區不再是大黨理念的展現,反而淪為政治分贓的管道。

▲立法院長蘇嘉全。(圖/記者李毓康攝)

就在各黨不分區名單呼之欲出之際,日前即傳出立法院長蘇嘉全希望姪兒、立委蘇震清進入民進黨2020不分區安全名單中,蘇震清甚至威脅如果黨中央不從,他可能脫黨參選。此舉引起黨主席卓榮泰怒嗆「黨中央不接受威脅」。雖然後來蔡英文、蘇嘉全低調回應,蘇震清也軟化向卓道歉,但這場茶壺裡的風暴也引起泛綠媒體一陣撻伐,甚至有深綠的學者批評民進黨的這種分贓文化「既不民主也不進步」。

民進黨自知不分區名單無法完全脫離政治分配,過去的名單還會分為「政治組」與「專業組」,至少專業組這一塊也還常常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勝過國民黨的提名人選。但報載轉述民進黨中執會指出,此次不分區提名委員會有不再走「公民團體路線」的共識,因為中執會認為「專業背景不分區常成為黨團阻力而不是助力」,現任專業背景的不分區立委也沒有提名的優先權。由此除了顯現民進黨以安撫派系高於理想性為考量之外,其實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時代力量繼續走「高理念的路線」,與新成立的民眾黨可以網羅不被民進黨青睞的「第三勢力」,這些人過去還可能被民進黨拿來做樣板,在綠營找到出口。

時力黨主席徐永明說得好:藍綠白的不分區名單就是吳敦義、柯建銘、蔡壁如,讓人感覺都是「舊勢力」。雖然時力自己也內鬥萎縮得很厲害,但至少徐的這席話讓我們理解到兩件事:一、此次民進黨的不分區名單可能走向派系平衡;二、清新的社會理念其實不用再寄望大黨實踐

熱門點閱》

►從郭台銘聲明稿回推 他看到了什麼但不便明說?


►「零邦交」以後台灣如何顧主權?

►按讚加入粉絲團,讓你成為話題王!

●本文獲作者授權,原刊《中國時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