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民進黨強推《反滲透法》的背後企圖?

▲民進黨立院黨團呼籲朝野黨團共同支持反滲透法。(圖/翻攝柯建銘臉書)

▲(圖/翻攝自邵宗海臉書)●邵宗海/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兼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的事實」理念寫作。 

目前台灣爭議最多的話題,就是《反滲透法》的內容與提出的時機,它往往給外界的疑惑,就是不可避免的要去發現稍早之時跟它很類似的其他法案,應是如何的區分。譬如說《中共代理人法》或《外國代理人法》、以及《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或《反境外敵對勢力併吞滲透法》,到底它們與《反滲透法》之間到底有何異同?而且為什麼最後卻是《反滲透法》勝出,並提交到立法院來表決?

其實《反滲透法》首見於台灣媒體,還是剛剛才發生的事。2019年11月25日,由「民進黨團三長」柯建銘、管碧玲與李俊俋,在該日於立法院共同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將推出本會期最後一個重要的法案,其名稱就叫做是《反滲透法》;這也就是說這項新案,將取代原先曾於10月29日在立法院提出的一些法案,如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提出的修正草案、《外國代理人法》或《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等法案,由於該等法草案描述有些案旨不夠完整,或者說,有些法案名稱可能受到美國方面的關切是否針對中國大陸,所以民進黨團就出面將上述一些法案整合起來,並將草案正式命名為《反滲透法》提出,希望能在11月29日立法院院會上可直接逕付二讀通過。

▲民進黨團「三長」管碧玲、柯建銘與李俊俋。(圖/翻攝柯建銘臉書)

不過,外界並不十分了解的,就是民進黨曾經希望在立法院這個會期裡先通過一個《外國代理人法》法案,並就此項法案的內容與立院國民黨與親民黨的黨團協商過,怎麼一下子《外國代理人法》捨棄了,另行再提案《反滲透法》的法案。原來先提《外國代理人法》法案,是因為上一個會期通過《國安五法》後,當時蔡英文曾經宣稱,希望能在立法院下一個會期內,來完成《中共代理人法》的通過。但鑑於「總預算案」和《軍購特別條例》等法案,也排在這個會期來審查,如果這些法案未能及時在這會期通過,將會嚴重影響到行政院的運作。因此,在立法院本會期開始時,民進黨黨團就與國民黨黨團達成共識,委員會將優先處理中央總預算案,待審查通過後,再設法另排法案。

其實今年7月完成的「國安五法」修法,已為兩岸交流樹立起類似「台海柏林圍牆」的政治效應,憑心而論,說是用來阻擋來自中國大陸的「滲透」,應該也已足夠,結果民進黨到仍以突襲方式將所有類似「中共代理人」的法案全部付委,或說,最終仍舊以「反滲透法」草案交付立法院討論,其實其內心是有另種打算存在,謹簡述如下:

第一,

當然是因應選舉中對蔡英文選情有利的背景因素再向前推進,譬如說,傳言中被稱為「共諜」的王立強案才發生幾天,民進黨團就馬上要求相關法案立法,因為「共諜」疑雲的延燒,的確是有利於蔡英文的「亡國感」與「護主權」的口號提升,影響所在,也讓蔡的支持率提高得到了支撐。

第二,

前陣子當「中共代理人法」議程拋出後,確實受到台灣各界強烈的反對,特別是在大陸的台商與台生,受到影響很大。為了不讓風波蔓延,最後不得不以名稱較為模糊的《反滲透法》問世,來減少法案來自外來的衝擊面。

▲立法院國民黨團提案要求《反併吞法》與《反滲透法》併案審查。(圖/記者屠惠剛攝)

第三,

蔡英文一直自覺有信心可贏得2020大選,因此也就思考到在選舉結朿之後,她勢必要尋求到一個她既可以主動來掌控的兩岸情勢發展、又不會招致美國對她政策走向的疑慮,而且即使台灣對中國大陸今後會採取較為緊縮的措施,至少在台灣社會來說,這應該會是一種合法或者是合理的現象,因為這種《反滲透法》的運用而能導致這個轉變,不正是她一直在設想能取得的處境?因此,當《反滲透法》真的開始實施後,不僅有「防中」的實質、也有「反中」的作用、更是一道既合法也合理來「隔開兩岸」之無形之牆。

現在民進黨團是希望在11月29日院會提案逕付二讀,並企圖力拚在本會期最後一天12月31日結束之前完成三讀程序。以現今民進黨在立法院擁有多數席次的優勢來說,這是極有可能實現的目標。但是距離法定會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假如在野黨派能聯合來反對法案進入一個月的冷凍協商期,除非民進黨團在明年初大選後再召開臨時會,否則《反滲透法》的立法,將因新任立委報到就要戛然而止

熱門推薦》

►國民黨團提《反併吞法》逕付二讀 遭綠委人數優勢否決

►國民黨團提「反併吞法」草案 管碧玲批:比刑法100條還可怕

►看更多【邵宗海】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邵宗海

邵宗海 邵宗海

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文化大學教授兼社科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抱持「只寫我相信而且有佐證的事實」理念寫作。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