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超/台大國家發展所博士,曾於北京清大、南京大學蹲點研究,關注美中台、兩岸政經發展、交流議題,現於大學任教。
在防疫如同作戰的前提下,政府相關部門都動起來了,我們對此表示肯定,尤其許多公務員犧牲年假加班處理疫情,真的非常感謝。但也因為如此,我們要提醒政府單位推動防疫作為時,別讓好心辦壞了事。
教育部於109年1月26日提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學校對陸生管理計畫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請各大專校院分別針對三類陸生(疫情出現時有湖北經驗者、無湖北經驗者且於1月26日前入境者,以及之後入境者)進行分流管理(包括集中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及集中監測),並針對第三類陸生擬訂管理計畫送政府核定後執行。
陸生隨即對該《指引》提出看法。例如:
一、只針對陸生此一特定群體提出管理指引,但對其他出入大陸的群體卻沒有相關規定,有因身份而非依感染可能管理之嫌;
二、把管理責任交給學校,學校有這麼多資源,例如空間可以一人一間嗎?
三、未說明隔離時,學業如何安排等。
對於這些訴求,就筆者所知,訊息很快就經由不同管道,例如民進黨南部某資深及不分區新科立委、以及國民黨副秘書長層級傳到了教育部、海陸兩會等單位,教育部也很快做出回應。看事情後續發展,可說各造都希望能把事情處理好,有許多建設性的善意表現。
由於許多陸生現在還在大陸,只在群裡眾說紛紜,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對台瞭解也不相同,他們的組織又相對鬆散,沒有完整能力迅速溝通並釋放訊息,看來有些反應是不夠準確的。
比方指引裡分類的第一類陸生,是指「過去14天曾有中國大陸湖北省之旅遊史或居住史者」,並非特指湖北陸生,陸生要求政府對未到過湖北的湖北籍陸生應按一般陸生處理,其實本來就是如此。
但陸生部分訴求有道理,政府可能也有參考修正的必要。比方說,《指引》是依陸生身份而非感染可能性,做出隔離指示,雖然是為了效率所致,但這產生了歧視疑慮,也可能有漏網之魚。
比方說,港澳地區也出現許多案例,當地來台學生、外籍生,甚至本地生,如果在疫情開始前後,於湖北省待了一陣子,這並不在《指引》管制範圍內。所以,《指引》應該擴大到所有學生均能適用範圍;其次,把管理責任交給學校,學校有這麼多立即資源可供應用嗎?《指引》內容甚至將檢疫者一人一室、提供餐飲、消毒照護等責任,由學校負責。
▲楊穎超指出,某間資源較多的國立大學,提出分批入境、兩三人一間的住宿規劃。(示意圖/翻攝中山大學網站)
筆者已知,某間擁有較多資源的國立大學提出分批入境、兩三人一間的住宿規劃,資源夠的國立大學如此,在私立學校平時多人一間的宿舍床位已吃緊的情況下,教育部會期望得到什麼結果?當然,教育部有說要提供必要之協助,但防疫如同作戰,分秒必爭,教育部實在應該更快拿出辦法才是。
危時節乃現,板蕩識人心。這次疫情突然爆發,在大陸傳染規模短短幾天內就超過SARS,這麼特別的事件看相關單位的反應,其實打破不少我們習以為常的迷思。
筆者比較在意的是,現在中華民國教育水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高的階段了,對岸富裕的程度也讓人想起「衣食足而後禮義興」的明訓。重視人權、明辨是非,對受苦的人多點耐心的文明表現,正在考驗兩岸教育的品質到哪裡。
已有台灣學生組織對陸生組織伸出友誼之手,希望未來也能在不受政治干擾的情況下好好合作,期待更多在兩岸享受著高品質教育的年輕人們,多多發揮同理心,一起在變動局勢下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