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暫時弱化中國實力 但更加穩固中共統治地位

▲林韋地指出,習近平1月7日談話重點,明示他實質對局勢的掌握。(圖/翻攝 新華視點)

● 林韋地/文青醫師,馬華作家,馬來西亞大將出版社董事,經營新加坡華文書店《草根書室》。

談一下中國和國際局勢。

中共官方近日發布了習近平的談話,基本上有兩個重點,一是習近平1月7日就知道和掌握整個疫情的發展,二是關於傳說中的《生物安全法》。

習近平的談話內容,基本上是明示他實質上對局勢的掌握。這次疫情有那麼瞬間,似乎稍稍地撼動了中共的統治,但中共很快就維穩成功,根本原因是病毒出了湖北,傳染力和致死率都大減。

同樣的病毒為什麼在湖北之內和之外的表現差這麼多,將成為一個超大謎團,同樣的病毒,在武漢的致死率是4.9%,湖北全境是3.1%(被武漢拉高,其他湖北城巿遠低於這個數字),湖北以外省份只有0.16%。

4.9%和0.16%是非常大的差異,單純用醫療體係崩潰解釋非常牽強,而且傳染力也有差,武漢剛開始時病毒很恐怖,至少一傳十,多至二十,但出了湖北只有一傳二或三人,當然這有可能是病毒經過傳播之後威力減弱(這現象在HIV也出現過,現在的HIV造成AIDS的能力低於二、三十年前,但HIV花了很久時間才弱化)。

但是否有人為因素,這個人為因素是意外還是蓄意,都是有待釐清。在正常的民主國家,這些一定都會被問責,但在中共治下,這將成為一個人類歷史上的謎團,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防疫助習辨識黨內威脅

從防疫的角度來說,武漢封城絕對是錯誤的政策,因此封城絕對有政治和經濟等其他因素考量。美國在意識到這個病毒殺傷不強之後,似乎也不再堅持派團隊到武漢這個疫情的中心和起源調查,中共成功地透過交出病毒基因序列維穩了對美關係。

時人都說習近平風格像毛澤東,這次透過神穩7天之後再次出現,習近平也成功將這次的疫情(偽?)危機化為一個引蛇出洞的百花齊放運動。

百花齊放運動是指在1950時代,老毛突然鼓勵知識分子勇敢提出批評和建言,結果一堆中國知識分子天真以為極權專政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要走向言論自由開放的時代,就聽老毛的跑出來大嗚大放,結果老毛在「引蛇出洞」之後,在反右和文革狠狠地鬥爭和坑殺了這些人。

同理,透過這次的疫情和神隱一個星期,習近平成功地辯識了,到底誰是他黨內的威脅,有哪些地方勢力不聽話有割據意識,和民間比較有反抗意識的人民是哪些(如美國隊長第二集裡九頭蛇的策略),只要認清了目標是誰,他和其領導的中共,隨時可以出手整肅,讓該消失的人消失。

▲林韋地指出,疫情助習辨識黨內威脅和民間有反抗意識的人。(圖/新華社)

防疫降低人民經濟期望

透過防疫,習帝也可以有效處理中國的經濟問題。本來中國已經陷入經濟成長停滯,貧富差距太大,階級流動減少,民心怨聲大起的危機。

但透過這次疫情,中共可以讓中國技術性的經濟衰退(就和人民說因為疫情所以經濟不好),降低人民的經濟期望,打擊過於膨脹的資本巿場。

防疫視同作戰,更給了中共國家機器動得厲害的正當性,可以指揮民企,甚至充公民間資本,打擊不識相的資產階級(識相的就藉做善事之名趕快把錢捐出來給黨國)。

這樣就完成了資本重分配的工作,中下階層有錢拿、有被賑災,就覺得中共好棒,更加維護黨國體制。同一時間將李文亮「忠烈祠化」捧為國家英雄,打擊異議言論,改洗一波正能量維穩文,宣揚國民團結的意識形態。

疫情前,中共本來被迫和美國川帝簽下喪權辱國條款。疫情一爆發,焦點完全被轉移沒人檢討,美國也怕疫情對中國的經濟傷害太大,如果中國崩了那超難收拾,所以減弱了對中國的打擊力道。

中共也透過對WHO的控制,逼出了美國川帝的單邊主義本質(美國完全不理會WHO,而且大幅削減了給WHO的撥款)。

▲林韋地認為,美國怕疫情對中國經濟傷害太大,減弱對中國的打擊力道。(圖/路透社)

各國疫情因應 劃分中美勢力延伸

美中兩大強權也藉由這次的疫情,劃出了兩國的全球勢力範圍,最早對中國封關或停航的國家,就是自主權比較強或比較親美的國家,包括台灣、澳洲、紐西蘭、新加坡、菲律賓、印尼、越南、中東各國、南亞各國。

日韓因為離中國最近,所以情況比較特殊。

韓國的文在寅​政府是左派,所以親中並不意外(朴槿惠雖然貪腐但是親美右派,其執政時對台灣比較有利,韓國的左右意識形態鬥爭可見《歷史課的攻防戰》,台灣八旗出版)。

日本的安倍則當然不是什麼大愛左派,安倍是個不折不扣的日本國族主義者,一直志在推動日本國法和憲法的正常化。但這次沒有對中國展示強硬態度,一方面是因為東京奧運,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家戰略考量。

▲林韋地認為,日本因為東京奧運和國家戰略考量等因素,沒有對中國展示強硬態度。(圖/路透)

在因為疫情,美國離亞洲更遠的當下,不好和中國太撕破臉。但日本民間有可能因為疫情擴散而出現仇中情緒,而這將和安倍等建制精英出現一些裂痕,日本政府如何因應有待觀察。

也有國家如柬埔寨,完全反其道而行,在此時大力擁抱中國,希望可以提升自己和中國的連結,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

馬來西亞始終沒有完全對中國封關,可見中共對馬來西亞的影響力,並沒有因為老馬上台而減弱,反而可能加強。老馬剛上台之初頻訪日本,希望和日本建立一南一北的同盟關係,以共同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日本明顯興趣缺缺,(馬來西亞國力太弱),所以老馬只好重回中國的懷抱。

馬來西亞在納吉執政時,曾經有一度和美國關係非常好,近乎建立如中東各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成為美國在伊斯蘭世界的盟友,但最終因為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司法部對1MDB事件的介入而破局,而轉而投向中國。

歐洲各國處理中美關係 出現分歧

歐洲各國在處理美中關係上明顯出現分歧,有些國家希望親美,有些國家希望在美中之間保持一個等距。

俄羅斯這個共產主義老大哥,第一時間就關閉了對中國的邊境。官方文件甚至發出消息說,這個病毒是人工合成。

俄羅斯不可能成為美帝的小老弟,比較希望扮演上個世紀冷戰時中國的角色,提供美國聯俄制中的選項,並趁機擴大自己在東歐的地盤和影響力。

▲林韋地指出,俄羅斯於疫情爆發時,第一時間關閉對中邊境,官方文件甚至發消息說,病毒是人工合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菲律賓動向 牽動美國第一島錬防線

美中兩帝應分別都對因病毒劃分出來的全球邊界滿意,唯一有些不明朗的地方在菲律賓,狂人杜特帝第一時間對中國封關,但也片面終止了與美國的《訪問部隊協議》(因為美國政府以侵犯人權為由,拒絕一位菲律賓國會議員的簽證),這個動作動搖了美國的第一島錬防線。

如果菲律賓投向中國,那第一島錬將出現重大缺口,台灣和新加坡(尤其後者)將被孤立,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將大增,因此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戰鬥群出現在巴士海峽,明示中共第一島錬還是美國的勢力範圍,警告中共勿輕舉妄動。

疫情過去之後,封關甚至斷航的亞洲各國勢必都得面對和中國恢復交流的政治難題。面對美國亞洲政策的不確定性,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留了一手,表示新加坡和美國是「安全夥伴」不是「盟友」,對中國封關是配合中國自己限制自己人民出國的政策。而且新加坡是重要的國際轉運站,有預防病毒經新加坡輸送到全世界的責任。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Roa Duterte)。(圖/路透)

疫情削弱台美在香港的影響力

習帝在這次疫情除了處理國內政治和經濟,維穩和打壓異議,同時也挽救了原本一敗塗地的對港和對台工作。

隨著疫情爆發,國家的邊界意識興起,一個多月前的港台共同體意識被切斷,台灣和美國在香港民間社會的影響力被削弱(因為無法提供什麼實質上的幫助)。

國際間對於香港問題的關注被疫情轉移,從去年時代革命到區議會選舉大勝的動能消散,醫護人員罷工行動一無所獲,而且最後一天罷工人數減少,因為病毒的弱化而逐漸失去了正當性。

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危機下,美國也不大可能改變香港關稅地位以要求中共讓步,這樣會更進一步衝擊世界的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預言,今年全球的GDP成長至少下修0.1到0.2%甚至更多,各國政府將為了各自國內的經濟抒困焦頭爛額(如韓國已經宣布經濟緊急狀態),沒有太多力氣再去關注香港和新疆問題。這使得香港在客觀上被吸入大陸,更中國化而不是國際化,更一國而非兩制。


▲林韋地認為,疫情使台灣社會內部的矛盾擴大,蔡英文一個多月前大勝的氣勢和國際影響力已經消散。(圖/記者李毓康攝)

疫情確立新冷戰格局

台灣方面,蔡英文一個多月前大勝的氣勢和國際影響力已經消散,中華民國被地方化,台灣社會的內部矛盾擴大,中共也成功挑起了台商和大陸人民對台灣政府的不滿(反之,「脫華入台」也更成為台灣社會的意識形態主流),紅統勢力將強力反撲。同一時間,隨著病毒而在世界各地興起對華人/黃種人的歧視,將使世界華人更加「心向祖國」。

結論是,這場疫情暫時弱化了中國的整體實力,但更加穩固了中共在中國和華文世界的統治/地位。除非出現什麼驚天動地的巨變,不然基本上也確立了新冷戰的格局,但這次的冷戰將比上次將加複雜,因為上世紀冷戰是意識形態之爭,這次還有人種的問題。

美國強力打擊華為的姿態來看,中國可能確實在部份科技上取得了暫時領先,有點類似上世紀時蘇聯首先將人送上太空而引起了美國內部的驚慌。美國預計將更少直接介入中國內部問題和地緣政治,會更將精力放在重新確保自己的科技領先地位。

三個星期前,我們以為這場疫情會讓中國離自由民主更近,今日回望,只是讓中國離自由民主更遠。

熱門點閱》

►【慕尼黑安全會議】美國為華為5G建設訓斥歐洲各國

►【新冠肺炎】台灣防疫優於日本有8點因素

►【撤僑包機】苦苓/我就是傳說中的小明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林韋地」臉書。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點此投稿,或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韋地專欄

林韋地專欄 林韋地

台灣季風帶文化創辦人、新加坡草根書室董事、馬來西亞大將出版社董事。創辦《季風帶》雜誌,作品包括詩集《倒敘》、小說《消失了你我的國》、《醫者》,散文集《於是》等。深信促進跨域相互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閱讀。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