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釐清蕾宏之戰中「自戀型人格障礙」

我們想讓你知道…醫護人員要保護病人的隱私是非常基本的倫理,不應該對媒體爆料,醫護也不應該去對病人做道德評斷,而是要理解其動機和精神健康並給予適當的幫助。

● 林韋地/新加坡醫師、作家

在蕾神之戰中,「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一詞很紅,但我覺得有幾個重要概念必須要釐清。

極端人格無法治療  需要周遭協助

Personality disorder(人格障礙)有很多種,但都是先天基因和環境因素造成,那是一種對社會上極端人格的定義,包括自戀型人格障礙在內,嚴格來說那不是一種「病」,而是比較接近「他就是這樣」,所以那是無法「治癒」的。簡單的比較就是,我們可以治好一個人的憂鬱或焦慮,但我們無法治好一個人的「人格」。

因此面對自戀型人格障礙者,重點是要如何當事人有自覺,讓其身邊的人可以找到建設性的方法幫助他,如透過心理治療來增進他的自信,改善社交關係和建立和他人健康的互動。因此輿論的態度不應該是「自戀型人格障礙者好可怕遇到趕快遠離」,如同任何其他精神健康的診斷,「自戀型人格障礙」不應該被污名化。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是種人格上的障礙,不該被汙名化。(圖/Pixabay)

(當然,在華人社會常常有另一個極端,就是有一堆人會自稱有XX症,然後就任意亂講話或傷害他人好像都不必負責,這也是不對的。)

醫護保護病人隱私是基本倫理

另外必須提醒的是,精神健康的診斷是個人非常私密的隱私,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實在是不宜私自公開他人的診斷來作為對當事人的攻擊。

▲作者指出,公開他人精神病診療並加以攻擊並不妥當。(圖/Pexels)

如同網傳Yumi在北京吞藥輕生,(我不知道這新聞真假),有醫護出來爆料細節說「覺得我們大夜班太閒了是嗎?」,這是非常不恰當的。醫護人員要保護病人的隱私是非常基本的倫理,不應該對媒體做此爆料,醫護也不應該去對病人做道德評斷,而是要理解其動機和精神健康並給予適當的幫助。

現在的媒體和社媒環境真的是很嗜血很不健康,我還是希望我們可以多討論知識,而不是去審判個案。

熱門點閱》

► 苦苓/這場大戰為什麼會一面倒?

► 洪雪珍/王力宏終回應卻是李靚蕾完勝!原因就出在這六點

► 朱宥勳/看完「李靚蕾IG發文」寫作安排 不如考學生寫分手信

► 洪雪珍/李靚蕾3篇發文近5億台幣 相信寫作的力量!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林韋地」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韋地專欄

林韋地專欄 林韋地

台灣季風帶文化創辦人、新加坡草根書室董事、馬來西亞大將出版社董事。創辦《季風帶》雜誌,作品包括詩集《倒敘》、小說《消失了你我的國》、《醫者》,散文集《於是》等。深信促進跨域相互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閱讀。

林韋地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