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昌/中小學如何防止群聚感染?有三點建議

● 張文昌/台北市教師會前理事長

2019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疫情隨著國內第一起死亡個案、無旅遊史之新增確診個案、日韓疫情擴散快速升溫。全國中小學即將於下週二(25日)開學,鑒於學校是形成群聚感染的高風險場所,家長、老師提心吊膽,教育主管機關與各校更是嚴陣以待,以下對校園防疫提出幾點建議:

一、 學生上學需要戴口罩

目前宣導戴口罩時機包括「出入醫院」、「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免疫較差者」,還包括「近距離、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人群」時應配戴口罩。

雖有「搭乘通氣量足夠的大眾運輸時,不需要戴口罩」的宣導說法,但一般民眾很容易會判斷捷運、公車、高鐵為「近距離、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人群」之場所,屬於應蓋口罩之場合,而非「搭乘通氣量足夠的大眾運輸工具」,觀察捷運上幾乎人人戴口罩即可知道。

▲員林國小為開學準備1萬5千個口罩防疫。張文昌建議,建議開學後應將目前配給藥局的兒童口罩,多數提供學校使用,使學生在上學期間都有口罩可使用。(圖/記者周宸亘攝)

即使自己沒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在潛伏期長達14天,且已發生無症狀、無旅遊史感染的前提下,如何知道距離不到一公尺的隔壁乘客是否帶有病毒?

同樣道理,學校學生來自各個不同家庭、各自接觸眾多不特定對象,同班幾十個同學在不大的教室空間當中密切接觸,應屬「近距離、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人群」之場所。學校即使無法強制,仍應鼓勵學生上學配戴口罩(另帶一個放在書包中備用)。

因此衍生問題為:買不到口罩的學生怎麼辦?七天四片夠嗎?更何況,年滿12歲學生(22日起改成13足歲)七天只能買兩片成人口罩,在各藥局每天定時排長龍、還不見得買得到成人口罩的狀況下,如何確保學生都有口罩?

雖教育部已準備645萬片口罩備用,但很可能在短期內用光,建議開學後應將目前配給藥局的兒童口罩,多數提供學校使用,使學生在上學期間都有口罩可使用;否則,對可能來自弱勢家庭、家中卻無法提供口罩的孩子而言,在學校即需面對多數有口罩同學異樣的眼光,形同另一種霸凌,孩子情何以堪?

▲張文昌指出,除測量體溫,校方亦須注意額外情形,因有學生會吃退燒藥暫時降低體溫。(圖/記者林悅翻攝)

二、除測量體溫 還需留意例外情形

目前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定調,額溫槍量測以37.5度為發燒標準,若為耳溫槍,則為38度。

多數學校要求家長每日上學前,為孩子自行測量體溫。然而,對部分家庭而言,體溫計並非生活必需品,上學前在家自行測量恐有困難。

到校之後,光測量體溫亦恐怕無法完全過濾有其他症狀者,更何況曾有學生因服用退燒藥,體溫暫時降到正常範圍的例子,學校教育人員與醫護專業人員仍須特別留意防範,否則恐將形成防疫漏洞。

▲張文昌提醒,若學校有人確診,其他接觸者將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人員經過疫情調查後,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學校也應同步被通知。(圖/記者湯興漢攝)

三、學校應掌握全校所有可能個案

學校作為防疫的重點,應使各校行政單位能夠掌握所有「有機會接觸病毒的個案」,除疫情指揮中心控管所有個案,一旦學校教職員工生有隔離、檢疫之必須,亦應同步彙整名單通知學校:

(一) 假期中曾至中港澳旅遊、轉機、或接觸史,需要隔離檢疫者。

(二) 若有「家長或同住家人」屬前者,也應通知學校。

(三) 依據「教育部公布停課標準後可能面臨問題及因應」中說明:「若學校有人確診,其他接觸者將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人員經過疫情調查後,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筆者建議學校也應同步被通知才對。

防疫視同作戰,未成年之中小學生更應列為優先保護、避免病毒傳染之對象,相信全國教育人員都不願看到任何一起校園感染的發生,並且願意付出最大努力維護學生安全與受教權益,僅提供以上意見作為相關單位之提醒與參考。

熱門點閱》

►中小學延後開學空轉兩周的省思

►楊智傑/居家檢疫者趴趴走公布姓名 全民獵巫?

►汪葛雷/看大法官解釋 台商要回家 政府不要擋!

►台灣防疫優於日本有8點因素

►蔡依橙/日本為什麼一直堅持佛系防疫?臺灣為何一直堅持作戰防疫?差別那麼大?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點此投稿,或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