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化學兵支援防疫、消毒作業。(圖/軍聞社提供)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儘管上周美國股市已下跌,本周一剛開盤不久,紐約證交所就大跌到觸動熔斷機制。如果從二月道瓊指數最高點算起,已經下跌20%,到達23553點,這個數字有個對照,兩年前的3月22日川普開啟美中貿易戰,當天下跌七百多點,收在23958點。川普執政後的經濟惡化,該來的終於來了,而不該來的也來了。
我不敢說,我對股市變化有什麼專業看法,對於美股從金融海嘯復甦以來,從2009年3月的七千點能漲到兩萬點,一直無法理解,更不能預測現今的下跌。不過,景氣循環是市場正常變化,就算貨幣政策灌入大量資金,供需調整終究會發生,因此我通常相信專家們「居高思危」的警告。
殘酷的現實是,股市大跌總會發生在大家沒想到的時刻。然而,這次股災的嚴重性,就在於不應該完全沒想到。周一美股大跌,除石油輸出國組織談判破裂,油價崩跌外;更關鍵的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從武漢爆發警訊以來已兩個月,二月已封城,美股卻仍上漲,股市反應竟和美國政府防疫措施一樣慢,實在令人意外。
照理說,從美中貿易戰開打,產業界就應該有調整供應鏈準備,可是中國春節後的延後復工,竟然還是對世界各國帶來衝擊。當然,更嚴重的還是消費需求衰退。不僅旅行、購物減少,疫情的不確定是壓抑需求支出的更大力量。台股雖然沒美股那麼誇張,但也是災難一場,這段時間投資人受傷,百業蕭條恐難避免。各方壓力與期待下,政府必然會提出紓困措施,問題是有用嗎?該怎麼做?
▲如果疫情惡化、國際景氣更糟,失業潮恐將出現。(圖/記者湯興漢攝)
國外疫情還在繼續擴大之際,經濟受到衝擊並未明朗,要說哪種政策可以奏效,實在很難;不過我們可以判斷一些常用的價格補貼政策,效果應該不大。國際油價大跌,理應反映於物價下降,如今卻無人樂觀看待,原因是大家知道癥結不在價格。上周美國聯準會緊急降息兩碼,市場反應不佳,也證明在資金已寬鬆時,減少利息成本的功用不大。
長時間以來,貨幣寬鬆帶來資金行情可能已造成國人寄望印鈔救市。務實地看,資金對產業紓困應該還是會有作用,不過時機很重要,利息處於低水平,央行一定懂得錢要用在刀口上。
如果疫情惡化、國際景氣更糟,政府可能需考慮所得補貼政策。首先,防疫隔離措施已影響不少個人與家庭生計。接下來許多受衝擊企業將面臨是否裁員或能否繼續經營考驗。再來失業恐怕勢必出現。從疫情爆發以來,經常聽到政府官員說,防疫如同作戰,希望他們不要輕忽了另外一個戰場。
隨著各國為因應疫情,限制跨境旅行或甚至封鎖邊界,可想而知這次事件會造成世人對全球化的發展有新的體會。我想起年輕時看過的一本書,當時中文書名譯為「美麗新世界」,不過原文是Brave New World,Brave是勇敢的意思。全球化透過科技進步與市場擴大帶來繁榮,拉近世界的距離,不過也引起恐怖攻擊、氣候變異與疫病傳播。這場災難終會過去,結束之後,防疫經驗應該讓我們更勇敢面對未來,而不是退縮封閉。
熱門推薦》
●本文獲得作者授權轉載,原刊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