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全車有超過九成五以上的零件是MIT台灣製造。(圖/張楨彬提供)
●張楨彬/立信輪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會員
我二十九歲時投入機車產業,迄今在業界將近30年,2015年,我觀察到市面上新出的電動機車,跟我過去所接觸的燃油機車很不一樣,創新精緻的形象吸引我積極了解,2016年,我正式加盟電動機車產業,從銷售傳統機車轉而投入電動機車市場,當時燃油車市場競爭大、銷售面臨瓶頸,我們帶著公司股東、旗下機車行的期待投入,轉換過程並不像外界想像中困難,反而全數股東都非常支持這個方向。
最主要影響我轉入電動機車產業的關鍵是:我們終究得面臨下一代的傳承問題。傳統思維中,機車維修人員是俗稱的「黑手」,很多機車行一代,其實不太願意二代接手這個事業,甚至我們到學校徵才時,老師說大部分家長希望學生往汽車產業發展,因為相較於機車產業更受到尊重。
傳統機車行環境較髒亂、銷售成績拚的是誰的贈品多,電動機車產業卻相當吸引年輕人,除了環保、服務創新,更重要的是未來性。門市常可看到一家人來看車,小朋友進門市就跑到展示車上按來按去,產品吸睛,連小孩子都喜歡。可是你去傳統車行,如果跑到機車上,老闆可能把你趕下來,因為機車行環境雜亂,維修工具擺得到處都是,對孩子來說太危險了。
今年電動機車補助大幅減少,對我們第一線人員來說確實影響很大!雖然消費者已經慢慢知道,當市場越來越健全,補助會越來越少,不過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政府還是必須持續加強推動電動機車,機車產業需要升級外,台灣機車的移動汙染源佔比是很大的,電動機車也還沒有到達一定規模。更令我納悶的是,今年電動機車補助變少,環保署反而對高污染的傳統油車作補助,這是蠻奇怪的事,全球只有台灣這樣做。
▲台灣機車多,排放的廢氣對環境影響也大。(圖/張楨彬提供)
尤其,移動污染源對環境影響污染很大,特別是很多機車,排放根本不合格,只要到熟識的車行,拜託老闆幫忙「調一下」,機車排氣就可以通過檢測。我今天站出來呼籲,希望所有同業不要再做這種事情,讓高污染的車輛不要再上路,在現實面,讓定檢站回歸正常化。不要都為了賺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把全民的健康都賠進去。
幾十年來,政府砸了不少錢推動電動機車發展,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讓我們這些傳統機車行覺得充滿希望。其實電動機車並不是新產品,過去政府一直在扶持機車產業研發電車,以期跟上國際環保趨勢。因此,以前在某傳統車廠經銷時我們就有電動車,但是主管說,電動車只是為了配合政府做出來的,做多少輛才可以拿到政府補助,不用努力賣,有賣就好。結果車子沒人要,都流到尾牙摸彩去了,最後尾牙摸彩也沒人感興趣,經銷商一年要認購兩台,兩台就是放在那邊壞掉。
面對轉型,有人願意升級,也有人滿足現狀,不願意改變。有人說傳統產業關係到許多家庭 生計,不只是機車行,也包含零配件廠商等。但事實上,傳統油車的零配件製造大多已經外移到中國與東南亞,反而電動機車全車有超過九成五以上的零件是MIT台灣製造,未來,電動機車可以創造符合下一代需求的更多工作機會。
第一次認識Gogoro電動機車時,我就覺得我不可能再回到油車的市場。沒想到機車可以像是iphone裝了兩顆輪子,有無限想像空間與發展的可能。經營了這麼久的機車行,很少看到全家人出來賞車,但現在我們常在門市看到三代同堂,因為大家都想看機車為什麼可以做成這樣!電動機車的趨勢是不可逆的,只是大家願不願意承認罷了。
新聞報導說,很多油車廠不滿政府偏愛電動機車,在我看來,既得利益者永遠會認為要把持所擁有的一切,最終重點還是產品是否符合市場的趨勢與需求。我過去經營傳統機車行,想跟所有機車行同業分享,只要我們勇敢去改變,就不會被排拒在產業升級之外,怕的是你不願意踏出這一步,到最後一定會被淘汰掉。我希望留給下一代是很乾淨、清新的機車行,裡面可以放冷氣、沒有油煙味,更不是黑黑臭臭的,而是像電動機車行一樣很乾淨,這樣才是我們能留給二代傳承的良好環境和產業典範。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