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信昌/台積電東亞IC生產鏈的鏈結綜效必暫時止歇 經濟決策自主被地緣政治和選舉污名

我們想讓你知道…各國交相拉攏與政府之間的惡意競爭,其所衍生出的短線投資,以及既有設備投資的過早淘汰,極可能只是得不償失的重複投資與新一輪價格破壞戰的市場分食。

●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眼前國際企業主的經營難度頗高,因著晚近地緣政治的對抗和蠱惑民粹的選舉操弄,已然波及全球貿易體系的常規運作,特別是在生產供應鏈的區位落腳、鏈結綜效與分工效率上。

當然,意外驚喜也有的,根據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將邀集台積電和英特爾等國際級大廠,到當地投資生產。

USMCA:享免稅優惠 需滿足在地成分+敘薪水準

譬如北美自美協議2.0(USMCA)的推出,不僅提高要求北美區內的自製率,到七成五的在地成分;進一步更規範廠商生產線上,有四成以上的員工薪資必須在16美元或更高。

今年七月一日起USMCA正式實施,只有滿足在地成分和員工敘薪水準,才能享有區內移轉的免稅優惠;否則就必須改繳交關稅,甚或要繳交高昂的行政罰金,藉此來限縮落腳在墨西哥境內的加工生產

職是之故,於總統川普催促下所承諾過的在美國汽車廠投資,多數廠商只能以不變來應萬變;根據新聞周刊的報導,包括本田汽車在內,都將以提高墨西哥工人薪資三倍,同時搭配生產線的自動化輔助,來確保投資的回收可能。

至於豐田汽車已完成總額約一百三十億美元的建廠案,泰半是在歐巴馬任上即已提出的計畫。

▲ 學者指出,對於川普承諾過的美國汽車廠投資,多數廠商只能以不變應萬變。(圖/路透社)

華為佔台積電營收15% 美中對峙停止供貨

至於確認將在兩個月之後,就不對華為做供貨的台積電,其上半年營收約二百一十億美元;根據公司的獲利報告,華為佔其營收的一成五。

如今則因著中、美兩強的對峙,台積電曾經高度享有在東亞IC生產鏈的鏈結綜效,勢必要暫時止歇。往下到美國,甚或是日本的擴廠投資,如何有效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重要的是,如何取得其在尖端應用晶片,少量代工的高報酬則最為關鍵。

▲ 因美中對峙,台積電日後到美日擴廠,能如何有效獲得當地政府支持?(圖/路透社)

英國脫歐談判將破滅?

而英國的脫歐談判,眼看著八月底線即將來到,迄今傳出的消息卻是破滅的可能性偏高。首相強生於染上新冠肺炎的當時,還曾信誓旦旦要力促談判讓利;如今一改其要讓雙方大和解的態度。

雙方爭論不休的,主要在是否開放英國的經濟漁區,給歐盟漁民捕魚(類似於七零年代的鱈魚戰爭)?是否遵從對企業補貼的歐盟規範?以及未來的貿易紛爭,是否繼續交由歐盟法院來做管轄?

首相強生樂觀的認為,硬脫歐之後的關稅負擔和漁民權益受損,歐盟會吃不消。

誠然,英國與歐盟的貿易一向入超;一旦對歐盟的進口加徵關稅,就關稅收入看,確實有帳上的「獲利」。但這樣的顢頇而不能顧全大局,操弄起民粹確實有用;而歐盟的殺手鐧,則是拒絕倫敦繼續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

▲ 學者指出,若英國對歐盟進口加徵關稅,歐盟也能拒絕倫敦做金融中心。(圖/達志)

未來的雙方糾纏,恐怕沒完沒了;鹿死誰手雖未可知,但精心的全球布局與專業分工的過往效率,終將要摔落的

應變最積極的日本NISSAN汽車公司,在啟動脫歐的第一時間,及著手評估遷離英國的可能方案;如今更決定,其在海外設廠的生產都減少三成。透過外交照會和與英國談判中的自貿協議,NISSAN汽車希望爭取到對歐盟出口的零關稅,至少要能有在產品標準與跨境銷售的明確性。

經濟決策自主 被地緣政治和選舉污名

綜觀看來,經濟放權的決策自主和跨國生產佈局的利潤探索,正不斷被地緣政治和選舉議題,操弄汙名化和扣帽子。

誠然,已開發國家的消費市場與就業創造,透過基礎建設和再工業化投資,看似機會滿滿,能解決失業、所得不均與階層循流的停滯恐慌。

但以上的分析和討論當中,全球生產鏈的裂解與異地重製,因為成本高昂而難以大步進行;遑論是補貼政治與行政威逼之下的虛意配合,更會破壞供應穩定和管理階層的專業判斷。

因著各國交相拉攏與政府之間的惡意競爭,其所衍生出的短線投資,以及既有設備投資的過早淘汰,極可能只是得不償失的重複投資與新一輪價格破壞戰的市場分食。

► Her和她 女孩想要的都在這

熱門點閱》

► 美中新冷戰》沈榮欽/台股大漲肇因「新冷戰」 台灣曾是美蘇冷戰受益者

► 美中新冷戰》趙春山/美國化憤怒為行動 蓬佩奧吹響「新冷戰」號角

► 蔡錫勳/後安倍時代:第二波疫情、南海紛爭 安倍如何接招?

► 出現疑似本土案例!醫師:台灣被疫情海嘯包圍 境管要更嚴格!

●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