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隅/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台灣人不要拿拜登自己嚇自己
來講個大逆風的,最近看到很多媒體都在討論拜登兒子的事件,令我比較驚訝的是有一些學者也跳進去了。
其實要問的問題很簡單:大家覺得FBI是可信任的嗎?如果覺得FBI可以信任,那就讓子彈飛一會兒也不遲吧!
四年前希拉蕊「電郵門」沸沸揚揚,但當時不斷講說一定要把希拉蕊關到監獄的川普,第一任期已經來到尾聲,她連被起訴都沒有。
當時FBI是在選前高調宣布要啟動調查(別忘了當時還是民主黨執政),也的確重創她的選情,然而這次是在共和黨執政之下,FBI僅出面表示:目前沒有俄國介入的相關資訊,其他方面無可奉告。
FBI的態度差異這麼大,大家應該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這次就連親共和黨的Fox News都沒有窮追猛打,因為他們認為目前缺乏拜登涉入其中的直接證據。
先前還報導說,共和黨內部都覺得殺傷力不足,實際看一下,我很少看到有任何國會議員候選人拿這個出來猛打的。
▲ 近日拜登的兒子杭特(Hunter Biden),被爆電郵門醜聞。(圖/路透)
認定拜登或民主黨很有問題的人們,打民主黨不遺餘力的Fox News總該看看吧?
《紐約郵報》的報導記者則是拒絕署名,在這種狀況下,美國主流媒體拚命去追說,到底硬碟內容是不是真的?但沒有一家媒體有辦法證實說,有任何超出先前參院調查報告內容的證據出現。
再加上目前爆料者都是川普身邊的人,因此主流媒體對此事件牽涉拜登本人的程度存疑,這是非常正常的事。
註:Fox News沒有猛打硬碟,但報導了新的人證。10/21 Tony Bobulinsk出來爆料指稱電郵內容是真的,這後續肯定會繼續發酵。然而,在Bobulinsk出來發聲明「之前」,其實各種爆料都沒有超出先前參院調查報告的內容。
以上並不是要說拜登本人就一定清白,或是在幫他兒子辯護。但大家想想看,我們不可能比美國司法機構還要厲害,不是嗎?
我們也不可能比參議院的調查還要知道實際狀況,不是嗎?媒體再怎麼報導或再怎麼不報導,都不會影響FBI的調查,對吧!
只是現在各種陰謀論實在是有點過頭了,有些人甚至去質疑事實查核機構,認為「只要沒罵拜登兒子,就是民主黨幫兇」,這個實在跳太快了。
而且,一場美國大選,台灣人付出的代價是去質疑媒體、質疑事實查核組織,甚至是質疑許多專家在談的美國政治決策模式。
很多人似乎是覺得,任何爆料都要直接相信,然後美國政治已經徹底要完蛋了。
只要一個人就足以破壞所有制度,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我們可以去討論說,新聞媒體和社群媒體在選舉當中扮演的角色,這次臉書和推特的確是反應過度,而且非常不妥。但大家也不要忘記,先前2016選舉時,就是因為假資訊滿天飛,然後他們雙手一攤說不知道怎麼處理,因此一群CEO被叫去國會訓了好幾翻。
但很顯然四年過去,社群媒體巨頭還是不知道怎麼樣處理這樣的選舉議題。
現在實在太多陰謀論了…這其實不是好現象。
▲ 學者指出,臉書和推特等社群巨頭,仍不知道如何處理選舉議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另外,我們看到拜登投書《世界日報》,上面說要加強跟台灣的關係之類的,先別相信他說的話,也別急著說這一定是選舉語言。
這件事情我認為是要這樣解讀:
這代表有亞裔(甚至台裔)團體打入了他的決策圈,並且實質地影響到外交政策討論走向。
其實像先前民主黨黨綱當中刪掉一中政策字樣,還有加入友台的文字,這些都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啊!
代表我們的外交人員們、還有許多熟悉台美關係的人在努力著,我們當然樂見這樣的發展方向。
就算退萬步言,這樣的投書內容真的是講講好聽而已的選舉語言,能讓不同陣營的人都多講一點對台灣有利的選舉語言,也是台灣需要的。
最後再打個預防針,以免有人要說我川黑或挺民主黨。
寫這篇不是要挺誰或為誰辯護(而且已經講過滿多次,我不喜歡民主黨也不喜歡拜登,而且我非常同意川普政府對中國的各種強硬政策),只是想提醒大家: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朋友沒有在嫌多的,台灣當然是必須要爭取最多人的支持。
現在很多人斬釘截鐵說民主黨選上,台灣就要完蛋了,但假設真的選上呢?
就算不是這次,難道美國都不會發生政黨輪替?
▲ 學者推測,有亞裔(甚至台裔)團體打入拜登的決策圈。(圖/路透)
重覆一次:
我不喜歡民主黨也不喜歡拜登,我非常同意川普政府對中國的各種強硬政策。
我認為民主黨抗中程度和手段令人存疑,但不如來討論台灣的因應之道比較實際,因為我們真的無法影響這些國內紛爭、司法上的爭議呀!
我們要表達對哪一邊的支持當然是可以的,但真的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PS:還是要強調一下,我沒有要教訓誰對誰錯的問題,我也不認為我講的就一定是對的,只是要表達一點小小的建議。
熱門點閱》
► 美選辯論速記/拜登打破失言刻板印象 川普修正搶話形象有利好感度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陳方隅」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拜登投書《世界日報》,我這樣解讀:有亞裔(甚至台裔)團體打入他的決策圈,並實質影響外交政策討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