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中國多次報復美國軍火商 究竟是「制裁」還是「自嗨」?

我們想讓你知道…國際間經濟制裁通常分為兩種手段:不買與不賣。當中國就不買或是不賣都無法使力時,中國所謂「口頭制裁」實屬枉然。

●文/軍事家

10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為維護國家利益,中國決定對台軍售的洛克希德、波音防衛、雷神等美國企業,以及涉及對台軍售的相關個人與實體實施制裁。

沒有往來那有制裁?

先前中國也曾就美國對台軍售而對美商做出制裁,例如2019年7月,美國通過22億美元對台軍售後(M1A2戰車與刺針飛彈),中國外交部就宣佈對美國廠商制裁,包括雷神(Raytheon)、奧許卡許(Oshkosh)、通用動力(GD)與英國航太(BAE)等廠商;但迄今已經超過一年,這些廠商依舊存在、業務量與交貨時程也未受影響。

▲銷售愛國者飛彈給台灣的雷神公司也在這波被中國制裁的廠商名單中。(圖/Raytheon)

10月21日,美國又宣佈對台三項總價值18.1億美元的軍售,包含遠程陸攻飛彈、F-16戰機偵照莢艙、高機動性能多管火箭等;為此中國外交部又宣稱將制裁雷神、波音與洛馬三家廠商。

國際間經濟制裁通常分為兩種手段:不買與不賣。

上述這些軍火商基本上不會出售武器給中國,即使在1970年代中期以後中美關係交好時亦然,如果說台灣軍事裝備大部份取自俄羅斯,而中國因此對俄羅斯廠商採取不買的政策時,例如停止採購S400防空飛彈,此時的制裁效力會較大。

其次是中國也不賣武器給美國或是台灣,在不買或是不賣都無法使力的時候,這些口頭制裁實屬枉然。

▲因新冠肺炎肆虐,民航業界的業務量與交機數大幅度萎縮。(圖/Boeing)

後續有評論指出,這些廠商在中國還是有業務的,例如洛馬在中國南部沿海建造的10兆瓦小型熱能轉換站、核子反應爐冷卻劑系統,上海塞考斯基公司也佔了49%的股份;雷神公司銷售的發動機與電梯;波音公司的客機等等。但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以軍火業為銷售大宗,民用收入基本上即使受到制裁其影響面也不大,例如波音公司近年銷往中國的民航機數不多,加上新冠肺炎重創航空業,因此制裁不制裁並不是很重要;而上述算是民間類的制裁清單,若果真實施制裁對中國企業也是傷害。

停止供應稀土 中國玩真的?

由於上述諸多中國方面無法解釋的原因,有評論指出中國或許會停止稀土的供應當作制裁手段,這主要來自於稀土的稀有性。

▲現代許多武器系統都要用到稀土,從戰機到戰車上都可以看得到。(圖/USAF)

中國稀土出口佔全球產出的95%,美國稀土的供應又有80%來自中國,從汽車零件到武器裝備的製造過程中,都需要17種關鍵的稀土原料,美國這方面的需求將完全受中國主宰,用稀土當作經濟制裁的武器可謂相當有用。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於1992年就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的說法更是驗證了這種戰略資源的重要性。

用稀土斷供作為手段出現於2010年中日衝突,當時中日兩國於釣魚台主權衝突加劇,中國就曾威脅限制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後續日本、美國與歐盟在世貿發起申訴對中國施壓,阻止相關的限制。中國這次想以稀土供應當作制裁美國軍火商的作法,事實上早在2019年美國加強對華為的制裁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於5月25日視導江西的稀土產地看出,當時外界就揣測中國可能以稀土斷供當作反擊,然而後續發展卻是孟晚舟事件延宕了一年。

▲中國官方立場是反對一切的美國對台軍售,近期則是揚言要制裁美國軍火商。(圖/中國外交部)

若稀土真的那樣稀少,中國應當早於2019年就停止對美國售台武器的廠商實施斷供,不會拖延到2020年11月,之所以未曾使用或許跟稀土不是那樣稀有有關。早於2006年中國開始對稀土出口實施配額制度後,全球稀土需求量大增導致價格上漲,促使全球各國紛紛尋求對策因應中國的出口壟斷。

美國是於2011年重啟一座封閉的稀土礦坑再做開採,先前因為環保災難導致礦坑關閉,後續又因稀土價格高漲而開採。同時美國也加速稀土的相關研究、研發重新回收與重新使用稀土的方法,分散進口等措施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先前之所以中國稀土佔美國進口大多數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沒有全部開採!中、美、俄、印、澳五國分佔稀土分佈量的五大國,據統計若將美國87座礦坑開採,將可滿足全世界稀土礦280年的商業性需求。如果這項科學統計是正確的,那稀土斷供就比較難成為中國對外威脅的選項。

▲美國也是稀土蘊藏的大國,先前因環保因素而關閉了相關的礦場未開採。(圖/MP Material)

稀土斷供 宣傳大於實質

既然中國不向這幾家美國軍火商採購武器、美國也不會賣武器給中國,而稀土斷供也無法成為致命的外交威脅手段時,近期報導中國要制裁美國軍火商的新聞,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新聞宣傳因素;是因為民主國家的新聞本質是追求真相,而某些國家的官方媒體卻負有宣傳的義務。

對中國政府來說,後續是否真的制裁美國軍火商並不重要,重點很可能在於2020年即將過完,年底須有新聞產出以示國內民眾,彰顯政府有效的外交作為。揚言制裁沒有多少業務往來的外國軍火商,後續其真實性與落實度為何,恐怕不是中國所在意的。

熱門點閱》

► 黃竣民/兵役「公平性」需靠放寬體位標準救?

► 林廷輝/山東號台海趴趴走 是「猛虎出柙」還是「困獸之鬥」?

► 航母殺手下水》張誠/小而美火力強 論「沱江艦」在護衛台海角色

► 宋兆文/山東艦穿台不足為懼

► 王志鵬/呂秀蓮憂美麗島成「軍艦島」 投資軍備倒不如投資「和平」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 聽Podcast每週五聽【譚兵讀武】聊歷史看兩岸
Apple:https://apple.co/3ibJl8F
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軍事家專欄

軍事家專欄 軍事家

《全球防衛雜誌》創刊於1984年8月,到今天已經有36年的歷史,是台灣最具影響力,內容資料世界同步,發行量最大的民間軍事媒體。作為台灣社會重要的媒體資產,《全球防衛雜誌》的企業使命,是以媒體的影響力,推動國防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