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家/絆索部隊的實踐 駐台美軍重現?

我們想讓你知道…絆索部隊若是人數過多還是武器太強的話,反而會讓受援國有恃無恐,進而在未來採取較為挑釁(Provocative)的軍事外交政策,而這是美國所不樂見的,美國最希望維持兩岸現勢與均勢。

美國,美軍,戰略模糊,戰略清晰,駐韓美軍,絆索部隊,駐日美軍,外交政策

▲俄羅斯軍力雖然大不如前,但在加里寧格勒與列寧格勒地區,俄羅斯卻可集結眾多戰甲車,可於短時間內攻擊並進佔波羅的海三國。(圖/Russia MoD)

● 文/軍事家

美國陸軍時報6月曾有一篇報導,部份美國智庫學者認為,若美國未來想抗衡中國,必須放棄現有的戰略模糊政策(Ambiguity),同時在台灣進駐1個裝甲戰鬥旅(ABCT),以絆索部隊(Tripwire Force)的概念展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同時也能彰顯美國印太戰略確實被執行;由於這牽涉到美國在台駐軍與印太承諾,因此引起軍事圈諸多議論。

21世紀的絆索部隊

在美國總統大選底定後,外界就質疑美國新政府會對中國遂行戰略清晰還是戰略模糊,這期間由於中國大量部署反艦飛彈,讓外界質疑若危機時期要靠海軍的緩慢馳援將緩不濟急,不如比照駐韓美軍將陸軍部署在台灣;美國陸軍與其他智庫並非首次這樣立論,早在2021年1月《國家利益》雜誌就有文章提出台灣的絆索部隊;美國陸軍《軍事評論》甚至於2020年9月,提出在台灣部署4個裝甲師的立論。

目前美國絆索部隊理論的實踐,最成功的就是駐韓美軍,這28,500名駐軍維持了自1950年代以來的南北韓和平;歐洲方面則是以冷戰時期的西柏林為代表,駐西柏林美軍不過12,000人,卻要控管近90萬居民與對抗臨戰時期,東德可能動員的12個師,這些駐軍維持了自1948年到柏林圍牆倒塌前的和平。

北約目前也是在波羅的海三小國維持這類絆索部隊策略。2016年北約在增強前緣戰略(EFP)下,於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部署4個加強機步營,與配屬的其他部隊相加約略4,500人。

美國,美軍,戰略模糊,戰略清晰,駐韓美軍,絆索部隊,駐日美軍,外交政策

▲在北約前緣戰略下,北約成員國派遣重裝部隊輪駐波羅的海三小國,當作是絆索部隊。(圖/NATO)

但根據蘭德智庫估計,俄羅斯若從飛地加里寧格勒進攻的話,俄軍將於開戰後60小時內占領里加與塔林,這將引發北約4萬名部隊的反擊!但絆索部隊也有失敗的案例,例如1993年摩加迪休攻擊事件,美軍傷亡極小但還是遭到軍閥攻擊;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也被視為是絆索部隊失敗的案例。

絆索部隊立論缺陷與台海現實

西柏林與南韓絆索部隊之所以成功主要在於背後有美國強大的核子嚇阻力,也就是傳統武力在前、核子武力在後,但核子嚇阻戰略的前提是,受援國對美國的利益大到美軍想動用核武;但對索馬利亞軍閥或1982年的阿根廷政府來說,他們並不相信美國與英國會動用核武,因此絆索部隊理論無法實踐。

隨著傳統武器進步、精確導引與火力強化,過往寄望絆索部隊雖然人數少但總能抵擋一陣子的想法將不復存,也就是對手會以強大的傳統武力攻擊,造成既定事實(Fait Accompli)讓當地國或美軍沒有時間動員與調動兵力,到後面演變成切香腸戰術(Salami Tactic),一點一滴侵占;因此絆索部隊的第一個命題就是,這些部隊將會在史詩般的抵抗後被犧牲。

絆索部隊的規模

若絆索部隊規模太小則容易被攻擊國殲滅,同時也會被外界認為美軍是可以被攻擊的,後續美軍若不以大規模部隊介入則會失去威信,但若要動員大部隊又缺乏動員運輸所需的時間。因此絆索部隊人數通常得大到能改變區域性的權力平衡(BOP),讓潛在國不敢蠢動。

除美國駐軍所衍生的當地刑民事、環保問題外,進駐美軍費用誰來支付是另一個問題。以駐韓美軍費用來說,28,500名駐軍先前川普政府索價50億美元,後續降為13億美元,這對當地國來說是一大筆費用,絕非當地國評論家一句歡迎美國駐軍、共抗強敵的評論能解決。

軍種反對

過往,海島防禦的長程打擊火力與載具都得靠海、空軍,陸軍研發遠程精確飛彈主要在爭奪資源,這種看法以美國全球打擊司令部(AFGSC)為最,美國陸軍不能只算空軍在第二島鏈有幾架轟炸機,以及獲得類似高機動多管火箭(HIMARS)後,就因此提高地面部隊的戰略價值;陸軍則反駁,不論是陸軍或是陸戰隊協助佔領周邊島礁或發射陸攻飛彈,都是軍種間的戰力互補。

美國,美軍,戰略模糊,戰略清晰,駐韓美軍,絆索部隊,駐日美軍,外交政策

▲許多美國軍事評論認為,陸軍獲得許多射程長的高精準武器後,開始思索相關的戰術、戰法,這是美國其他軍種所不樂見的。(圖/USNI)

外交政策考量

絆索部隊若是人數過多還是武器太強的話,反而會讓受援國有恃無恐,進而在未來採取較為挑釁(Provocative)的軍事外交政策,而這是美國所不樂見的,美國最希望維持兩岸現勢與均勢;總的來說,美國會從全球戰略來思考,對於真正的弱小國家,例如波羅的海三國,就配置4個加強營,但對於還有自保能力、甚至是有能力去攻擊的國家則採取不同的策略,例如美國對台灣與以色列就以軍售來奧援。

美國,美軍,戰略模糊,戰略清晰,駐韓美軍,絆索部隊,駐日美軍,外交政策

▲在波羅的海空中警察巡邏任務的代名下,這三國的空域防衛也是由北約成員國輪值,這是北約集體安全的具體實踐。(圖/NATO)

過往在1955年後,美軍確實於台灣駐軍約略3萬名,但隨著1979年與中國建交並撤離駐軍後,這40年間都以軍售方式增強台灣軍事實力,但卻在日、韓兩國維持駐軍,若要改變美軍事戰略思想,以絆索部隊方式來替代,短期間恐無法實現。

熱門點閱》

► 林忠正/基於國家利益 美國能不協助台灣抗中?

► 鍾文榮/沒了中元節商機 超級市場與零售量販業還「兩枝獨秀」?

► 蘇雋義/2020東京奧運充滿驚喜 全是媒體「戈培爾效應」惹的禍?

► 嚴震生/奧運團結台灣、分裂美國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全球防衛雜誌》。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軍事家專欄

軍事家專欄 軍事家

《全球防衛雜誌》創刊於1984年8月,到今天已經有36年的歷史,是台灣最具影響力,內容資料世界同步,發行量最大的民間軍事媒體。作為台灣社會重要的媒體資產,《全球防衛雜誌》的企業使命,是以媒體的影響力,推動國防專..

軍事家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