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院示警,共軍對台認知作戰為「無硝煙戰爭」。(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現職專欄作者。
國防安全研究院去年底發布了一份「2020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強調中共正在進行一場的「認知作戰」,在灰色地帶進行隱蔽性高的假訊息攻擊,擾亂敵人的社會民心,消耗民主社會資源,這是一場無硝煙戰爭,需嚴加防衛。
學者專家們研究得縝密而深入,但實在有點簡單複雜化。利用民主雜音進行擾亂攻擊,雅典時代就經歷過了,帕里克利斯,就是發表著名「葬禮演說」的那位雅典領導人,一邊治國,一邊打仗,還要一邊跑法院為自己辯護。
認知作戰 台灣選戰操盤手不陌生
到近代,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不斷更新演示認知作戰的技術與規模。二戰後進入冷戰時代,法國巴黎馬上有一大群左派,頭帶和平鴿上街頭反戰遊行,轉頭幫史達林慶祝70歲生日。
現在的全球性網路攻擊雖然技術翻新,數量龐大,作戰方式與邏輯卻與前人大同小異,群眾迷信程度早已不如當年,更被多年來各方假訊息與詐騙集團訓練有成,早有相當免疫力。
對長期在台灣政治圈打滾的筆者而言,「認知作戰」就是文宣單位的日常,更是選戰的必然,對於認知作戰,台灣各家主要選戰操盤手一點都不陌生。
▲ 吳崑玉指出,「認知作戰」是文宣單位的日常。圖為邱顯智曝光網軍操作模式。(圖/翻攝自Facebook/邱顯智)
認知作戰施力點:主事者心志
講白了,認知作戰就是選舉負面文宣的全球版。無法君子之爭辯證事理,就打你的私德醜聞;候選人沒洞,幕僚家人總有,斷其手腳。若真無醜聞,便散彈打鳥,逢X必反,糾集不滿,抗議鬧事,反正「恨有連結性」,聯合次要敵人圍毆主要敵人也是戰術所需,期能盧到對手煩不勝煩,怒火外露,開始犯錯或對抗,出現破綻,惹人厭惡,最後一槍斃命。
所以,認知作戰真正的施力點,不是敵人宣傳的音量,而是主事者自身的心志。如果行得正站得直,自身不動搖不動氣,什麼攻擊都沒有用。失敗多半來自身的恐懼與憤怒,甚至因為政治中難免有不可告人之事,自己本就以假打假,於是辯護之詞破洞百出,自不耐打。
孫子說:「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擄,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翻成白話文,就是電影「讓子彈飛」裡頭的老六,為了自證清白,用碗涼粉便逼他切腹,廉潔可辱。
▲ 吳崑玉指出,認知作戰真正的施力點,不是敵人宣傳的音量。(合成圖/記者李毓康、洪靖宜攝)
淺藍綠臉友動向 比民調還準的風向球
如果我們把假消息看成汽球,所謂「認知作戰」就像是造勢場上一人發兩個汽球,一千人看起來便有五千人。但古往今來,再大再厚的汽球,最怕的永遠是「針」(真)」。只要所作決策依循公理而非私心,所言邏輯依據科學及事實,所為所言能獲得大多數人認同,便立於顛蹼不破的不敗之地。這是認知作戰最有效也最根本的戰術。
如果不能準確的抓住這根針,沒有標準答案,那就找幾個指標人物或事件,劃出底線邊界,一步步「夾」出大致的方向與範圍,仍有一定的準確性。
我常把臉書朋友大致分類為極藍、極綠、淺藍、淺綠,看他們的反應,就能大約知道事件發展的方向與脈絡,有時比民調還快還準。當淺藍淺綠的指標人物轉向,就得要認真面對,因為那就是風向球。
▲ 吳崑玉指出,老K鬥小英總是失敗,因為只訴求厭惡與恐懼。(圖/記者陶本和攝)
認知作戰第二層:贏得信任
認知作戰的第二個層次,是估計各種訊息得到群眾相信的「量」。
假訊息一定會有影響,一定有人會信,但要一一辯證澄清,絕對備多力分,疲於奔命。所以要挑影響力大的來集中火力,認真處理,其他放過。
舉例來說,某年某月某人號召連署改選黨主席,回報者極為緊張,有多少人參與呢?16個,那要理他嗎?如果大動作回應,豈不是奇怪自亂?反成新聞?
所有真假訊息與政治攻防的原理都差不多,「信任」為其根本。只要相信我們的人多到兩個打一個,對手再怎麼鬧也無法成事,總統選舉就是這麼打贏的。
▲ 民進黨票選2020十大假訊息排行。(圖/民進黨提供)
認知作戰第三層:「轉化」與「爭取」
當敵我雙方群眾數量差不多時,認知作戰便進入第三個層次:「轉化」與「爭取」。這是認知作戰最困難的部份,一方面要鞏固自己群眾,另方面要有個說法來轉化對手支持者,並把中間派爭取到我方來。
這並不是要把韓粉馬上轉成英粉。人類從抗拒到支持有四個階段:抗拒→懷疑→接受→支持,只要能把抗拒者轉化到懷疑,再逐步中立化並向我方轉移,那就算勝利。
那要怎麼進行這種轉化作戰呢?拉斯威爾(H. D. Lasswell)的理論很好用。他認為成功的政治宣傳要包括四個部份:喜愛、厭惡、恐懼、希望。
他舉共產黨為例,人們喜愛公平,厭惡不均與剝削,但對有錢有勢者相當恐懼,所以全世界工人們要聯合起來對資本家鬥爭,便一定可以贏得共產主義的最後勝利。
此法用在民主社會也相當管用,老K鬥小英之總是失敗,便在於只訴求厭惡與恐懼,卻提不出喜愛與希望。
▲ 吳崑玉指出,國民黨鬥小英之總是失敗,在於只訴求厭惡與恐懼。(圖/記者陳煥丞攝)
認知作戰沒這麼可怕
總結來看,認知作戰並沒有那麼可怕,緊守「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原則便可。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信任與耐心才是獲勝根本。
尤其在一個民主自由公民社會,要多相信高智商的人民,與天天在政治語言和詐騙電話中過活,早已免疫力超強的台灣民眾。
美國人經歷過越戰反戰失敗,現在也沒有台灣人以為的那麼脆弱,只不過是把嘴臉討厭的川普換調,並沒有要向習大大稱臣。凡事有光明必有黑暗,有利潤必有成本,亂亂內耗,本就是民主社會的固定成本,沒必要大驚小怪。
真正的風險是:如果蔡政府以對中共認知戰的恐懼為由,回到麥卡錫或反共抗俄的威權管制,那才是自斷定海神針,動搖國本之舉。慎之!誡之!
熱門點閱》
► 宋兆文/共機每天飛西南空域 告訴蔡英文「我很不爽、不願跟你談!」
► 2020回顧》殷乃平/疫情加速全球經濟「重組」 台灣未來定位何在?
► 2021展望》趙春山/可期待台美經貿深化 美促台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果蔡政府以對中共認知戰的恐懼為由,回到麥卡錫或反共抗俄的威權管制,那才是自斷定海神針,動搖國本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