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不會限制金融機構配息。(圖/記者陳依旻攝)
● 陳唯泰/證券分析師
一場立委質詢 引起軒然大波
就在本(12)月初,一場立委質詢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的會議上,立委提到英國金融監理機關已要求銀行今、明年不發股利,立委關切,如果國內銀行逾期放款大增,台灣是否跟進?當下黃主委表示要回去研究一下,為求謹慎並沒有立即回應。
結果新聞一報,存股族的玻璃心碎一地,因為國內有一群死忠的金融股存股族,每年就是靠著金融股的配息來過生活,如果今明兩年限制配息,那大家不就要喝西北風了嗎?
▲中信金被列為「系統性重要銀行」。(圖/記者李毓康攝)
金管會公告:6家大到不能倒銀行
還好最後黃主委表示,並不會限制金融機構的配息,但是針對「系統性重要銀行」採取強化監理措施,而所謂的「系統性重要銀行」的篩選標準,包括:(1)規模、(2)業務複雜程度、(3)關聯性、(4)可替代性等四面向,每年檢視一次,一但被納入系統性重要銀行,從2021年起的四年內,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及資本適足率得最終各達到11%、12.5%及14.5%的水準。
消息一出,大家都很好奇哪幾家是雀屏中選的「系統性重要銀行」,之後金管會隨即公告了6家金控,分別是:中信金(2891)、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兆豐金(2886)、合庫金(5880)及第一金(2892)。
名單一出,股價立即下跌,因為為了要達到金管會系統性銀行的標準,各家銀行必須要增提準備金,例如: 分4年平均提列2個百分點的「額外法定資本」、2個百分點的「內部管理資本」,這對稅後盈餘的分配將造成影響。不過我想,如果投資人因為這樣而拋售手中的金融股,可能誤會就大了。
▲ 金管會將針對「系統性重要銀行」採取強化監理措施。(圖/資料照)
金融股財報 一般人不易理解
在我過去擔任研究部主管的期間,拜訪、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公司及法說會,往往最不能得其門而入的就是金融股。
因為金融股的財報跟其他產業從根本就不一樣。沒有銷貨、沒有營收、民眾存款視為負債等跟一般財報項目大相逕庭的多的是,更糟糕的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銀行的資產品質為何?你也不可能知道銀行放款給誰,當然銀行也不大可能跟你講,所以常常是聽完法說會出來,還是一頭霧水。
也就是因為如此,銀行股的EPS幾乎估不出來,如果沒有獲利預估,那要做出股價評估,也就更不容易了。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金控股每股獲利不會輸電子股,但股價卻天差地遠的原因。因為投資機構會怕,怕哪一季的財報出來,銀行會冒出來一些大家都沒有想過的呆帳,例如閏寅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只不過法人care的事,一般散戶卻不太當一回事罷了。
▲ 閏寅案主嫌楊文虎。(圖/記者沈繼昌攝)
好,現在回到金管會要求這6家「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上,請問各位,這些要求對他們而言,到底是利多還是利空呢?
有人會認為,只要每年沒有配足夠的息,就算是利空,但我個人認為卻是利多,因為市場的資金會因為這6家金融機構的嚴格監管而開始買入。只不過投資人賺到的是價差,而不是配息。
投資人從賺股息 轉為賺價差
那麼是賺價差,還是賺股息好呢?呵!說實話,這就見人見智,可是一檔金融股的股息殖利率大概就5%上下,如果順利填息的話。但是金融股價的波動,極有可能超過5%。
就上述這6家大到不能倒的金控,從12月份的股價表現來看,只有第一金及合庫金是持平,其餘4家金控公司,都是3%至5%不等的漲幅,我個人認為後年開始,銀行利差益將擴大,到時候這些體質相對受到市場信賴的金控,會優先被市場追逐,投資朋友不妨拭目以待。
熱門點閱》
► 李沃牆/比特幣破三萬美元 巴菲特口中的「老鼠藥」能成為主流支付工具?
► 2020回顧》殷乃平/疫情加速全球經濟「重組」 台灣未來定位何在?
► 2020回顧》林祖嘉/疫情重挫全球消費 經濟前景遍佈荊棘
► 2021展望》趙春山/可期待台美經貿深化 美促台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個人認為後年開始,銀行利差益將擴大,到時候這些體質相對受到市場信賴的金控,會優先被市場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