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歷來在中國大陸舉行的初春兩會,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總有釋放政策方針與確認主要路線,尤其是工作目標與施政的優先重點,並具有藉機拜個晚年和各界可以做溝通目的。
▲2021中國大陸全國人大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於會議上完成政府工作報告。(圖/記者陳政錄攝)
此番審查十四五計畫的規劃案和2035年目標的綱要草案;而倍受矚目的,自然是去(2020)年年中即已提出的概念性討論,加強構建以國內市場去化為主體的經濟「大循環」,以解決在新冠疫情之下,造成全球生產與供需斷鍊的窘況。
換言之,是要加大力道能先穩住國內經濟的循環動能,而在戰略上取得主動權;伺機則能應對國際情勢與地緣政治的發展。
內循環vs經濟點穴戰
此一發展格局的提出,讓內、外循環的相互拉動與促進關係,不會有失速或彼此牽累的撕裂。
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教授也提出個人觀察,他在接受陸媒訪問時即表示,由資訊科技所帶起的新經濟,能給大陸帶來很多彎道超車的機會,像是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新能源等的項目上。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其任上極力封鎖華為在美國的發展。(圖/路透)
信然,美國前總統川普於其任上發動的經濟點穴戰,像是封鎖TIKTOK、禁用華為5G的傳輸設備,以及停建由大陸企業所取得的美國內陸高鐵案件,種種非常規作為都有明確的針對性,阻止中國大陸廠商得以利用美國市場,來獲取高利潤,甚至是取得特定領域的技術絕對優勢。
因此,若中國大陸能進一步壯大大陸的內循環,所謂的進可攻、退可守,即能有較佳條件去阻斷外在所形成的政經壓制。
更在兩會支持如此的既定目標下,如何擴大國內需求和調整投資的決策配置;尤其在充分達成自主科研的應用實力與深化、延展的供應鏈上。
▲假如中國大陸能進一步壯大自身內循環,便能有較佳條件去阻斷外在所形成的政經壓制。(圖/記者陳政錄攝)
顯然,降低出口占國內生產淨額(GDP)的比重,雖然不是擴大內循環的充分條件;但對於特定的國外市場,降低該一類市場與技術來源的依賴,卻是必要條件,甚或是充分條件了。
當甫獲得國會同意任命的美國商業部長與貿易辦公室大使,都信誓旦旦的要選擇做強硬對抗;那麼降低對特定市場的出口扶持,自然連帶減少對該一類出口的生產,所長期依賴的進口物資提供與在中、低階的中間財貨使用。
如何提升經濟效率?
經貿統計的即時數據顯示,在2021年的頭兩個月,前後一年的同期增比,大陸出口成長超過六成,進口增比也在二成二,出超則超過了一千億美元。
若按照上述在供給來源的方向做替代,製造業的比重還會提升的;不過林毅夫教授則以跟美、日等高收入經濟體來做比對,認為服務業加值佔GDP的比重,還要再拉升。
構建強大的內循環,林教授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靠收入水平的提高。」於出口占GDP比重,在2019年為17.4%;2020年,因為有消費性服務業的萎縮,應該會更高。
今年年初即有這樣亮麗的貿易表現,自然建立在疫情已然得到控制,外來需求很是強勁;以及農民工就地過年的人數,從去年四千萬人增加一倍到今年的八千萬人,可以帶動的生產激勵。
▲林毅夫認為,大陸人民的收入提高,將有助於強化大陸自身內循環。(圖/翻攝澎湃新聞)
於可預見的未來,年節期間卻被迫遞延的服務性需求,必然會引爆另一波的消費成長。
誠然,強化內循環,補貼科技研發和拉攏外來投資者的信心,不可或缺;至於如何提升政府效能與經濟效率?則有賴資訊科技的建置應用、責任確立與廣泛參與。
深化改革,可不只是追求體制上的優劣勢;而增加收入水平,也不能只靠著一廂情願的善意。
舉例而言,在老牌的工業製造廠家,晚近爆紅的轉型投資與服務管理,所謂的工業IOT,號稱能即時監看發動機的使用狀況,再以回傳資訊減少意外發生和降低維修成本。
但事實卻是,推出這一類即時監看系統與IOT,同時也是引擎製造商,最近有同一款的波音飛機卻先後在美國與日本上空,發生爆裂解體和碎片掉落的意外。
彎道超車,絕非是空話夢想。但更多的時候,則要靠人小、志氣高;人人奮起,精實生產,國家富強。
熱門點閱》
► 中共兩會》趙春山/「抗衡或扈從」非最佳選擇 台灣如何趨吉避凶?
► 中共兩會》王高成/對台政策不因美國改變 堅持和統「壓抑武統」
► 王志鵬/中共核潛艦大集結!Google Earth照片曝台灣西南海域衝突曾恐「一觸即發」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因此,若中國大陸能進一步壯大大陸的內循環,所謂的進可攻、退可守,即能有較佳條件去阻斷外在所形成的政經壓制。